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2千字
字数
201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孟子学是指以《孟子》为文献基础,对孟子的理论学说进行阐释、研究或继承的论说或者学术活动。
内容简介
在孟子学的断代研究中,人们更多着眼于宋代以后,学界对唐代孟子学的关注相对不够,本书以唐代士人特别是文人关于孟子的引述、评价、阐释、继承等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收集与梳理了散见于唐代文献中涉及孟子的资料,较为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时代学术背景下,唐代士人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发挥乃至批判,总结他们对孟子的态度,较详细地揭示了唐代孟子学的面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导言
- 第一章 初唐孟子学
- 第一节 初唐孟子学概述
- 第二节 魏徵与孟子的政治思想
- 一、魏徵继承孟子思想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渊源
- 二、魏徵对孟子独立人格精神的继承
- 三、魏徵对孟子君臣观的实践
- 第三节 孔颖达《五经正义》与孟子
- 一、《五经正义》的编定与引书研究概述
- 二、《五经正义》引用《孟子》概况
- 三、《五经正义》对传播孟子思想的作用
- 第四节 王勃、卢照邻对孟子的评价
- 一、王勃、卢照邻对孟子不遇命运的同情
- 二、王勃、卢照邻对孟子继承儒家诗教传统的肯定
- 第五节 崔融对孟子经济思想的继承
- 一、崔融的税收主张对孟子观点的继承
- 二、崔融对孟子关于社会分工观点的继承
- 第六节 李善《文选》注与孟子
- 一、《文选》注征引文献的特点
- 二、《文选》注征引《孟子》概况
- 三、《文选》注对传播孟子思想发挥的间接作用
- 第七节 刘知幾《史通》与孟子
- 一、刘知幾对孟子命运和品格的评价
- 二、刘知幾对孟子观点的认同
- 三、刘知幾对孟子观点的批评
- 四、刘知幾“史才论”对孟子学说的发展
- 第二章 盛唐孟子学
- 第一节 盛唐孟子学概述
- 第二节 张九龄对孟子的接受
- 一、张九龄的谠直之风对孟子精神的实践
- 二、张九龄的治政理念对孟子精神的实践
- 第三节 李白对孟子的接受
- 一、李白接受孟子思想的途径
- 二、李白对儒学的态度
- 三、李白对孟子浩然之气的继承
- 第四节 杜甫对孟子的接受
- 一、杜甫接受孟子思想的途径
- 二、杜甫对儒学的笃诚
- 三、杜甫对孟子仁政与民本思想的继承
- 第四节 杨绾、赵匡与孟子
- 一、杨绾和赵匡在科考改革上对孟子的提倡
- 二、杨绾倡导《孟子》入科的影响
- 三、盛唐时期的经学学术背景
- 第三章 中唐孟子学
- 第一节 中唐孟子学概述
- 第二节 韩愈思想与孟子
- 一、韩愈好辩的性格与孟子相似
- 二、韩愈对孟子君臣之义思想的继承
- 三、韩愈排佛的前因后果
- 四、韩愈借鉴孟子心性学说排佛
- 五、韩愈建立儒学道统排佛
- 第三节 韩愈诗歌与孟子
- 一、韩愈崇孟与他扩张诗境的追求
- 二、崇孟为韩愈提供了丰富的诗歌创作语料
- 三、孟子的浩然之气对韩愈诗歌的作用
- 四、孟子的心性说对韩愈诗歌创作的影响
- 第四节 韩愈散文与孟子
- 一、孟子散文的传记文学因子
- 二、孟子散文的传记文学特点
- 三、韩愈传记散文对孟子的继承
- 第五节 李翱与孟子
- 一、李翱“复性”的责任感
- 二、李翱“性善情恶”对孟子性善论的继承
- 三、李翱将性善和“诚”相融合
- 四、李翱认为“性”与“文”同样重要
- 五、李翱对孟子政治经济思想的继承
- 第六节 柳宗元与孟子
- 一、柳宗元对孟子观点的广泛征引、化用和评价
- 二、关于成圣问题
- 三、关于利益问题
- 四、关于仁政问题
- 五、柳宗元研究孟子的学术渊源
- 第七节 皇甫湜与孟子
- 一、皇甫湜对韩愈崇孟的理解和支持
- 二、夷惠之辩对孟子观点的发挥
- 三、夷惠之辩的社会根源与中唐士人的处世态度
- 四、中唐士人的出处观对诗坛的作用
- 五、皇甫湜的心性观对孟子的继承
- 第四章 晚唐孟子学
- 第一节 晚唐孟子学概述
- 第二节 杜牧与孟子
- 一、中晚唐孟子学环境与杜牧的家学传统
- 二、杜牧认为孔孟并重
- 三、杜牧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 四、杜牧对孟子思想的质疑
- 五、杜牧散文对孟子的继承
- 第三节 皮日休、陆龟蒙与孟子
- 一、皮日休的救世理想是他尊孟的现实基础
- 二、从尊韩到尊孟
- 三、皮日休对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
- 四、皮日休对社会教化的重视
- 五、皮日休对孟子修身养性理论的发挥
- 六、皮日休与韩愈尊孟的差异
- 七、皮日休散文对孟子的继承
- 八、陆龟蒙对孟子的评价
- 第四节 林慎思与孟子
- 一、林慎思续《孟子》的目的
- 二、林慎思的理政思想对孟子的继承
- 第五章 唐代《孟子》注本
- 第一节 唐代《孟子》注本概述
- 第二节 陆善经与《孟子注》
- 一、陆善经行历与著述
- 二、陆善经的《孟子注》
- 第三节 张镒与《孟子音义》
- 一、张镒行历与著述
- 二、张镒的《孟子音义》
- 第四节 丁公著与《孟子手音》
- 一、丁公著行历与著述
- 二、丁公著的《孟子手音》
- 结语
- 主要参考及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