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

内容简介

漫话历史,包罗万象;闲谈趣事,意味深长;闲言碎语不失真诚,边边角角尽显真知。

44册全集目录:《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重说晚清民国》《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戏法》《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张鸣说民国:军阀余荫和五四传统》《开国之惑》《天国梦魇》《洋务自强》《大历史的边角料》《大实话:历史与现在》《帝国的溃败》《跟着张鸣上大学》《共和中的帝制》《再说戊戌变法》《再谈国民性》《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直截了当的独白》《中国教育病了吗?》《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中国心绞痛》《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目录

  • 直截了当的独白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晚清琐话
  • 男人的“不缠足运动”
  • 光绪之死的公案
  • 被燎掉的大胡子
  • 义和团“刀枪不入”之谜
  • 世纪末的看客
  • 林则徐的澳门之行
  • 西太后想要的“借口”和不想要的“扎花”
  • 八国联军与妓女以及“女人救国论”
  • 洋人的八股取士
  • 辫子王朝的闲话
  • 义和团:变幻的历史记忆
  • 《叫魂》的多余话
  • 义和团的女人战阵
  • 一份“村图”的故事
  • 乾隆的威仪与英国人的半跪
  • 炉边话史
  • 五四运动中的易卜生与王尔德
  • 当心陷阱
  • 也谈古今地方行政建置
  • 董仲舒与春秋折狱
  • 两千年后看董仲舒求雨
  • 解放了,我们该怎样说话?
  • 热闹中间的冷想
  • 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
  • 小报告与大字报
  • 铡刀、棒子和妇女权利
  • 关于“饿乡”的老生常谈
  • “后革命”之后的困境
  • “会社”与社会
  • 安顺学宫
  • 翻译与政治
  • 民国时期的人头像章与个人崇拜
  • 三寸金莲与“金莲意识”的三寸
  • 清队档案中的老妇人
  • 贿选的今昔
  • 中国教育病了吗?
  • 版权信息
  • 一、高校真相
  • 今天的高校真相
  • 教育部一统大学
  •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有氧运动
  • 大学不仅仅是官家的事
  • 大学不是斗兽场
  • 大学里的马屁风
  • 被迫变成“托儿”的北大
  • 大学为什么会堕落得这么快?
  • 高校“大跃进”的困局与危境
  • 曾经有过的高教“大跃进”
  • 二、评审时代
  • 学术不是自家园子里的菜
  • 惩办“学术汉奸”?
  • 看人下菜的学术期刊
  • 垃圾生产机器的动力分析
  • 心照不宣的造假游戏背后
  • 犹抱琵琶半遮面
  • 大学的评审时代
  • 有关大学教育一点小事的三问
  • 三、大楼事业
  • 夺农民的地,大学有份
  • 中国大学的大楼事业
  • 北大菜市场和清华写字楼
  • 作为“包工头”的校长们
  • 戴着旧式乌纱帽的教育产业
  • 高校不破产,账单谁付?
  • 四、抄袭生活
  • 学界抄袭日常化之后
  • 文抄公病案的中国特色
  • 学术民主与学者的厚脸皮
  • 学校的面子和学术的里子
  • 学者幸福的抄袭生活
  • 五、学官与教授
  • 官僚级别是校长脖子上的灵通宝玉
  • 清华校长被“恶搞”之后
  • 校长的权力来自哪儿?
  • 大学校长的最大过失是什么?
  • 撼山易,撼官难,撼动学官难上难
  • 学官的教授头衔
  • 为何名师变名官?
  • 责任心从大学老师开始
  • 如此淘汰制,有不如无
  • 没有文化的大学教授
  • 权力傲慢下的贱教授
  • 教授治校与教授当官
  • 大学教师的13级官僚金字塔
  • 奴才主管的威风
  • 弟子服其劳
  • 臣记者与臣教授
  • 失掉底线,教授与娼妓同
  • 致一个法盲的法学院院长
  • 北大法学院的“计件民工”不高兴
  • 教授算老几?
  • 是谁把教授变成了这样?
  • 六、考试问题
  • 保研的灰箱
  • 道德品质怎么考?
  • 教材一统为哪般?
  • 公考的漩涡与铁笼
  • 给研究生招生解套
  • 标准答案化生存
  • 标语牌式的诚信
  • 北大:大学乎,太学乎
  • 自主招生的黑箱
  • 争状元
  • 高考改革的一个思路
  • 回首高考恢复30年
  • 七、学业与就业
  • 吃了亏还乐的大学生
  • 我们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
  • 大学的专业不能按职业来设置
  • 这样的大学培养模式,如何创业?
  • 研究生不是抻面
  • 研究生教育不是就业的筐
  • 外表光鲜的研究生教育内溃性危机
  • 八、救救孩子
  • 幼儿园的条子学
  • 京城天价幼儿园的背后
  • “破烂儿老师”之痛
  • 学生告老师事件的升级
  • 找不着北的师生关系
  • 毕业生之于母校的荣与耻
  • 谁能保住教师的职业声誉?
  • 关于先跑教师
  • “万世师表”是金的?
  • “无所谓”一族
  • 将看管进行到底
  • 干卿底事
  • 教育部与集体舞
  • 韩寒的影响力
  • 绿豆风潮
  • 大学生传销与中国特色的“成功文化”
  • 他们为什么喜欢郭敬明?
  • 失败教育和愤青养成
  • 四个职高辍学生的暴虐
  • 他们为什么向弱小的孩子行凶
  • 长生不老的羽翼
  • 让孩子做点事
  • 过分的爱
  • 载不动这许多爱的大学生
  • 九、相关往事
  • 废科举:百年之痒与百年之羞
  • 私塾消失背后的黑洞
  •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 武夫军汉办大学
  • 同文馆的成就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 版权信息
  • 古今
  • 钱柳遗事的话外音
  • 不可不读的檄文
  • 军国与民国的两套逻辑
  • 清末民初的二政府
  • 穷京官混世之法
  • 鬼界的官僚体系
  • 乡绅与精英
  • 古代的钓鱼执法
  • 监察与分肥
  • 选举在近代中国底层社会的工具性悖论
  • 古今民告官
  • 公器
  • 问责制之忧
  • 过年送礼的商机与仕运
  • 王赫斯怒,狗掉魂
  • 官礼假货市场
  • 单位伦理的禁忌
  • 有人示威请愿,社会才正常
  • 阎王生病小鬼吃药
  • 风水建筑与风水政务
  • 民间信贷的出事
  • 马崽负责制
  • 教育行政与教育监督
  • 中国的医改和教改,应该对教会开门
  • 挖坑的只管挖,埋土的只管埋
  • 学历达标的运动式疯狂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集体下棋与民主制度
  • 又见万民伞
  • 助理是个啥官?
  • 制约的成本大于勾结
  • 借钱办热闹
  • 推诿的境界
  • 喜欢作诗的皇帝
  • 巴结不巴结
  • 上有所好
  • 拔刀相向
  • 术士迷信
  • 官大书法自然秀
  • 从护官符到特权车一览表
  • 借来的车
  • 问责与起复
  • 国学与干部考核
  • 送礼买太平
  • 乡村
  • 包头一些村庄的等级制
  • 新生代农民工
  • “受活”还是“活受”?
  • 返城才是大问题
  • 工会援助农民工,组织在哪里?
  • 风气
  • 当冷漠成为习惯
  • 纪念墙上刻名字的代价
  • 贵族与农民
  • 鸡同鸭讲的庸俗哲学
  • 教授和校长是什么关系
  • 课堂上的戾气
  • 打死韩寒,作协也散不了
  • “秦火”之余的阅读
  • 如何破解东方家族政治的宿命?
  • 听话的专家
  • 民俗姓民还是姓官
  • 甜美艳俗
  • 追求真相的冲动
  • 如厕与考试
  • 天使原来是密探
  • 何处不衙门
  • 他们为什么喜欢余大师?
  • 假大师
  • 世相
  • 罗炼
  • 扬州瘦马与阔太选拔
  • 不姓公的公厕
  • 卑劣中的卑劣
  • 假如我是真的
  • 富二代的接班问题
  • 添加剂的信息不对称
  • 好车的麻烦
  • 城管秘笈的联想
  • 一票难求
  • 健忘
  • 画圈为牢
  • 最牛女生的背影
  • 中国心绞痛
  • 版权信息
  • 文化之心绞痛
  • 一言难尽的“五四”
  • 古今文字狱的异同
  • 别把板子都打在“五四”屁股上
  • 教育让“诺奖”从我们身边走开
  • 没事折腾汉字为哪般?
  • 脸皮薄的和脸皮厚的
  • 清队档案中的老妇人
  •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 大师别颂
  • 乡土情景中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 也说教师节:不知该愁还是该乐
  • 影视剧组的毛病是谁惯的?
  • 蚁族的“逃离北上广”问题
  • 民风之心绞痛
  • 能卖的卖,不能卖的也卖
  • 明星改籍背后的忧思
  •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 炫耀时代的斑马线
  • 楼倒了,官商没有倒
  • 别让孩子从小参与造假
  • 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
  •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 体育的终点不是民族主义
  • 在输球与输人之间
  • 收藏热,热了什么?
  • 自家人骂得,别人骂不得
  • 平民百姓行路之难
  • 政风之心绞痛
  • 密切隔开群众
  • 许我哭不许你哭
  • 打黑的重心
  • 市场规则与道德污点不能混为一谈
  • 大政府阴影下的慈善树苗
  • 在人的生命面前,权力需要自省
  • 县治乃国之命脉
  • 周森峰市长变成了难解的题
  • 躲猫猫背后的危机处理病态
  • 人造的蛇足
  • 取消工商管理局又如何?
  • 助理是个啥官?
  • 让人民找到自己的代表
  • 面对弱势群体违法,也需要理性判断
  • 死了人才追悔,悔之晚矣
  • 我控诉:强奸仍在继续
  • 在职公务员学历达标的运动式疯狂
  • 请用政治的高度,规定吃饭的营养含量
  • 人民代表为何跟人民的感觉不一样?
  • 请领导同志先走
  • 政策之心绞痛
  • 安心制造混乱的“公共政策”
  • 中国式会议的基本法则
  • 基层官员为何升迁难?
  • “仇富”的背后
  • 桥塌了,是车压的?
  • 增加教师工资,不能成为一种应急的补丁
  • 去掉吸血鬼,出租车问题才能解决
  • 白皮书遮不住就业的苍白
  • 从蚊子腿上剥肉
  • 等级制还活在人们的意识深处
  • 驻京办是集权体制的病灶
  • 扫黄不能扫到百姓的床上
  • 永远租住在自己房子里的人
  • 特权公开化的胆气从何而来?
  • 体制之心绞痛
  • 地下出警队,彰显警察和司法失灵
  • 莫把官场当戏场
  • 给市场添乱的机构
  • 大学生就业难局背后的结构性吊诡
  • 厅级县官是个什么信号?
  • 会馆演绎的官商故事
  • 禁令治国还是以法治国?
  • 书记,还是皇帝?
  • 学风之心绞痛
  • 让教授磕头的程序
  • 学术不是自家园子里的菜
  • 北大法学院的“计件民工”不高兴
  • 看人下菜的学术期刊
  • 夺农民的土地,大学有份
  • 学界抄袭日常化之后
  • 大学的病在哪儿?
