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7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文艺评论家李钟声的文章集结。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李钟声关于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文学的代表性评论文章。
目录
- 版权信息
- “粤派评论丛书”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作者简介:
- 回顾与随想
- 特区文学简论
- 论深圳特区五年来的文学创作——呼唤深圳作家群
- 沉淀·思索·起飞——关于特区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答《文艺新世纪》记者问
- 评《特区文学》创刊一年的中短篇小说
- 关于特区文学的“特”味——致戴木胜
- 潜质:悄悄勃发的特区人文精神——读“献给深圳特区成立十周年深圳作家专辑”
- 当代文学批评(之一)
- 激荡着时代波澜的生活画卷——评《花城》创刊三年的中篇小说
- 作家的时代责任感——1982年“广东省新人新作奖”获奖作品漫评
- 南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关于都市文学的随想
- 描绘粤北生活的绿意
- 一块繁茂的散文园圃——1985年《随笔》印象
- 《商界》:南方文化品格的弘扬
- 中国江河将会永远铭记——写在《中国治水史诗》出版之时
- 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担当——“寻访梅州籍大学校长”读后
- 当代文学批评(之二)
- 叙事“画龙”,抒情“点睛”——读黄秋耘的散文集《丁香花下》
- 诗人韦丘的足迹
- 用心灵去谛听生活和写作——读《爱之桥梦幻》致岑桑
- 我读沈仁康的散文
- 诗泉,在跨过不幸的坎坷后喷发——论郭光豹
- 传记文学随想——读《怒海澎湃》札记
- 从唱兵歌到探讨社会和人生——论柯原的诗
- 战火中闪光的形象——读周原的中篇小说《覆灭》
- 构思·感情·生活——评洪三泰的诗
- 关于洪三泰的诗及其他
- 时代感、个性与创新——读符启文的散文兼谈当前散文创作的振兴
- 生活·情感·诗——读《心灵的彩翼》致西彤
- 向人物的心灵深处开掘——读邹月照的短篇小说
- 探索者的脚印——读广东诗坛三位新人的诗作
- 敞开心灵的歌唱——简谈筱敏的诗
- 喊山者的情怀——读肖重声的《喊山集》
- 岭南画坛漫评
- 会跳舞的兰花——读杨之光人物画外作品
- 从写生开始——读陈金章山水画稿
- 张扬生命与不断创新——与花鸟画家陈永锵的对话
- 沉厚雄健 意趣高格——尚涛水墨画意解读
- 雄奇·豪放·清新——读梁世雄的山水画
- 平凡随意更新奇——读林丰俗的花鸟画
- 国画家的眼光与视野——读许钦松的山水作品
- 写生、传统与活力——读郝鹤君的山水画
- 深刻领会传统方能创新——再评曾道宗的山水人物画
- 思想者的画——关于卢延光山水的思考
- 从长安到岭南有多远?——读刘书民的山水画
- 王璜生彩墨花卉的境界
- 婉约深沉的生命之歌——感悟梁如洁的水墨世界
- 岭南画苑的熊猫——解读陈新华
- 真情写江山——谈关伟的山水画品与人品
- 开拓一方美天地——读许固令的脸谱画
- 梁照堂的水墨世界
- 浸淫传统 清雅秀逸——读吕伯涛《雪泥鸿爪集》
- 大度雅适,沉静凝重——评孟浩的小楷创作
- 将心入画——读庄小尖的山水画稿
- 走入自己的最深处——读林蓝的金版水墨画
- 文学意蕴与铸造自我——读陈晓明的山水画
- 弘扬岭南文化的一项大工程——评邓小玲《粤剧百名伶图》
- 创作中量很重要,质更重要,突破尤其重要——与羊城晚报记者谈重估黎雄才等问题
- 随笔与序跋
- 提高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对1983年广东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意见
- 关于创作与读书的通信
- 共同来栽培诗园中的大树
- 文学这灰姑娘
- 时代对诗人的期望
- 耕耘是幸福的——诗集《初恋的回声》自序
- 艰难地跨入审美的门槛——报告文学集《特区,那歌星的梦》后记
- 写在六月的夜话——《漫论特区文学及其他》后记
- 呼唤散文创作的变革意识——《羊城夜生活》序
- 艺术的花香飘进我的记忆——李科烈小说、散文集《雨飘飘》序
- 兴来一挥百纸尽——《潘春青书法作品选》序
- 水乡的诗与水乡养育的诗人——彭乐田诗集《风流金三角》序
- 期待花繁果硕的未来——杨百辉诗集《多彩的情丝》序
- 晓畅·豪放·挚情——读李容焕诗集《心的帆船》
- 南飞雏雁发新声——蒋勤国作品集《惠州侧影》序
- 客家散文的希望——《客都客家文学选粹·散文卷》序
- 祝福你,潮汕!——报告文学集《港城纪事》序
- 争鸣篇
- 《梦浴》给人们提供了什么?
- 宣扬“人性”与道德对抗的畸形作品——评小说《梦浴》和《听我说,听我说,没有桃源》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