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代著名学者和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作品,一部研究鲁迅的必读书。

内容简介

鲁迅说:“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人间鲁迅”,即鲁迅的“人间性”,或“大地性”。正由于他始终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洞见一切,看透了所有把戏,深知民众的苦痛和希冀,所以,鲁迅才为了改变旧世界而呐喊、而反抗,才称自己的写作是“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

在这部精彩的传记中,作者生动刻画、真实呈现出鲁迅鲜活的思想、血肉丰盈的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桀骜不驯的风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部 探索者
  • 一 困顿的少年时代
  • 1 无声的中国
  • 2 绍兴:一个人的诞生
  • 3 母爱·社戏·“义勇鬼”种种
  • 4 长妈妈和《山海经》
  • 5 自由而整饬的三味书屋
  • 6 百草园·友谊的种子
  • 7 从“少爷”到“乞食者”
  • 8 在当铺与药店之间
  • 9 最后的挤压
  • 10 八元川资与一江离恨
  • 二 “戎马书生”
  • 11 水兵之梦
  • 12 县考:第一次妥协
  • 13 《天演论》·真理的第一道台阶
  • 14 “英雄未必忘家”
  • 15 大海行
  • 三 岛国的热血与星光
  • 16 燠热的东京气候
  • 17 弘文风潮与辫子问题
  • 18 哲学和文学成了异国游子的精神家园
  • 19 科学救国的前沿
  • 20 需要独立行动
  • 21 离离草
  • 22 仙台·现代医学·从灵魂到躯壳
  • 23 悲壮的间奏曲
  • 24 幻灯事件
  • 25 婚姻:第二次妥协
  • 26 后死者的先驱道路
  • 27 《新生》运动·杂志的流产与实力的转移
  • 28 “伍舍”时代
  • 29 盗火者兄弟
  • 四 暴风雨前后
  • 30 灰色的教师生涯
  • 31 “木瓜之役”
  • 32 葬礼
  • 33 两次风潮
  • 34 革命·辫子·我们都是“草字头”
  • 35 新校长
  • 36 大胜利中的败退者
  • 五 夜茫茫
  • 37 范爱农之死
  • 38 官吏生涯:不满与无为
  • 39 补树书屋·佛经·古籍·碑帖·沉默的深渊
  • 第二部 爱与复仇
  • 六 最初的战叫
  • 40 关于“铁屋子”的议论
  • 41 狂人:救救孩子
  • 42 全方位进击:打倒国粹派
  • 43 明天与梦
  • 44 别故乡
  • 45 八道湾·绥略惠夫和他的影子
  • 46 教坛上:中国小说史
  • 47 《新青年》的解体
  • 七 冰谷中
  • 48 《阿Q正传》:国民灵魂的肖像画
  • 49 可怕的“互助”
  • 50 盲诗人和小生物的故事
  • 51 估“学衡”·批评家的批评·女娲与弗洛伊德
  • 52 声明:人格与艺术
  • 53 八道湾院内的战争
  • 54 砖塔胡同
  • 55 《呐喊》:悲剧系列之一
  • 56 《彷徨》:悲剧系列之二
  • 57 西三条新居·老虎尾巴·闯“盗窟”
  • 58 西安行
  • 八 女师大风潮
  • 59 讲台上:《苦闷的象征》
  • 60 《语丝》与《现代评论》
  • 61 奇袭
  • 62 碰了两个大钉子
  • 63 悲怆交响曲
  • 64 爱情,别一种火焰
  • 65 在《莽原》周围
  • 66 女师大事件: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 67 “未名”的一群
  • 68 5月潮汛期:闲话·流言·新的鬼魅
  • 69 两难中的选择
  • 九 地火
  • 70 免职令:枪打出头鸟
  • 71 胜利者没有胜利
  • 72 姐妹篇:《孤独者》与《伤逝》
  • 73 “痛打落水狗”·信的纠葛·诺贝尔文学奖问题
  • 74 “三一八”:血写的和墨写的
  • 75 《华盖集》及其续编·虎与羊
  • 76 离京种种
  • 十 孤岛上
  • 77 印象:有费而失了生活
  • 78 《坟》
  • 79 回击高长虹:夜·太阳·月亮
  • 80 “置首于一人之足下,甘心十倍于戴王冠”
  • 81 放火者
  • 十一 梦与醒
  • 82 大钟楼内外
  • 83 香港三日
  • 84 改造“沙漠”的工作
  • 85 “文学无用”论
  • 86 熔岩喷出了地面
  • 87 白云楼:现代的隐者
  • 88 爱就是成为一个人
  • 89 两次演讲·一场官司·系列杂感与“包围新论”
  • 第三部 横站的士兵
  • 十二 盗火者
  • 90 上海·内山书店·艰难的结合
  • 91 演讲系列:真假知识阶级·指挥刀和文学家·新女性与传统
  • 92 创造社和太阳社的共同靶子
  • 93 战争升级
  • 94 思想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升华:革命·流氓·投机主义·人格·自由
  • 95 盗取“天火”·托尔斯泰和人道主义·“同路人”·《奔流》的诞生
  • 96 北京—上海;小白象—小刺猬
  • 97 版税官司·“怎样做父亲”成了现实问题·女工的故事
  • 十三 浴火的道路
  • 98 左联:作梯子的与爬梯子的
  • 99 新月派诸君子:刽子手、皂隶、乏走狗之类
  • 100 会见李立三·五十诞辰·木刻讲习会
  • 101 柔石之死·避难花园庄·《前哨》与《北斗》
  • 102 《上海文艺之一瞥》与《创造十年》·才子加流氓·《十月》,《毁灭》,《铁流》
  • 十四 大旗下的战斗
  • 103 “民族主义文学”·救亡中的启蒙·“一二八”战火中
  • 104 迟迟出战:关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 105 北平五讲·致周扬:“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 106 丁玲失踪与杨铨遇害
  • 107 萧伯纳在上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杂感选集》及序言
  • 108 明枪暗箭种种
  • 十五 内战与溃散
  • 109 刨祖坟——中国文化心理探微
  • 110 分道扬镳:笑是什么?
  • 111 如此“同人”:林默与田汉
  • 112 和青年奴隶在一起
  • 113 家庭:“以沫相濡究可哀”
  • 114 瞿秋白死讯·《海上述林》·《译文》事件
  • 115 鞭子从背后抽来
  • 116 “一二九”运动·萧三来信·左联的溃散
  • 117 中国文艺家协会·两个宣言
  • 118 《故事新编》·匆匆来去的《海燕》
  • 十六 反抗死亡
  • 119 冯雪峰返沪·“两个口号”论争
  • 120 万言长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 121 以工作对抗死亡
  • 122 木刻展览会·谈孔子、鬼、自杀及其他·在壕堑中仆倒
  • 123 民众的葬礼
  • 修订版后记
  • 第四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