  • 戴着旧式乌纱帽的教育产业
  •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开篇语
  • 绪论
  • 第一章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
  • 第一节 前封建时代
  •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过渡
  • 第三节 封建时代的确立
  • 第四节 封建制的盛世
  •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
  • 第一节 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
  • 第二节 法家帝国
  • 第三节 王霸之道
  • 第三章 贵族与皇权
  • 第一节 三国,贵族政治浮出水面
  • 第二节 九品中正制和“户调式”与门阀政治
  • 第三节 门阀政治阴影下的西晋分封复古
  • 第四节 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与职能分工的初现
  • 第五节 地方官制与行政区划的演变
  • 第六节 军队私人化的走向
  • 第七节 门阀政治的政治文化与门阀政治的末路
  • 第四章 考试帝国
  • 第一节 隋朝的创制
  • 第二节 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
  • 第三节 科举制度
  • 第四节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
  •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监察体系
  • 第六节 府兵制及其畸变
  • 第七节 隋唐的地方政府体制
  • 第八节 隋唐的司法制度
  • 第九节 中唐决策机制的变化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
  • 第五章 军阀政体
  • 第一节 武化结构与秩序
  • 第二节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体系
  • 第三节 缺乏道德维系导致的制度性动荡
  • 第六章 精致繁复的网状王国
  • 第一节 繁复的中央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宋代的地方官制
  • 第三节 宋代的科举与学校制度
  • 第四节 宋代官员的人事制度
  • 第五节 宋朝的兵制
  • 第七章 草原帝国
  • 草原帝国(上)
  • 草原帝国(下)
  • 第八章 绝对王权
  • 绝对王权(上)
  • 绝对王权(下)
  • 第九章 转型的阵痛
  • 第一节 清朝政治格局的转换
  • 第二节 勇营制度和新式海军
  • 第三节 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 第四节 戊戌维新变革的制度意义
  • 第五节 清朝的新政
  • 参考书目
  • 后记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 版权信息
  • 序言 《北洋裂变》再版的短序
  • 导言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
  • 第一幕 斑驳的武人背影
  • 山东和青岛问题
  • “二十一条”
  • 西原借款
  • 皖系“帝国”
  • 日元背影里的两件大事
  • 武力统一:巅峰上的噩梦
  • 第二幕 被遗忘的角落
  •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迷失
  • 外交疑云下的学生运动
  • 学生与军警
  • 文明中的暴力故事
  • 悲情制造
  • 抵货运动的是是非非
  • 第三幕 五四运动好玩的零碎
  • 花界里的爱国运动
  • 洋人下毒的魔咒
  • 租界里的镇压事件
  •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 三个卖国贼
  • 在亲日与卖国之间
  • 第四幕 被“五四”引爆的北洋裂变
  • 五四运动里的军人声音
  • 直皖之间:由裂痕到沟壑
  • 湖南:中国的火药桶
  • 吴佩孚与湖南的“驱张”运动
  • 吴佩孚和他幕僚的两种趋时
  • 吴佩孚变脸:文戏与武戏
  • 大历史的边角料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义和团的谜团
  • 义和团的女人战阵
  • 义和团:变幻的历史记忆
  • “义和团药方”为何再现江湖
  • 世纪末的看客
  • 又想起了王大点
  •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 义和团刀枪不入之谜
  • 文学戏剧的意外影响
  • 簧声戏影里的西太后
  • 《三国演义》与隆科多的晦气
  • 农民式的权力制约方案
  • 关公、汉室与火羊阵
  • 铡刀、棒子和妇女权利
  • 六百年的孤独
  • 三十六计海洛因
  • 有关中国戏的一点涉外的往事
  • 戏里的战争不让女人走开
  • 教育回望
  • 倒霉与王帽子
  • 曾经有过的高教大跃进
  • 教育改革视野下的乡村世界
  • 神经过敏的“经济特科”考试
  • 私塾消失背后的黑洞
  • 读老书与教老书
  • 在私塾和读经之间
  • 废科举:百年之痒与百年之羞
  • 曾经有过的好事
  • 大学考试对对子
  • 学宫·学官·学运
  • 西藏的“研究性大学”
  • 带“病”考试
  • 五十七年前的学生档案
  • 武秀才
  • 只会考试的读书人
  • 子见南子的现代性事件
  • 云南讲武堂操场的沙砾
  • 另类国粹
  •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 旧医,还是中医?
  • 科学不是强权
  •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 男人的“不缠足运动”
  • “历史另一面”的困惑
  • 男人的头和女人的脚
  • 三寸金莲与“金莲意识”的三寸
  • 双枪兵与双枪将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 一点考据
  • 有关人头像章的一点考据
  • 辫子王朝的闲话
  •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 有关名人和辫子的故事
  • 董仲舒与春秋折狱
  • 两千年后看董仲舒求雨
  • 变戏法里的政治
  • “省官不如省事”
  • 宰相的座位
  • “九品中正”与唯成分论
  • 门阀与清谈
  • 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
  • 小报告与大字报
  • 翻译与政治
  • 三跪九叩的健身操
  • 粪业、粪捐与粪政
  • 武夫与毛锥
  • 宋朝的老爷兵
  • 读后感
  • 思古幽情与历史情境
  • 难以解开的“中国结”
  • 肉食者的学问
  • 有关《花间一壶酒》的酒话
  • 敲开一扇漆黑的大门
  • 所谓外交
  • 误会和不误会的教案
  • 被燎掉的大胡子
  • 洋人的八股取士
  • 乾隆的威仪与英国人的半跪
  • 林则徐的澳门之行
  •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历史·不是影射
  • 为了博取表扬的帝王的排场
  • 宝贝的“圣容”及其背后的故事
  • 命名的危机
  • 皇帝与神仙之间的尴尬事
  • “立仗马”毁了大唐盛世
  • 皇宫里面难养人
  • 不会说话就别说
  • 皇帝的衬衣不好洗
  • 门客的精气神
  • 诗人加能吏的仕途悲剧
  • 穷京官混世之法
  • 古代读书人的生计问题
  • 钱柳遗事的话外音
  • 文昌帝君的联宗故事
  • 张文祥刺马案的破案思路
  • 历史·不是教训
  • 沐猴而冠的衍生故事
  • 进化论PK帝王权威
  • 三个孝子的成人童话
  • 世袭制的魅影
  • 漫话古代的地震
  • 地震·态度
  • 民国的三个面相
  • 从历史看现实
  • 脆弱的人,难免神经过敏
  • 这个疮疤揭不得
  • 想起了我们的昨天
  • 大理帅府
  • 历史可以当饭吃吗?
  • 历史民间叙事的离谱与功效
  • 权力场·不是批评
  • 万民伞的尴尬故事
  • 吃官和官吃
  • 官场上的术士迷信
  • 鬼界的官僚体系
  • 过年送礼:商机与仕运的协奏
  • 集体下棋与民主制度
  • 阳光法案需要阳光制度
  • 搜寻“以人为本”里的人
  • 世间道·风雅颂
  • 鸡同鸭讲的庸俗哲学
  • 吃猪肉看猪跑
  • 我所知道的牛的故事
  • 如厕与作弊
  • 真祖宗和真真老王麻子剪刀之争
  • 假烟,假酒,假大师
  • 名刺与名片
  •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 户籍壁垒与文化蜕变
  • 有文化,首先要有气度
  • 老外喜欢的梅郎
  • 戏剧的民族主义
  • 团结起来,我们在赤壁上玩技术
  • “艳照门”究竟是个什么门?
  • 进化论视野下的代际对立
  • 三十年的男女之事点滴
  • 选择的困境
  • 自由的代价
  • 孩子成长中的父母角色
  • 我的·读和友
  • 糊涂分子沈昌文
  • 海边拾贝的顽童
  • 智者吴思
  • 写者亚平
  • 老蔫烈山
  • 怒目金刚笑蜀
  • 老烟枪高华
  • 直人也夫
  • 湘人徐湘林
  • 我的邻居卢跃刚
  • 都市隐者刀尔登
  • 农友昌平
  • 环保疯子汪永晨
  • 电视精灵李蕾
  • 韩寒的山寨
  • 肚里有货,方为教授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内部书终结的余绪
  • 我被学校开除了
  • 我与《读书》
  • 共和中的帝制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第一章 从府院之争说起
  • 后袁世凯时代,天下,还是北洋的
  • 半总统制的制度陷阱
  • “凤雏”徐树铮
  • 契约精神的丧失
  • 第二章 对德宣战的纠葛
  • 站哪边,真是个问题
  • 绝交而不参战的民意
  • 本是生就矮人,实难暴成长汉
  • 第三章 督军团政治
  • 督军团的缘起
  • 反过来叫,声音照样大
  • 总理可以请辞,总统不能罢免
  • 不给段祺瑞面子,也就是不给北洋系面子
  • 第四章 复辟烟云
  • 士绅政治下的晚清
  • 复辟三巨头
  • 第五章 张勋来了
  • 空头督军的简历
  • 治兵者张勋
  • 第六章 徐州辫子兵
  • 当兵是吃粮,为匪也是吃粮
  • 忠诚、倔强、强悍、土
  • 第七章 张勋小影
  • 农民企业家的范儿
  • 仗义、念旧、冬烘、颟顸
  • 第八章 徐州会议
  • 一个武人干政的聚会
  • 政坛闹“瘟疫”,能指望的,居然是个蹩脚“大夫”
  • 第九章 在火炉上被烘烤的黎元洪
  • 大富大贵的老实人之相
  • 这个家到底谁当
  • 不得不犯的错误
  • 第十章 复辟进行时
  • 都是两边押宝,两边不放钱
  • 尽换五色旗,升起黄龙旗
  • 复辟后的政治安排
  • 第十一章 讨逆,讨逆
  • 段祺瑞运筹讨逆
  • 捍卫共和的文胆
  • 北洋系众生相
  • 第十二章 游戏战争
  • 几万军队参与战争,伤亡二十五人
  • 不是真的恨张勋
  • 第十三章 复辟后事
  • 躲的人以后还要出来,大家还都要见面的
  • 总统换人,未必是好事
  • 第十四章 关于复辟,说不完的话题
  • 共和的各种药方
  • 草根、遗老、武夫,都已不如精英对社会的影响
  • 帝制消失了,但帝制的幽灵没有消失
  • 第十五章 复辟戏里列强那只看不见的手
  • 日本的政策和对华影响
  • 欧美列强的阴影
  • 附录
  • 特别的遗老
  • 并不尴尬的殉节问题
  • “辫帅”的人缘
  • 倪嗣冲的规矩
  • 哦,空军也来了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读史乱弹
  • 财富,模糊的边界
  • “省官不如省事”
  • 有关八国联军与中国妓女的一点乱弹
  •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 旧医,还是中医?
  • “历史另一面”的困惑
  • 永乐皇帝的功德箱
  • 也谈“黄宗羲定律”
  • 难以解开的“中国结”
  • 教育改革视野下的乡村世界
  • 映在一个普通人历史里的时代
  • 五十七年前的学生档案
  • 马赛街头的“革命舞者”
  • “调人”的隔膜与历史的迷雾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 乡下人的革命性
  • “行政分权”话古今
  • 随感涂鸦
  • 来自于传统世界的NGO
  • 爬上妙峰山看“村民自治”
  • 其实浪漫不起来
  • 当前乡村治理结构的随想
  • 红色“桃花源”的解读
  • 衙门+大学公司化=洋务企业
  • 读老书与教老书
  • 乡村治理与摆平和摆平术
  • “义和团药方”为何再现江湖?
  • 草民、刁民、人民和公民
  • 另一种的信用危机
  • 给一个“高危群体”一点关注
  • “有什么卖什么”
  • 婆媳定律
  • 旅人文踪
  • 六百年的孤独
  • 学宫·学官·学运
  • 西藏的“研究性大学”
  • 一个老妇人的年祭
  • 古怪老人的故事
  • 回到昔日的西康
  • 改行
  • 带“病”考试
  • 补白的补白
  • 洋人“行乐图”
  • 褡裢和旗袍
  • 《玩偶之家》与《少奶奶的扇子》
  • 另一种的农村试验
  • 俄乡与饿乡
  • 大粪主义
  • 戏剧资本论
  • 祭坛的残垣
  • 帝王之尊
  • “洗马”与东宫
  • 宰相的座位
  • 女祸与女主
  • 太监是从哪儿来的?
  • 太监“恶”吗?
  • 太监都干什么?
  • 宦官的“家室”
  • “九品中正”与唯成分论
  • 门阀与清谈
  • 赋诗与做官
  • 武夫与毛锥
  • 男人的头和女人的脚
  • 宋朝的老爷兵
  • 翰林与弄臣
  •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脸谱军阀
  • “五四”传统与军阀余荫
  •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北京兵变与袁世凯
  • 袁世凯的“选举”
  • 进化论的牺牲品
  • 买个总统当当
  • 军汉“韩青天”
  • “臭棋篓子”段祺瑞
  • “三不知将军”和他的诗
  • 孙殿英和他的“麻将相术”
  • “马桶将军”的用人术
  • 借佛法斗架的武夫
  • 各大马路巡阅使
  • 神仙治军
  • 昔日南天王
  •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 前头捉了张辉瓒
  • 性格武夫
  • 偏不说自己是俘虏
  • 来了假冒的孙天生
  • 八国联军中的中国士兵
  • 露胳膊的女人与武人的风化
  • 有兵便是草头王
  • 瞄准射击
  • 不可不读的檄文
  • 穿长衫的军人
  • 失了手的警察头子
  • 合法化的黑社会
  • 土匪绑票的特别赎金
  • 流氓大亨的脸面
  • 杜月笙的“维权”生涯
  • 文人的脾气
  • 顺人章士钊
  • 由哭而惹出的案子
  • 一个跟乌鸦有关的文字狱
  • 别把诗人的话当真
  • 文人的舌头
  • 上了梁山的《苏报》
  • 吴稚晖两次“冤”的际遇
  • 文人打手的故事
  • 文甘草的故事
  •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留辫子的大师
  • 新时代的旧式拜师礼
  • 因“病”而囚的章太炎
  • 狗血淋头的文人们
  • 大学者的“呆气”
  • 有一种儒者是这样生活的
  • 革命·诗·酒·佛·女人
  • 会武术的武侠小说家
  • 皇宫里的隐秘
  • 道光皇帝的考试规则
  • 雍正的天真
  • 花儿与皇帝
  • 做皇帝的故事
  • 永乐皇帝的功德箱
  • 有为政府的代价
  • 傀儡的本分和儒学的痴迷
  • 帝王之尊
  • 光绪之死的公案
  • 康熙的才学
  • 帝王的市井情结
  • “佛见喜”李莲英
  • 骗术与禅让
  • 政治里的巫术
  • 神仙与皇帝
  • 洗马与东宫
  • 关于割人的话题
  • 太监是从哪儿来的?
  • 太监“恶”吗?
  • 太监都干什么?
  • 宦官的“家室”
  • 小人不可得罪
  • 个别女人
  • 西太后、义和团和外国公使夫人
  • 西太后想要的“借口”和不想要的“扎花”
  • 女祸与女主
  • 别个世界里的第一夫人
  • 胭脂虎和夫人路线
  • 唐八先生
  • 太政治的花业
  • 有关八国联军与中国妓女的一点乱弹
  • 说说重臣
  • 当上之所好具有正面价值的时候
  • 可人张之洞
  • 鸡犬升天之后
  • 两只老虎跑得快
  • 翰林与弄臣
  • 在劣绅与藏书家之间
  • 一出掉包戏的台前幕后
  • 卧辙代表
  • 官运挡不住的人
  • 总理县长唐绍仪
  • 关于三个“猛人”的神话
  • “官屠”刀钝
  •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
  • 名人肚子的故事
  • 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
  • 铁面法官手里的“冤案”及其他
  • 借口的故事
  • 外篇
  • 狱吏之贵
  • 排名的重要性
  • 尊严与权力
  • 艺人的立场
  • “吃大菜”及其他
  • 面对战争,我们能否有一点悲情?
  • “光绪”来了
  • 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
  • 再说戊戌变法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前言
  • 第一章 晚清政治格局之嬗变
  • 清季政治传统:补丁机制
  • 旗下闲人政治及其没落
  • 晚清政治变局:枝强干弱的走向
  • 洋务运动的地方导向
  • 第二章 晚清士林的政治走向
  • 明清之际士的传统政治角色
  • 西学的萌芽与书院的悄变
  • 分化中的士林与各自的政治动向
  • 甲午前多数士林的躁动与迷惘
  • 第三章 梦醒时分的政治动作与趋向
  • 甲午震动,大变端倪
  • 学习日本,东学之渐
  • 知变的趋势,求变的开始
  • 大梦之后的多数士林:无歧困羊
  • 第四章 变法的政治曲线
  • 变法的政治动员
  • 变法同路人:洋务派问题
  • 启蒙与变政
  • 再世尼山与说经野狐
  • 第五章 维新的陷阱
  • 失重的中央政治架构:大太后与小皇帝
  • 难产的交班:归政及其他
  • 帝党与后党的界限
  • 维新政治与道德陷阱
  • 旗下闲人政治的余威
  • 第六章 变法政治的无形之障
  • 资历问题
  • 补丁传统与求全之念
  • 权力的合法性依据
  • 老百姓眼中的“康党”
  • 第七章 多难的中枢维新
  • 机会之光透过了裂缝
  • 维新路线:学俄与学日
  • 明定国是的风波
  • 健言之臣,顾问之功
  • 替代:四小军机
  • 冗政的威力:棉花套阵
  • 权杖下的政变
  • 第八章 西方政治的戊戌变奏曲
  • 进化论与张三世
  • “物竞天择”与开民智
  • 绅权与民权
  • 议员和议郎
  • 西式的开会与中式的清谈
  • 上书言事与民主议政
  • 第九章 戊戌遗下的政治课题
  • 精简的沉滞
  • 改革的次序
  • 改革的权力悖论
  • 铨选的难题:科举与八股
  • 结语与余话
  • 跟着张鸣上大学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最好的时光在大学:认识大学适应环境篇
  • 第一章 大学校园,象牙塔还是名利场
  • 第二章 剥开专业与招生的谜团
  • 第三章 教师和学生的故事
  • 第四章 考试规则知多少
  • 第五章 中国大学痼疾,出路何在
  • 大学应该怎么读自我塑造篇
  • 第一章 学会怎样读书
  • 第二章 学会怎样与人相处
  • 第三章 学会怎样做事
  • 第四章 学会怎样做人
  • 第五章 学好社会课
  • 第六章 学好就业课
  • 武夫当权:军阀集团的游戏规则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引言: 政治大车店里的过客
  • 第一章 从历史走向现实的畸形儿
  • 第二章 “炮灰”的追求
  • 第三章 维系网络:血缘、地缘、业缘
  • 第四章 施恩的手段与方式
  • 第五章 “以儒将兵”
  • 第六章 绿林心经
  • 第七章 “中西杂拌”
  • 第八章 宗教仪式
  • 第九章 迷信道术
  • 第十章 蒋介石的维系政治观
  • 第十一章 蒋介石的维系社会观
  • 第十二章 蒋介石的维系教育观
  • 第十三章 蒋介石的维系伦理观
  • 第十四章 蒋介石的维系哲学观
  • 第十五章 蒋介石的维系文化观
  • 帝国的溃败
  • 版权信息
  • 序言 帝国为什么溃败
  • 第一篇 帝国的溃败
  • 养人的制度梦魇
  • 谁能灭了大秦
  • 皇帝的政敌是自家人
  • 画眉张敞与五日京兆
  • 权力者的生肖迷信
  • 元祐党人碑
  • 清朝皇帝的乘车难题
  • 内务府的油水
  • 清代教授们的生财之道
  • 温柔的天下体系
  • 火攻的逸事
  • 钦差大臣去了澳门
  • 抄查琦善
  • 中国兵船远航记
  • 袁世凯借钱记
  • 第二篇 清末新政:最后的挣扎
  • 洋务剪影:玩具火车推动历史
  • 清末新军:好铁要打钉
  • 戊戌失败:没人敢见外国人了
  • 甲午战败:不可遏制的惰性
  • 深度改革:亡国刺激下的帝后二元结构
  • 清末新政: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 老佛爷的脾气:欺君的照相术
  • 气数已尽:摄政王的胆气
  • 改朝换代:北洋军姓什么
  • 清廷遗老:死心眼的碰上活心眼的
  • 第三篇 民国硝烟
  • 半新不旧的袁世凯
  • 一个俱乐部和一次选举
  • 武力统一的悲哀
  • 联省自治:士绅和丘八的平衡
  • 军阀混战:夏斗寅和女人的短发
  • 中国有两个“五四运动”
  • 自由的“运动悖论”
  • 族际冲突:洋人下毒的魔咒
  • 羞辱卖国贼:青楼救国团
  • 西南联大的政治课
  • 能嗅出自由气息的漫画
  • 民国报人:世间已无史量才
  • 国民政府:曾经有这样一个党报记者
  • 币制改革:打虎等于饮鸩
  • 国民为汉奸“异样的喝彩”
  • 敦煌的王道士有点冤
  • 第四篇 中西回响
  • 天朝的气派
  • 皇帝的“床帏之事”
  • 大清死刑的洋难题
  • 爱北京的洋人们
  • 曾经的租界洋人
  • “卧式合作者”
  • 第五篇 帝国的惯性
  • 中国人为什么焦虑
  • 中国人为什么浮躁
  • 中国人为什么不敬业
  • 傻子一多,骗子就不够用了
  • 彰君之丑的马屁精
  • 能不能批评领导
  • 什么是“正确的意见”
  • 学者矫情是种病
  • 人在中国式职业体育的位置
  • 春运,无解的难题
  • 别冤枉了西门庆
  • 阴谋论与行路难
  • 别让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多
  • 弱者的权利与商家的商机
  • 梅兰芳论合作
  • 习惯性撒谎
  • 侥幸和南柯一梦
  • 谈天说地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后记 我的由来
  • 我父季高
  • 我的小学
  • 历史,不规矩
  • 版权信息
  • 短序
  • 不规矩的历史
  • 分科门诊的神仙们
  • 红颜祸水的另一面
  • 冤狱与人证
  • 厂卫之祸蔓延的秘密
  • 滥杀·酷刑·皇帝
  • 清官是一块官场的招牌
  • 假古董就是要当真
  • 可怜的清朝公主
  • 都是工程惹的祸
  • 太平皇帝与太平官儿
  • 清末一桩跟捕快有关的冤案
  • 官逼商奸
  • 中日“文明”的时间差
  • 爱国主义的民间小调
  • 李二先生是汉奸
  • 一种古老思维的借尸还魂
  • 西摩尔联军与义和团脸上的油彩
  • 官本位的源流及滥觞
  • 驴鸣的故事
  • 风流皇帝的教坊
  • 矜持的中国商人
  • 小报的命运
  • 人的脸要长得对得起领导
  • 基督教是怎样进入中国乡土的?
  • 官话与国语
  • 一笔好字的价值
  • “赌笔”轶事
  • 养个皇帝不容易
  • 做了皇帝,就不能随便出来
  • 高级的马屁有分工
  • 重修圆明园的诈骗案
  • 皇帝的老师不好当
  • 抓赌那点事儿
  • 农民的科举
  • 传说中,一个老实的买官人
  • 西太后禁烟
  • 官帽子大批发
  • 歪招儿抗税
  • 上海铁马路的命运
  • 有线电报这玩意
  • 宫里演戏的风波
  • 祝寿与报效
  • 学生老爷和他们的血性
  • 庚子年,海军未参战
  • 没人敢见外国人了
  • 保大清皇帝公司
  • 京剧·权贵·义和团
  • 拼命自杀的人救不下来
  • 文明而且先进的“电影”
  • 晚清学堂的运动会
  • 一所中学的个性
  • 中国曾经有过这样的战俘营
  • 黄包车和车夫的故事
  • 土包子下山
  • 宫廷如戏场
  • 娱乐至死的曹操
  • 一次特别的“行卷”
  • 陈老莲的画和人
  • 理学之顺臣与清官
  • 帮闲清客灰姑娘
  • 犯了该死罪的人
  • 风流知县的风流罪过
  • 有钱癖的杭世骏
  • 最不走运的状元
  • 数学与赌博
  • 出题是个难事儿
  • 假戏真做的西太后
  • 满人天下里的老庆
  • 一个死心眼的松树
  • 教主做不了政治家
  • 分寸与火候
  • 王韬的外国馒头
  • 当一个疯子遇到另一个疯子
  • 武人也有抬头日
  • 打仗的时候,难免骄兵悍将
  • 当左宗棠命悬一线的时候
  • 胜保之死
  • 别说张勋没帮手
  • 公私之间的段公馆
  • 倪嗣冲的规矩
  • 王拉与陈二
  • 流氓的运气
  • 军阀和神仙的双簧
  • 彬彬有礼的川军
  • 义和团的起源
  • 逝去的民国范儿
  • 历史中的监狱与监狱文化
  • 乱弹总是有理
  • 说说谣言
  • 附录一 1982:择业的困境
  • 附录二 说几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 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前言
  • 一份“村图”的故事
  • “虚拟”的乡村政权
  • 传统乡村社会的民间组织及其政治功能
  • 乡村的大小渠道教育与意识形态框架
  • 绅权浮出水面
  • 新政阴影下的村政
  • 军刀下的政权下移和农村衰败
  • 农村现代火器意义上的武化与统治形态的“原始化”
  • 红枪会
  • 一个军国主义试验的标本
  • 农民运动的启示
  •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乡村自治”
  • 国民党政府的保甲制度在乡村的命运
  • 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乡治”
  • 红色的个案
  • 一个“土围子”的剖面图
  • 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 “三三制”政权的政治象征
  • 抗日根据地的乡村
  • 抗日敌后根据地农村社会的意识形态改造和重塑
  • 抗战时期“两面政权”的属性
  • 在“翻身”大动荡中的乡村政治
  • 并不多余的话
  • 主要参考书目
  •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的话
  • 上篇 乡土心路八十年
  • 导言
  • 传统农村社会的观念世界
  • 闯入大门的陌客
  • 新奇感的启示:农民的上帝
  • 碰撞与断裂:从嫌恶到同仇敌忾
  • 世纪之变
  • 社会动荡的“文明”习染
  • 小传统意识的结构性缺损
  • 结语
  • 主要参考书目
  • 下篇 拳民与教民
  • 导言
  • 晚清北方农村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渠道
  • 农村教育塑造的农民政治意识
  • 晚清教民问题与北方农村社会结构
  • 农民政治意识在民族危机下的激变
  • 华北农村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政治理念
  • 拳坛仪式中的民俗文化印痕
  • 义和团运动的文化层析
  • 教民问题在晚清社会的凸现
  • 皈依动机分析
  • 教民的信仰状态
  • 教民信仰目标的实相
  • 教民的政治意识素描
  • 主要参考书目
  • 主要资料来源
  • 小狗也要叫
  • 版权信息
  • 序: 生命在于浪费笔墨
  • 时评
  • 二十一世纪的封建土围子
  • 被安排的孩子们
  • 淡定哥和微博控
  • 分权古今谈
  • 富人为何要移民?
  • 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
  • 官员迷信的奥秘
  • 何以全民寻找郭美美?
  • 令人困惑的代际贬损
  • 没有文化的文化单位
  • 迷失的中国父母
  • 名校掐架为哪般?
  • 南科大学生是拒考吗?
  • 是官员万能还是权力通吃?
  • 说虚荣
  • 污染的潘多拉盒子里有什么?
  • 学会跟陌生人打交道
  • “砸场子”漫议
  • 国人正在步入自己的二零一二
  • 虎妈狼爸又如何?
  • 举国体制下的乞丐
  • 开拓团不应被纪念
  • 拦路收费何时了?
  • 卢美美的父亲及其迷魂阵
  • 民意缺席的公推遴选
  • 莫把民意变成官意
  • 弄虚作假的保障所为何来?
  • 让公路短命的折寿因素
  • 如何面对钉子户?
  • 数据公开,不能徐妃半面
  • 说话干嘛要全面?
  • 校长的堕落是底线的崩溃
  • 阳光拆迁的前提
  • 阳光依旧照不到的三公消费
  • 一连串事故的追问
  • 把侵略者的罪行钉死在数目字上
  • 被塞了一嘴糖的巡视组
  • 学校变身黑砖窑
  • 不能让经济改革停滞在瓶颈上
  • 从工作车到工作船
  • 反腐倡廉靠什么?
  • 腐败PK制度
  • 富二代,官二代与名二代
  • 公益慈善的逻辑
  • 官道独木桥和阳关道
  • 何以全民焦虑?
  • 稷山政务的古风
  • 鉴表识官员
  • “两个彻底”与两个宽容
  • 令人困惑的优先照顾
  • 微博是个好东西
  • 无处可逃
  • 学会容忍荒谬
  • 也说装好人
  • 月饼税和大粪捐
  • 中国人的“发达病”
  • 自治的和管制的秩序
  • 作为宠物的孩子
  • 从望子成龙到交保护费
  • 给大连的一封信
  • 另一种形式的钓鱼执法
  • 随笔
  • “大话西游”式刑讯的背后
  • 抢手的洋乐队
  • 都是官阶惹得祸
  • 刚毅这个人
  • 公德与公共事务
  • 跪,与士之尊严
  • 韩主席与师范生
  • 红灯照是怎么回事?
  • 剪发短衣之叹
  • 克林德和克林德碑
  • 李鸿章的毛病和淮军的习惯
  • 乱世的机遇
  • 南科大对中国教育的意义
  • 能随缘就好
  • 皮簧声里的杜月笙
  • 旗人的守孝之困
  • 儒将风度正翩翩
  • 奢侈品市场与送礼市场
  • 贪官碑不寻常的寓意
  • 条子的罪过
  • 为什么要有大学?
  • 向文明看齐的大兵
  • 装洋蒜及其他
  • 别样的学国语
  • 成材与成人
  • 浮肿的甲午战争
  • 海上苏武叶名琛
  • 临时工与圆扁子
  • 隆裕皇太后的冬天
  • 冒赈命案背后的赈灾难题
  • 民众信任的时代维度
  • 内外有别
  • 乾隆年间的西峰老祖活佛案
  • 山寨监狱的今与昔
  • 上面来人了!
  • 盛世的后遗症
  • 势利的社会与势利的僧人
  • 馊事中的馊主意
  • 太监学校
  • 廷杖,士大夫的屁股和脸面
  • 新政与辛亥革命
  • 信息费的故事
  • 一个公使夫人眼里的中国
  • 找借口不需要艺术
  • 直线想事的脑袋没福分
  • 暗杀
  • 起义
  • 挤破官门的悲剧
  • 领导的宽容与不宽容
  • 清朝是被媒体毁掉的吗?
  • 逃官与逃皇帝
  • 西什库教堂与义和团的热月围攻
  • 辛亥革命留下了什么遗产?
  • 中国人的膝盖和外国人的膝盖
  • 革命的机遇
  • 末世亲王的能耐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 版权信息
  • 有话说在前头(代序)
  • 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
  • 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
  • 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 官服的前襟与后襟
  • 官运挡不住的人
  • “光绪”来了
  • 从贵族到士大夫再到贵族
  • 后汉儒生的幸福生活
  • 混事的本事
  • 借口的故事
  • 名士和能臣之间的悲剧
  • 撒钱的兵法
  • 土匪绑票的特别赎金
  • 外国雇佣兵的中国际遇
  • 误会的和不误会的教案
  • 有关中国戏的一点涉外的往事
  • 戏里的战争不让女人走开
  • 选举与美女经济
  • 洋人的膝盖
  • 一旦革命成了功
  • 以色事人和以貌取官
  • 又想起了王大点
  • 在北洋狗与北洋虎之间
  • 在孝与非孝之间
  •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子见南子”的现代性事件
  • 家族架构与公司架构
  • 精英的养成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生
  • “肉食者”的学问
  • 从将军到村长
  • 会馆演绎的官商故事
  • 在民主的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三跪九叩的健身操
  • 漫议乡间合作发生的文化条件
  • 闲话“风头行政”
  •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 文人的舌头
  • 谁的红色?何来经典?
  • 台湾的招幌
  • 袈裟与权杖
  • 廉吏酷吏与忠狗
  • 中国式会议的基本法则
  • 花界里的爱国运动
  • 洋人下毒的魔咒
  •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 行乞证是个馊主意
  • 土洋并举的克己复礼
  • 最离谱的假古董和没有文化的游客
  • 迎送戏文几时休?
  • “遭人喜欢”的黑社会
  • 马屁与政绩关系的论证报告
  • 鞭炮声中的春晚
  • 团结起来,我们在赤壁上玩技术
  • 跟“肤发”有关的改革事件
  • 富不出三代的魔咒
  • 一年之痒
  • 版权信息
  • 自序 一边拆字,一边码字
  • 社会
  • 当人不得不共处的时候
  • 犯了错的人也应该有尊严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 群体性事件与信息公开
  • 派性政治和娱乐政治结合,生什么?
  • 从古代行会的违规处置谈起
  • 政府道歉的标准文本
  • 劣胜优汰的政治逻辑
  • 去掉车份,出租车问题才能解决
  • 从官礼到官礼市场再到官礼假货市场
  • 官员复出背后的制度困境
  • 民迷信与官迷信
  • 莫把官场当戏场
  • “内部人”维权的禁忌
  • 就怕贪官有文化
  • 密切隔开群众
  • 中国版的波将金村为何总是生生不息?
  • 自家人骂得,别人骂不得
  • 告别内战思维,让林毅夫回乡
  • 官话焉得不雷同?
  • 莫让黑社会成了气候
  • 70年后,我为我的房子付多少钱?
  • 不能不正视的社会鸿沟
  • 社会应该给向善者一个机会
  • 从养狗办到“委员”
  • 曾经的钓鱼执法
  • 天下何处不衙门
  • 教育
  • 把研究生培养过程放在阳光下
  • 北大菜市场和清华写字楼
  • 没有文化的大学教授
  • 大学校长的素质
  • 学官的教授头衔
  • 教育的钱该怎么花?
  • 教育之不能承受之累
  • 如何学得明白些?
  • 文抄公病案的中国特色
  • 一半在水里,一半在火里
  • 大学生为什么考试作弊成风?
  • 失败教育和“愤青”养成
  • 大学教师的种类
  • 学衔垄断与士风日下
  • 请用政治的高度,规定吃饭的营养含量
  • 课堂上的戾气和杀气
  • 北大:大学乎,太学乎
  • 平民上升的渠道不能被阻塞
  • 失败教育,家长共谋
  • 作为“包工头”的校长们
  • 学校教育不能被关进官本位的铁笼
  • 学术不是自家园子里的菜
  • “学店”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
  • 文化
  • 读书的态度
  •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 在真实和荒诞之间
  • “受活”还是“活受”?
  • 傅乐成先生《中国通史》序
  • 我们曾经有过的民主实践
  • 成为拆迁废墟的古城
  • 全盘“文明”的时代
  • 曾经的体育课
  • 奴才的创造性
  • 小报告与大字报
  • 唐德刚走了,史学有点儿寂寞
  • 日本“开国”的联想
  • 走运的曹汝霖
  • 从洋枪队到八旗洋枪队
  • 小站练兵的风波
  • 汉阳陵的残片
  • 末世贵胄的货与色
  • 香山·珠海·唐绍仪
  • 下跪,关乎观念,也关乎利益
  • 地戏与文庙
  • 安顺的小吃和麻将
  • 谣谚里的北大荒
  • 曾经的余杭
  • 当前乡村治理结构的随想
  • 来自于传统世界的NGO
  • 再谈国民性
  • 版权信息
  • 从近代史看中国国民性
  • 皇帝的家事
  • 皇帝的家事
  • 玩马球和赌江山
  • 喜好思想批判的皇帝
  • 羞涩的帝王
  • 皇帝的膝盖
  • 皇帝的衣服不好补
  • 清代的特供
  • 皇宫的安全与太后的脸面
  • 太后逃难图
  • 哦,空军也来了
  • 皇家宫苑里的艺人
  • 光绪的京剧大批判
  • 民国元年的第一天
  • 有一种抉择叫退位
  • 官场戏与梦
  • 找个阔祖宗
  • 买来的万岁
  • 洪宪帝制的祥瑞
  • 戏里戏外的“门包”
  • 清人的撒钱与送礼
  • 形势比人强
  • 依权卖书的光景
  • 特权的庄稼
  • 制度的内盗
  • 闲衙门的闲话
  • 牙兵牙将的故事
  • 兵以食为天
  • 班房
  • 密匦这东西
  • 作为替罪羊的“奸商”
  • 《新安天会》
  • 天庭里的宫廷政变
  • 精英的小辫子
  • 肃亲王的心思
  • 庚子年,有个端王爷
  • 左宗棠的自恋事业
  • 严修与袁世凯
  • 青帮大佬皇二子
  • 在官场,能挺也得有本钱
  • 窝囊的礼部首长们
  • 刺马案的人工迷雾
  • 杨士骧骂贿
  • 倭仁的阻击战
  • 挂在总统脖子上的军队
  • 马屁的尺度
  • 有个性的辫子
  • 遗老梁鼎芬
  • 广学会的精英战略
  • 再谈国民性
  • 大炮那点事儿
  • 照相这点事儿
  • 麻将这玩意
  • 冷清的孔庙和送子的孔子
  • 绿帽子那点事儿
  • 说等待
  • 假辫子和官话
  • 避讳是个什么东西?
  • 近代史上的失语症考察
  • 镖局的时代之困
  • 当年的西医之困
  • 教案的赔偿
  • 关于两脚羊的一个长长的故事
  • 重说中国近代史
  • 版权信息
  • 第一讲 中国近代政治史开场白
  • 对于近代史的“三妇”心态
  • 中西两种体系
  • 中国的抵抗
  • 第二讲 两个世界最初的碰撞
  • 中西近代史的不同开端
  • 中国和英国的第一次直接碰撞
  • 鸦片
  • 第三讲 两个世界最初的碰撞(续)
  • 英国对中国政策的成本核算
  • 中英的战争技术和战略对比
  • 开放教禁带来了西方的输入
  • 传统历史缔造的两个神话
  •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第四讲 帝国古老命题新解
  • 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
  • 清末统治的主要问题
  • 洪秀全创教史
  • 太平军起义
  • 太平军的问题
  • 第五讲 帝国古老命题新解(续)
  •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 关于太平军的几个问题
  • 湘淮两军
  • “同光中兴”
  • 第六讲 从自强到变法
  • 洋务运动的起因
  • 洋务运动的开展
  • 北洋水师
  • 洋务运动未必是场失败运动
  • 第七讲 从自强到变法(续一)
  • 洋务运动存在的问题
  • 甲午战争
  • 戊戌变法
  • 第八讲 从自强到变法(续二)
  • 戊戌维新的贡献
  • 清政府对于变法的态度
  • 列强对于变法的态度
  • 民众对于变法的态度
  • 第九讲 义和团运动
  • 民教冲突的产生
  • 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
  • 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
  • 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
  • 第十讲 义和团运动(续)
  • 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 义和团的特点
  • 东南互保
  • 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 第十一讲 清廷的新政
  • 新政的成就
  • 预备立宪
  • 废除科举
  • 满族亲贵收权
  • 第十二讲 辛亥革命
  • 革命的发生
  • 会党的特点
  • 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
  •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袁世凯这个人
  • 第十三讲 袁世凯的悲剧
  • 共和体制的问题
  • 袁世凯与国民党的对峙
  • 袁世凯的悲剧
  • 第十四讲 黯然北洋
  • 段祺瑞与黎元洪
  • 府院之争
  • 张勋复辟
  • 南北交战
  • 第十五讲 众说纷纭的“五四”
  • 白话文运动
  • 五月四日政治运动
  • 五四运动的吊诡之处
  • 五四运动的影响
  • 附录: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 后记
  •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
  • 版权信息
  • 序言
  • 权谋下的王朝
  • 监督与分肥
  • 高处的拥挤
  • 神不迷人官自迷
  • 风月与官场
  • 文甘草的故事
  • 民意何如官意
  • 狱吏之贵
  • 一出掉包戏的台前幕后
  • 给西太后讲立宪
  • 永乐皇帝的功德箱
  • 铁面法官手里的“冤案”及其他
  •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
  • 借口的故事
  • 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
  • 小人不可得罪
  • 自己被自己忽悠了
  • 民国里的五光十色
  • 两只老虎跑得快
  •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 五光十色说民国
  • 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 沿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双枪兵与双枪将
  •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世纪末的看客
  • 高人指点
  • 瞄准射击
  •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 顾和尚和他的法术
  •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 当代国民性的疼痛
  • 责任心、职业道德和骨气
  • 中国台湾的“大埔事件”
  •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 中国最牛的县太爷
  • 烧狗事件的核心问题
  • 令人麻木的悲剧的幕后叙事
  • 一个普通贫困者的特殊悲剧
  • 从富二代的衰相到富二代培训的乱局
  • 国人养生狂迷
  • “逼祼”的荒唐
  • 速成病及其经济
  • “大”字病及其他
  • 正常社会的不正常话题
  • 只图自己方便的管理者
  • 围墙故事的续篇
  • 富不出三代的魔咒
  • 银子堆出来的白象
  • 农民工也要安居
  • 燃放鞭炮的民主和人道问题
  • 嗜血儿童的制造者
  • 黑窑的存在与揭黑记者的命运
  • 戏台上的百姓
  • 上海外教激起众怒的背后
  • 洋人的膝盖
  • 人有权不受监视地生活
  • “国”字及其滥觞
  •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 美国人的“中国戏”
  • 混事的本事
  • 荣誉和面子的闲话
  • 离谱的假古董和没有文化的游客
  • 从公厕的修建到大粪主义
  •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 选举与美女经济
  • 无法分级的《色戒》
  • 土洋并举的克己复礼
  • 历史可以当饭吃吗?
  • 红色“桃花源”的解读
  • 真祖宗和真真老王麻子剪刀之争
  • 狗血淋头的文人
  • 逼上梁山的《苏报》
  • 文人打手的故事
  • 吴稚晖的两次“冤”
  • 狗血淋头的文人们
  • 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
  • 不识字的好处
  •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 马屁也不易
  • 中国式的死撑现象
  •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
  • 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
  • 版权信息
  • 动荡不安的时事与政局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 来了假冒的孙天生
  • 一旦革命成了功
  • 发生在僻地山乡的一件小事
  • 有关“五四”的一点感想
  • 民国的三个面相
  • 在民主的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失败的自治和必须正视的难题
  • 袁世凯的“选举”
  • 关于选举的乱弹
  • 选举在近代中国底层社会的工具性悖论
  • 军事舞台上的演员们
  • 军阀余荫与“五四”传统
  • 军阀间的战争
  • 穿长衫的军人
  • 在北洋狗与北洋虎之间
  • 军汉的审案爱好
  • 借佛法斗架的武夫
  • 神仙治军
  • 兵变与政治
  • 洋人遇见兵
  • 撒钱的兵法
  • 别样的市场特色与社会风气
  • 市场世界与封面美人
  • 露胳膊的女人与武人的风化
  • 粪业、粪捐与粪政
  • 太政治的“花业”
  • 关公、汉室与火羊阵
  • 大赌伤身
  • 流氓大亨的脸面
  • 土匪绑票的特别赎金
  • 新旧文化的风云变幻
  • 云南讲武堂操场的沙砾
  • 武夫军汉办大学
  • 六十五年前的学生档案
  • 曾经有过的好事
  • “子见南子”的现代性事件
  • 旧医,还是中医
  • 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
  • 关于“饿乡”的老生常谈
  • 茶壶、茶杯和牙刷
  • 那座中西合璧的牌坊
  • 新时代的旧式拜师礼
  • 对各路名士的漫话与闲谈
  • 傻人有傻福
  • “臭棋篓子”段祺瑞
  • 孙殿英和他的“麻将相术”
  • 前头捉了张辉瓒
  • 总理县长唐绍仪
  • 冷寂的共乐园和热心的唐绍仪
  •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顺人章士钊
  • 牛人熊十力
  • 别个世界里的第一夫人
  •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
  • 中国现代国民性迷思
  • “临时工”的权力
  • 借口与人性
  • “狗事”窥人
  • “学者”称谓下的冰与火
  • 近代人物的劣根性
  • 耻辱柱上的汉奸
  • 袁世凯“智囊”
  • “辫帅”张勋的人缘
  • 遗臭万年的张辉瓒
  • “企二代”卢作孚
  • 杜月笙的“维权”生涯
  • “佛见喜”李莲英
  • 海上“苏武”
  • 福将的草包思维
  • 唐八先生的女权运动
  • 野史中的另类人性
  • 长袍马褂与牢骚
  • 粗人的两极分化
  • 黑社会合法后的座次
  • 有名无实的空头总统
  • 鸦片下的政治学
  • 洋枪下的矛与盾
  • 笔杆子之度与枪杆子之毒
  • 害群之马与害马一群
  • “丑”字小皇帝
  • 国中之国
  • 西学无术的考生
  • 国民性的呐喊与彷徨
  • 艺人的“贱”和立场
  • 下水道里的肮脏事
  • 讨好一人与讨好所有人
  • 与姓名有关的“文字狱”
  • 妓女们的民族情结
  • 吃西餐的上海人
  • 树大招风的名人
  • 辜鸿铭的男女论
  • 临阵读书,不快也光
  • 有关人头像章的一点考据
  • 辫子下的奴性
  • 万民伞的掌权思维
  • 新药里的旧药方
  • 百年之痒与百年之羞
  • 复古思潮的童声
  • 历史旋转中的命运
  • 皇权下的围观政治
  • 菊花肃杀皇帝伤
  • 禅让的艺术
  • 傀儡“二分法”
  • 文人的舌头
  • 魔术政治学
  • 神仙与皇帝
  • 皇帝称谓变革史
  • 宰相的座位与权力
  • 红颜祸人与红颜祸国
  • 皇帝与太子的错位关系
  • 官衔之外的优越感
  • 宦官的身体之痛
  • 文人的性情与矫情
  • 书是人类退步的电梯
  • 革命·诗·酒·佛·女人
  • 含冤未雪的民国怪人
  • 文人、武人一线之间
  • 父与子的对角戏
  • 名人韵事
  • 留辫子的大师
  • 家有仙妻
  • 狱中“土豪”
  • 文字狱之怪现状
  • 大学者的“呆气”
  • 江湖出身的武侠作家
  • 儒者生存之怪现状
  • 应试教育从古人抓起
  • 大师的崛起与消亡
  • “对对子”考大学
  • 文人轶史
  • 黑白袁世凯
  • 酒的性情与饮酒的人
  • 隐性制度
  • “钻牛角尖”的历史
  • 张鸣说民国:军阀余荫和五四传统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时政
  • 清末民初的二政府
  • 民国元年的第一天
  • 辛亥革命的五个岔路口
  • 有关辛亥革命的几个隐性问题
  • 军国与民国的两套逻辑
  • 革命的会党之灾
  • 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 革命的经济学
  • 在民主的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武力统一:巅峰上的噩梦
  • 兵变与政治
  • 头一个国会那点事
  • 军阀余荫和五四传统
  • 直皖之间:由裂痕到沟壑
  • 中国的火药桶湖南
  • 第二章 武夫
  • 袁世凯的“选举”
  • 有权时,忠言才逆耳
  • 小站练兵的风波
  • 袁世凯:礼太多了人就靠不住
  • 严修与袁世凯
  •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 在北洋狗和北洋虎之间
  •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梁士诒:财神的道德烦恼
  • 好客的张宗昌
  • 徐世昌:官运挡不住的人
  • 军阀:撒钱的兵法
  • 曹锟:傻人有傻福
  • “臭棋篓子”段祺瑞
  • 张宗昌:“三不知”将军和他的诗
  • 韩复榘:军汉的审案爱好
  • 孙殿英和他的“麻将相术”
  • 谭延闿:“文甘草”的故事
  • 总理县长唐绍仪
  • 别个世界里的第一夫人
  • 汪精卫和陈公博:两只老虎跑得快
  • 赵秉钧:失了手的警察头子
  • 第三章 文苑
  • “子见南子”的现代性事件
  • 云南讲武堂操场的沙砾
  • 武夫军汉办大学
  •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 六十五年前的学生档案
  • 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
  •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 旧医,还是中医
  • 关于“饿乡”的老生常谈
  • 名士和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
  • 革命·诗·酒·佛·女人
  • 茶壶、茶杯和牙刷
  • 文人打手的故事
  • 大学者的“呆气”
  • 留辫子的大师
  • 顺人章士钊
  • 新时代的旧式拜师礼
  • 牛人熊十力
  • 第四章 市井
  • 多面相的民国农村和农村问题
  • 文明帽的故事
  • 土匪绑票的特别赎金
  • 一旦革命成了功
  • 从将军到村长
  • 花界里的爱国运动
  • 穿长衫的军人
  • 马桶与茶壶的旋律
  • 选举与美女经济
  • 太政治的“花业”
  • 露胳膊的女人和武人的风化
  • 市场世界与封面美人
  • 粪业、粪捐与粪政
  • 从公厕的修建到大粪主义
  • 顾和尚和他的法术
  • 大赌伤身
  • 流氓大亨的脸面
  • 杜月笙的“维权”生涯
  • 被“侠妓”的小凤仙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
  • 双枪兵与双枪将
  • 吃空饷的今与昔
  • 自序
  • 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戏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辉煌与崩溃下的历史演变
  • 帝王排场虚荣政治学
  • 帝王的“封神”怪癖
  • 来自古代的超能力
  • 不懂规矩,不能成好马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真话全不说,假话不全说
  • 天子门生的得与失
  • 门客列传
  • 少年得志与老年得志
  • 京官的生财之道
  • 百用全才是书生
  • 钱谦益和柳如是的风月韵事
  • 文曲星的家族史
  • 曾国潘和刺马案
  • 三白饭与三毛饭
  • 权力史中的倒影
  • 沐猴而冠的政治游戏
  • 当“进化论”沦为统治工具
  • 当“孝道”沦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 再谈官本位
  • 古代地震那些事儿(一)
  • 古代地震那些事儿(二)
  • 古代法制演变
  • 神经过敏的掌权者
  • 农民起义者的国家意识
  • 还原历史的价值
  • 正史的外表,野史的的里子
  • 万民伞“庇护”下的父母官
  • 鬼界的人间镜像
  • 送礼“哲学”
  • 观棋必语真君子
  • 世说新语浮世绘
  • 鸡同鸭讲的巴别塔困境
  • 兽性与人性百相
  • 我所知道的对牛弹琴
  • 作弊与反作弊的历史考证
  • “祖宗”去哪儿
  • 造假派大师的名利场
  • 今之名片,古之“明骗”
  • 东北的“人性化”演变
  • 也谈大城市户口限制
  • 后殖民时代的东方明珠
  • 梅兰芳的戏骨
  • 叶问如镜,照亮族魂
  • 常谈常新话赤壁
  • “性”的遮羞布
  • 进化论视野下的代际对立
  • 激情燃烧的禁令
  • 择偶方式大起底
  • 今昔婚姻自由论
  • 放养、圈养,孩子教育的困境
  • 谣谚里的北大荒
  • 朝堂下的人·事·情
  • 难得糊涂才是福
  • 读书最快的人
  • 我的完人朋友
  • 老板式文人
  • 朋友圈,圈朋友
  • 性情中人的直脾气
  • 海归文人的世情
  • 侠骨柔情汉
  • 大隐隐于市的文人
  • “漂来”的学问
  • 环保疯子
  • 电视精灵
  • 桀骜不驯的韩寒
  • 肚里有货,落纸有墨
  • 我与命题作文
  • 求知若渴的年代
  • 我被学校开除了
  • 我与《读书》
  •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人不任性枉称帝
  • 焚坑之事没商量
  • 淮南王的故事
  • 土豪的成仙梦
  • 一个命好的烂皇帝
  • 巫蛊那点事儿
  • 敢拼命的傀儡皇帝
  • 开国即有亡国相
  • 萧衍老儿的亲亲策略
  • 皇帝是不是臣子的天?
  • 什么是皇帝的家事?
  • 皇帝兼神仙
  • 似是而非的“宫斗”事件
  • 当官
  • 扯淡的马前泼水
  • 调和阴阳的宰相
  • 循吏的猴子屁股
  • 儒官的正反两面
  • 马周是个好同志
  • 狄仁杰冤案
  • 官场要说模棱话
  • 佞臣的市场
  • 明君帐下的无赖宰相
  • 缝补匠冯道
  • 告密者沈括
  • 苏东坡下放
  • 说不完的沈万三
  • 和珅的罪过
  • 书海宦海两浮沉的文人
  • 诗人本分是清客
  • 读书人的用处
  • 两个美男子留给历史的
  • 郭神仙之死
  • 昭明太子的幸运
  • 草芥词人
  • 浮名与功名
  • 饮酒之法式
  • 米癫原来是宠臣
  • 武将的战场谁做主
  • 官府不容侠士
  • 皇帝胳膊上的苍鹰
  • 酷吏即是爪牙
  • 飞将军李陵
  • 土围子里的土豪
  • 不起眼的张郃和耀眼的诸葛亮
  • 口称“艾艾”的将军
  • 坞壁林立中的祖逖
  • 陈桥兵变那点事
  • 偏是文人喜谈兵
  • 刺字黥面的兵
  • 他和她,一言难尽的千古风流
  • 权山和钱山都靠不住
  • 举案齐眉的故事
  • 一个没有女人的世界
  • 女子有才便是灾
  • 中国式面首的悲剧
  • 花蕊夫人
  • 太后也是人
  • 末世王朝的软肋
  • 一个死太后的荣光
  • 官员嫖娼那点事
  • 变法者,王朝里的“革命”先锋
  • “均平”的幻象
  • 杯酒释兵权
  • 拗相公王安石的拗
  • 司马光的另一面
  • 司马门下一老仆
  • 是谁误的大明?
  • 流长飞短环绕的改革者
  • 一个卖国条约的签订
  • 末代王朝的戏里春秋
  • 李亚子的“戏弄”
  • 宫里的剧本审查
  • 太后做编剧
  • 假戏当真的故事
  • 最大的堂会
  • 不许唱戏的日子
  • 官场就是这么回事儿
  • 告缗风波
  • 债官与债帅
  • 清官是一块官场的招牌
  • 官本位下的冗官现象
  • 轿子这个东西
  • 谥号这点事儿
  • 文化两层皮
  • 皇权的不确定性
  • 实话与权力
  • 换一个角度谈左倾思潮
  •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 版权信息
  • 序言 闲话辛亥:发生在僻地山乡的一件小事
  • 末世的荒唐与苦痛
  • 林则徐的澳门之行
  • 西太后想要的“借口”和不想要的“扎花”
  • 男人的“不缠足运动”
  • “光绪”来了
  • 给西太后讲立宪
  • 光绪之死的公案
  • 义和团的女人战阵
  • 义和团“刀枪不入”之谜
  • 世纪末的看客
  • 太监的酱缸动不得
  • 末世贵胄的货与色
  • 辫子王朝的闲话
  • 西洋镜与中国景
  • 关于洋人跪拜的那点事儿
  • 被燎掉的大胡子
  • 八国联军与妓女以及“女人救国论”
  • 洋人的八股取士
  • 有关名人和辫子的故事
  • 民国时期的人头像章与个人崇拜
  • 失了手的警察头子
  • 民国的扞格与风度
  •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
  • 吴稚晖的两次“冤”的际遇
  • 上了梁山的《苏报》
  • 报纸的天窗与记者的牛
  • 乱世的军事与政事
  • 《叫魂》的多余话
  • 一份“村图”的故事
  • 从洋枪队到八旗洋枪队
  • 新军脑后的辫子
  • 小站练兵的风波
  • 来了假冒的孙天生
  • 袍哥政府及其他
  • 军国与民国的两套逻辑
  • 附录 辛亥革命大事记(1894年11月~1912年9月)
  • 张鸣重说晚清民国
  • 版权信息
  • 自序 活在笔墨之间
  • 第一章 乱局下的赌徒们:晚清的政客和民国的军头
  • 爱皇帝胜过爱自己
  • 老子反动儿革命
  • 梁敦彦的清室奇遇
  • 不走运与走运
  • 自视甚高的段祺瑞
  • 维持会长北洋龙
  • 小聪明坏大事
  • 抠门办不了大事
  • 吴小鬼练兵
  • 流氓的运气
  • 杨森治川
  • 第二章 帝国末世的潜规则与荒诞剧
  • 乱政下的死亡滋味
  • 光绪头顶的雷声
  • 慈禧太后的中秋节
  • 饺子里头包硬币
  • 洋人入城
  • 一山二虎的尴尬
  • 上瘾的“就地正法”
  • 送礼专家
  • “公礼”种种
  • 末世为官莫当真
  • 讲政治的风水先生
  • 中国人的政治禁忌
  • 门包与卖官
  • 拳民放火
  • 他们是屌丝,却在追求正统
  • 从逼宫夺印到贿选总统的连环戏
  • 灾官与福官
  • 皇帝看不见的地方
  • 奉旨骂街
  • 敛财的行政杠杆
  • 第三章 三教九流说中国
  • 装逼的禅让
  • 变了味儿的洋人舞
  • 黄浦公园那块纠结的牌子
  • 租界马路上的烦心事儿
  • 城市里厕所的故事
  • 帝王口味与小说的命运
  • 文圣不若武圣
  • 英雄好汉不好色
  • 艺人们非政治的政治倾向
  • 妓者风头
  • “女德”的闲话
  • 秦香莲与女权的错位
  • 天后赐子
  • 旧学问和新学术
  • 一言难尽的民国律师
  • 高跷上的新中国
  • 第四章 闲话古今
  • 被谣言困惑的皇帝
  • 巡城御史烧车打人
  • 宣传有水分
  • 傲慢官员的前世今生
  • 吃货主义?
  • 女生衣着暴露何必大惊小怪
  • 丛林法则在校园
  • 大师是文化的阳具
  • 读书与啃字儿
  • 财富代际传递的中国法则
  • 官员可不可以谋富贵?
  • “雅贿”的进化与退化
  • 实干者三殇
  • 第五章 余家偏史
  • 老兽医札记
  • 老兽医札记之二
  • 陋室里的程老师
  • 母亲的更年期
  • 父亲的赎罪
  • 后记 我的野读生活
  • 历史的坏脾气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
  • 军阀有性格
  • “五四”传统与军阀余荫
  • 北京兵变与袁世凯
  • 袁世凯的“选举”
  • 买个总统当当
  • 军汉“韩青天”
  • “臭棋篓子”段祺瑞
  • “三不知将军”和他的诗
  • 孙殿英和他的“麻将相术”
  • “马桶将军”的用人术
  • 借佛法斗架的武夫
  • 各大马路巡阅使
  • 神仙治军
  • 昔日南天王
  • 晚近人物脸谱
  • 别个世界里的第一夫人
  • 总理县长唐绍仪
  • 顺人章士钊
  • 簧声戏影里的西太后
  • 西太后、义和团和外国公使夫人
  • “官屠”刀钝
  • 康熙的才学
  • 雍正的天真
  • 《三国演义》与隆科多的晦气
  • 道光皇帝的考试规则
  • 关于三个“猛人”的神话
  • 可人张之洞
  • 左师爷的牛脾气和樊总兵的错会意
  •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
  • 历史的坏脾气
  • 做皇帝的故事
  • 有为政府的代价
  • “胭脂虎”和夫人路线
  • 名人肚子的故事
  • 吃溺与排场
  • 一副急泪
  • 鸡犬升天之后
  • 排名的重要性
  • 尊严与权力
  • 财富,模糊的边界
  • 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 不确定的道路
  • 别把诗人的话当真
  • 由哭而惹出的案子
  • 一个跟乌鸦有关的文字狱
  • 武秀才
  • 同文馆的成就
  • “倒霉”与“王帽子”
  • 曾经有过的高教大跃进
  • 教育改革视野下的乡村世界
  • 私塾消失背后的黑洞
  • 庶民的世界
  • 太政治的“花业”
  • 流氓大亨的脸面
  • 农民式的权力制约方案
  • 发生在僻地山乡的一件小事
  • “《新生》事件”与日本的逻辑
  • 警惕“儿戏战争观”的重现
  • “三十六计”海洛因
  • 站在地上看世界
  • 农民“失语症”的病史考察
  • 开国之惑
  • 版权信息
  • 总序
  • 两个世界的冲撞
  • World和天下
  • 温柔的天下体系
  • 茶叶与白银
  • 鸦片的魅惑
  • 林则徐登场
  • 林则徐光临澳门
  • 鸦片稽查戏
  • 英国人决定开战
  • 晦气的琦善
  • 不对称的战争
  • 马桶与火攻
  • 凑热闹的看客
  • 三元里的故事
  • 两个神话
  • 定海的情报
  • 不贪土地的洋人
  • 两个“汉奸”结束了战争
  • 南京条约的悲喜两面
  • 一个相国家人的“抚夷”牛皮
  • 满大人来香港
  • 中国兵船远航记
  • 抄查琦善
  • 入城的纠葛
  • 修约,修约
  • 亚罗号事件及其他
  • 愈发不对称的战争
  • 倒霉的叶名琛
  • 跪还是不跪,这是个大问题
  • 火烧圆明园
  • 终于认账了
  • 战争的副产品
  • 洋务自强
  • 版权信息
  • 总序
  • 逼出来的洋务
  • 谁是洋务派?
  • 唉,总理衙门
  • 同文馆的风波与成绩
  • 泥足的巨人
  • 唉呀,海军
  • 官督商办之谜
  • 一个官办企业的样板
  • 曾经挂美国旗的轮船招商局
  • 同治大婚的铁路赠礼
  • 玩具火车推动历史
  • 上海铁马路的命运
  • 骡马路与火车道
  • 海军学校中等生:北洋海军
  • 制度的变革:《北洋海军章程》
  • 水师学堂
  • 北洋海军是个花架子吗?
  • 从海军衙门到贵族海校
  • 电线攻防战
  • 有线电报这玩意
  • 张之洞的大手笔
  • 出使西方的风波
  • 一场耐人寻味的争吵
  • 买办们
  • 命运多舛的留洋事业
  • 难以转型的大兵
  • 八旗洋枪队
  • 袁世凯和新建陆军
  • 张之洞和自强军
  • 一个绵延几十年的话题
  • 天国梦魇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基督教的药引子
  • 踉跄创教路
  • 紫荆山的土客阴影
  • 一个农民式的宗教大家庭
  • 上帝降神附体
  • 打碎偶像的权术与狂热
  • 造反了
  • 绝处逢生的奥秘
  • 天父天兄下凡
  • 大天堂与小天堂
  • 滥官的诱惑
  • 变味的乌托邦
  • 滥杀的王朝
  • 张乐行与苗沛霖
  • 头发的故事
  • 西方在天国
  • 一个农民帝王的后宫生活
  • 男女平等之谜
  • 农民的科举
  • 内讧
  • 紫荆山领导集体的溃灭
  • 洪仁玕和他的《资政新篇》
  • 跟泥腿子比开明
  • 天下不幸上海幸
  • 湘军
  • 湘军是一个奇迹
  • 湘军现象的魅力
  • 淮军也是一个奇迹
  • 满汉之间:胡林翼与官文
  • 天国的宗教
  • 农民天国的崩塌
  • 没完没了的尾声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
  • 卿本佳人
  • 两只老虎跑得快
  • 失了手的警察头子
  •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 前头捉了张辉瓒
  • 卢作孚之死
  • 杜月笙的“维权”生涯
  • “佛见喜”李莲英
  • 偏不说自己是俘虏
  • 傻人有傻福
  • 唐八先生
  • 革命的意外经验
  • 穿长衫的军人
  • 露胳膊的女人与武人的风化
  • 合法化的黑社会
  • 有兵便是草头王
  • 双枪兵与双枪将
  • 瞄准射击
  • 不可不读的檄文
  • 来了假冒的孙天生
  • 一出掉包戏的台前幕后
  • 上了梁山的《苏报》
  • 神经过敏的“经济特科”考试
  • 历史的进化课
  • 艺人的立场
  • 粪业、粪捐与粪政
  • 当上之所好具有正面价值的时候……
  • 姓名之祸福
  • 有关八国联军与中国妓女的一点乱弹
  • “吃大菜”及其他
  • 看杀名人
  • 茶壶茶杯和牙刷
  • 关公、汉室与火羊阵
  • 有关人头像章的一点考据
  • 有关名人和辫子的故事
  • 卧辙代表
  • “义和团药方”为何再现江湖
  • 废科举:百年之痒与百年之羞
  • 在私塾和读经之间
  • 农村宗族:命运在历史中旋转
  • 朝堂上的变戏法
  • 花儿与皇帝
  • 骗术与禅让
  • 傀儡的本分和儒学的痴迷
  • 文人的舌头
  • 变戏法里的政治
  • 神仙与皇帝
  • 帝王之尊
  • 宰相的座位
  • 女祸与女主
  • “洗马”与东宫
  • 翰林与弄臣
  • 关于割人的话题
  • 好歹都是读书种
  • 在劣绅与藏书家之间
  • 革命·诗·酒·佛·女人
  • 吴稚晖的两次“冤”的际遇
  • 文人打手的故事
  • 文甘草的故事
  •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留辫子的大师
  • 新时代的旧式拜师礼
  • 因“病”而囚的章太炎
  • 狗血淋头的文人们
  • 大学者的“呆气”
  • 会武术的武侠小说家
  • 有一种儒者是这样生活的
  • 只会考试的读书人
  • 曾经有过的好事
  • 大学考试“对对子”
  • 书余
  • 乡下人的革命性
  • 进化论的牺牲品
  • 有关《花间一壶酒》的酒话
  • 敲开一扇漆黑的大门
  • 思古幽情与历史情境
  • 历史的空白处:另类视野下不为人知的史实
  • 版权信息
  • 《历史的空白处》再版序言
  • 有话说在前头
  • 第一话 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
  • 第二话 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
  • 第三话 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
  • 第四话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 第五话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 第六话 官服的前襟与后襟
  • 第七话 官运挡不住的人
  • 第八话 “光绪”来了
  • 第九话 从贵族到士大夫再到贵族
  • 第十话 后汉儒生的幸福生活
  • 第十一话 混事的本事
  • 第十二话 借口的故事
  • 第十三话 名士和能臣之间的悲剧
  • 第十四话 撒钱的兵法
  • 第十五话 土匪绑票的特别赎金
  • 第十六话 外国雇佣兵的中国际遇
  • 第十七话 误会的和不误会的教案
  • 第十八话 有关中国戏的一点涉外的往事
  • 第十九话 戏里的战争不让女人走开
  • 第廿话 选举与美女经济
  • 第廿一话 洋人的膝盖
  • 第廿二话 一旦革命成了功
  • 第廿三话 以色事人和以貌取官
  • 第廿四话 又想起了王大点
  • 第廿五话 在北洋狗与北洋虎之间
  • 第廿六话 在孝与非孝之间
  • 第廿七话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第廿八话 “子见南子”的现代性事件
  • 第廿九话 从将军到村长
  • 第卅话 会馆演绎的官商故事
  • 第卅一话 在民主的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第卅二话 三跪九叩的健身操
  • 第卅三话 文人的舌头
  • 第卅四话 小人不可得罪
  • 第卅五话 洋人遇见兵
  • 第卅六话 说了不白说,做的必须做
  • 第卅七话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 第卅八话 “肉食香”的学问
  • 第卅九话 台湾的招幌
  • 第四十话 袈裟与权杖
  • 第四一话 家族架构与公司架构
  • 第四二话 精英的养成
  • 第四三话 闲话“风头行政”
  • 第四四话 为什么会有农民怀念过去的集体化时代?
  • 第四五话 漫议乡间合作发生的文化条件
  • 第四六话 中国农村政治:现实与未来的走向
  • 第四七话 关于我的两篇自述
  • 历史与看客
  • 版权信息
  • 编者的话
  • 知识分子丛书总序
  • 历史·人物
  • 世纪末的看客
  • 别把诗人的话当真
  • 偏不说自己是俘虏
  • 簧声戏影里的西太后
  • 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
  • 老外喜欢的梅郎
  • 林则徐的澳门之行
  • 吃猪肉看猪跑
  • 从将军到村长
  • 有关名人和辫子的故事
  • 诗人加能吏的仕途悲剧
  •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历史·故事
  • 鸡犬升天之后
  • 借口的故事
  • 乾隆的威仪与英国人的半跪
  • 沐猴而冠的衍生故事
  • 脆弱的人,难免神经过敏
  • 吃溺与排场
  • 有为政府的代价
  • 地震、态度
  • 天子也得以食为天
  • 钱柳遗事的话外音
  • 进化论PK帝王权威
  • “五四”传统与军阀余荫
  • 古人的选美大赛
  • 当上之所好具有正面价值的时候
  • 神仙与皇帝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 末世贵胄的货与色
  • 八国联军与妓女以及“女人救国论”
  • 历史·回音
  • “义和团药方”为何再现江湖
  • 做皇帝的故事
  • 财富,模糊的边界
  • 古今民告官
  • 艺人的立场
  • 民意何如官意
  • 神不迷人官自迷
  • 速成病及其经济
  • 私塾消失背后的黑洞
  • 当众人都跪的时候
  • 为什么总是好人倒霉?
  • 贵族与农民
  • 被权力毒化的日常生活
  • 清末新政,改革的危局
  • 被格式化的“大商人”
  • 军国与民国的两套逻辑
  • 乡绅与精英
  • 梦醒与嬗变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晚清政治格局之嬗变
  • 一、清季政治传统:补丁机制
  • 二、旗下闲人政治及其没落
  • 三、晚清政治变局:枝强干弱的走向
  • 四、洋务运动的地方导向
  • 第二章 晚清士林的政治走向
  • 一、明清之际士的传统政治角色
  • 二、西学的萌芽与书院的悄变
  • 三、分化中的士林与各自的政治动向
  • 四、甲午前士林多数的躁动与迷惘
  • 第三章 梦醒时分的政治动作与趋向
  • 一、甲午震动,大变端倪
  • 二、学习日本,东学之渐
  • 三、知变的趋势,求变的开始
  • 四、大梦之后的士林多数:无歧困羊
  • 第四章 变法的政治曲线
  • 一、变法的政治动员
  • 二、变法同路人:洋务派问题
  • 三、启蒙与变政
  • 四、再世尼山与说经野狐
  • 第五章 维新的陷阱
  • 一、失重的中央政治架构:大太后与小皇帝
  • 二、难产的交班:归政及其他
  • 三、帝党与后党的界线
  • 四、维新政治与道德陷阱
  • 五、旗下闲人政治的余威
  • 第六章 变法政治的无形之障
  • 一、资历问题
  • 二、补丁传统与求全之念
  • 三、权力的合法性依据
  • 四、老百姓眼中的“康党”
  • 第七章 多难的中枢维新
  • 一、机会之光透过了裂缝
  • 二、维新路线:学俄与学日
  • 三、明定国是的风波
  • 四、建言之臣,顾问之功
  • 五、替代:四小军机
  • 六、冗政的威力:棉花套阵
  • 七、权杖下的政变
  • 第八章 西方政治的戊戌变奏曲
  • 一、进化论与张三世
  • 二、“物竟天择”与开民智
  • 三、绅权与民权
  • 四、议员和议郎
  • 五、西式的开会与中式的清谈
  • 六、上书言事与民主议政
  • 第九章 戊戌遗下的政治课题
  • 一、精简的沉滞
  • 二、改革的次序
  • 三、改革的权力悖论
  • 四、铨选的难题:科举与八股
  • 结语与余话
  • 民国的角落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别样的辛亥与五四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 来了假冒的孙天生
  • 一旦革命成了功
  • 发生在僻地山乡的一件小事
  •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 有关五四的一点乱弹
  •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 军阀余荫与五四传统
  • 第二章 军阀那些事儿
  • 军阀间的战争
  •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 穿长衫的军人
  • 傻人有傻福
  • 在北洋狗与北洋虎之间
  •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有关人头像纪念章的一点考据
  • 马桶与茶壶的旋律
  • 瞄准射击
  • 双枪兵与双枪将
  • “臭棋篓子”段祺瑞
  • “三不知”将军和他的诗
  • 军汉的审案爱好
  • 借佛法斗架的武夫
  • 神仙治军
  • 孙殿英和他的“麻将相术”
  • 兵变与政治
  • 洋人遇见兵
  • 撒钱的兵法
  • 前头捉了张辉瓒
  • 第三章 民主与选举的变奏
  • 民国的三个面相
  • 在民主的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失败的自治和必须正视的难题
  • 袁世凯的“选举”
  • 关于选举的乱弹
  • 选举在近代中国底层社会的工具性悖论
  • 第四章 花业、粪业及其他
  • 选举与美女经济
  • 太政治的“花业”
  • 露胳膊的女人与武人的风化
  • 市场世界与封面美人
  • 粪业、粪捐与粪政
  • 从公厕的修建到大粪主义
  • 顾和尚和他的法术
  • 关公、汉室与火羊阵
  • 高人指点
  • 大赌伤身
  • 流氓大亨的脸面
  • 杜月笙的“维权”生涯
  • 土匪绑票的特别赎金
  • 第五章 曾经的文化
  • 云南讲武堂操场的沙砾
  • 武夫军汉办大学
  •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 六十五年前的学生档案
  • 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
  • “子见南子”的现代性事件
  •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 旧医,还是中医
  • 关于“饿乡”的老生常谈
  • 解放了,我们该怎样说话?
  • 不识字的好处
  • 第六章 名人、名士的“千古绝唱”
  •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
  • “文甘草”的故事
  • 唐八先生
  • 革命·诗·酒·佛·女人
  • 茶壶、茶杯和牙刷
  • 冷寂的共乐园和热心的唐绍仪
  • 总理县长唐绍仪
  • 那座中西合璧的牌坊
  • 曾经有过的好事
  • 新时代的旧式拜师礼
  • 留辫子的大师
  • 顺人章士钊
  • 牛人熊十力
  • 两只老虎跑得快
  • 别个世界里的第一夫人
  • 所谓大国:大时代民族之癫狂症批判
  • 版权信息
  • 序言 所谓大国
  • 大国之官:独特的管理者?
  • 只图自己方便的管理者
  • 围墙故事的续篇
  • 高处的拥挤
  • 神不迷人官自迷
  • 狱吏之贵
  • 中国最牛的县太爷制造的尴尬
  • 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
  • 风月与官场
  • 大国之民:愚昧而卑贱?
  • 杜月笙的“维权”生涯与“佛见喜”李莲英
  • 责任心、职业道德和骨气
  • 中国台湾的“大埔事件”
  • 群体性乖戾的传统
  • 世纪末的看客
  • “国”字及其滥觞
  • 鸡同鸭讲的庸俗哲学
  • 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
  • 上海外教激起众怒的背后
  • 洋人的膝盖
  • 美国人的“中国戏”
  • 人有权不受监视地生活
  • 混事的本事
  • 荣誉和面子的闲话
  • 马屁也不易
  • 弄不好,自己被自己忽悠了
  • 大国之性:健忘症与窝里斗?
  • 离谱的假古董和没有文化的游客
  • 两只老虎跑得快
  • 烧狗事件的核心问题
  • 令人麻木的悲剧的幕后叙事
  • 一个普通贫困者的特殊悲剧
  • 从公厕的修建到大粪主义
  • 正在肆虐着的两种恶俗
  • 民意何如官意
  • 大国之病:急性病与暴发户心态?
  • 中国式的死撑现象
  • 从富二代的衰相到富二代培训的乱局
  • 国人养生狂迷
  • “逼裸”的荒唐
  • 速成病及其经济
  • “大”字病及其他
  • 正常社会的不正常话题
  • 瞄准射击
  • 选举与美女经济
  • 富不出三代的魔咒
  • 银子堆出来的白象
  • 大国图腾:红色“桃花源”?
  • 红色“桃花源”的解读
  •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 无法分级的《色戒》
  • 土洋并举的克己复礼
  • 马桶与茶壶的旋律
  • 给西太后讲立宪
  • 农民工也要安居
  • 大国之史:黑箱操作?
  • 历史在大学转了一个圈
  • 历史可以当饭吃吗?
  • 五光十色说民国
  • 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 永乐皇帝的功德箱
  • 沿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 一出掉包戏的台前幕后
  • 双枪兵与双枪将
  • 文甘草的故事
  • 铁面法官手里的“冤案”及其他
  • 真祖宗和真真老王麻子剪刀之争
  • 大国之乱:不醒,不听,不问?
  • 高人指点
  •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
  • 借口的故事
  • 上了梁山的《苏报》
  •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 监督与分肥
  • 黑窑的存在与揭黑记者的命运
  • 燃放鞭炮的民主和人道问题
  • 嗜血儿童的制造者
  • 大国之文:小人得志,斯文扫地?
  • 文人打手的故事
  • 小人不可得罪
  • 吴稚晖的两次“冤”
  •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 顾和尚和他的法术
  • 辫帅的人缘和地缘
  • 狗血淋头的文人们
  • 一个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的读书生活
  • 不识字的好处
  •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
  •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
  • 无所畏与无所谓
  • 版权信息
  • 前事后事
  • 豆腐跟革命的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 言官逸事
  • 门客的错会意
  • 诗人加能吏的仕途悲剧
  • 文人之舌
  • 花儿与皇帝
  • 又想起了王大点
  •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 末世贵胄的货与色
  • 清末新政,改革的危局
  • 被格式化的“大商人”
  • 洋人的八股取士
  • 八国联军与妓女以及“女人救国论”
  • 民国的三个面相
  • 土匪绑票的特别赎金
  • 花界里的爱国运动
  • 吾土吾民
  • 为什么有农民会怀念集体化时代?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生学
  • 乡下人的革命性
  • 耕者有其田,就会天塌地陷吗?
  • 给农民留条交易的管道
  • 时风眉批
  • 二战纪念的历史悲情
  • 教授与平等观
  • 教授的抄袭案
  • 造假的技术含量
  • “擂台”的民族主义想象
  • “人肉搜索”的私刑
  • 犯了错的小人物也有尊严
  • 庙会的“皇帝”
  • 皇帝梦
  • “山寨”风
  • 京剧进课堂
  • 选择的困境
  • 横议旁论
  • 交换同盟
  • 上访顽症与司法失效
  • 吃官和官吃
  • 政府道歉的标准文本
  • 以环保的名义拆猪场
  • 改地名
  • 尊重民俗
  • 儿童被拐与社会管理
  • 不能用一个错误修正另一个错误
  • 仅仅有安慰剂是不够的
  • 迎来送往
  • 省长骑自行车的可行性
  • 大城市禁放烟花爆竹是必要的
  • 网络实名制与减压阀
  • 为什么没人管管网游?
  • 台湾的怪胎
  • 黑色风暴吹袭下的玻璃天花板
  • 四川这个地方出神仙
  • 记忆影像
  • 曾经的余杭
  • 成为拆迁废墟的古城
  •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 聪明的猪别传
  • 小报告与大字报
  • 告密
  • 三十年男女之事点滴
  • 五光十色说历史
  • 版权信息
  • 序 写在前面的话
  • 第一辑 历史照进现实
  • 卖国的罪名和太后的面子
  • 谁的财产是安全的
  • 吃空饷的今与昔
  • 人格证书与好人证章
  • “改造”魅影的再现
  • 曾经的钓鱼执法
  • 流言、危机与抢购
  • 马屁救命记
  • 特权之享与特权之祸
  • 从“官不修衙”到“宫殿衙门”
  • 文明帽的故事
  • 会过日子的西太后
  • 史上最凶残的文字狱
  • 太监的酱缸动不得
  • 谁看谁,都像禽兽
  • 从洋枪队到八旗洋枪队
  • 天子也得以食为天
  • 末世贵胄的货与色
  • 扬州瘦马与阔太选拔
  • 过去的粪业垄断经济
  • 知青群体与知青运动
  • 作为结构裂痕的三个征兆
  • 民营企业家的三种尴尬宿命
  • 动物的死活,还真是个问题
  • 第二辑 民国的忧郁
  • 财神的道德烦恼
  • 好客的张宗昌
  • 五光十色说民国
  • 多面相的民国农村和农村问题
  • 新军脑后的辫子
  • 小站练兵的风波
  • 礼太多了人就靠不住
  • 辛亥革命的五个岔路口
  • 有关辛亥革命的几个隐性问题
  • 革命的经济学
  • 第三辑 官场的黄赌毒
  • 黑翰林李鸿章
  • 官场的黄赌毒
  • 蒙上面比蒙下面容易
  • 雅贿的故事
  • 两种政治秀
  • 袍哥政府及其他
  • 有权时,忠言才逆耳
  • 跟皇帝的生育能力有关的政治
  • 讨口彩与讲政治
  • 也谈监察分肥定律
  • 当权力没有人盯着的时候
  • 官场过度症
  • 第四辑 我们中国人
  • 大炮,使馆和疯子
  • 面子的变迁
  • 也说浮躁
  • 中国人的路
  • 中国人的文化癖
  • 奴才的创造性
  • 包袱放下了,人才能站起来
  • 中国农民生生不息的好奇心
  • 让我们学会讲理
  • 评优文化及其滥觞
  • 吃遗产的风潮
  • 第五辑 别处的生活
  • 消失的边陲古城
  • 深圳,一座令人惊艳的城市
  • 四川这个地方出神仙
  • 厦门是个好地方
  • 悠哉青岩
  • 淡水人也淡
  • 街头政治与街头的非政治
  • 台北的大门槛不设岗
  • 台北的街人
  • 台湾的“大埔事件”
  • 夏日,来一碗什锦黄春面
  • 在岛的那一边
  • 在台北,有这样一个小小的基金会
  • 走进南村落
  • 金门:铸剑为秤盘的地方
  • 两个故居,一种宿命
  • 旁听台北市议会
  • 治堵,用不了的台湾经验
  • 第六辑 不合时宜
  • 焦虑何以成为社会流行病
  • 自主招生与高考公平
  • 了无可了的“张鸣事件”
  • 留在记忆中的旧上海
  • 雪国往事
  • 饥不择食谈读书
  • 有卷在握,其乐如何
  • 一个不合时宜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 熟未必能生巧
  • 中国的大学还有救吗
  • 学生告老师的今生前世
  • 白折腾了鲁迅
  • 辛亥:摇晃的中国
  • 版权信息
  • 小引 大变局里的那些人
  • 附图 晚清民国人物群像
  • 年表 1911年:中国与世界
  • 序言 辛亥革命前后,摇晃的中国
  •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些事
  • 还有一场未遂的武昌起义
  • 芝麻开门
  • 立宪党人的起义
  • 市民的武昌起义
  • 荫昌督战记
  • 瑞澂之走
  • 第二幕 异哉!晚清!
  • 惠州:一场好看的国际性起义
  • 萍浏醴:一场会党主导的起义
  • 绍兴:一个体校的革命事业
  • 镇南关:起义故事
  • 黄花岗:革命党和老百姓
  • 保路运动:都是铁路惹的祸
  • 第三幕 过场的角儿们
  • 黎元洪:在黎菩萨与黎都督之间
  • 冯国璋:反革命分子的辛亥遭遇
  • 袁世凯与北京兵变:玩走火了的权术操作
  • 黎元洪假手袁世凯:副总统杀了首义功臣
  • 丫姑爷张彪:起义的真正障碍
  • 吴禄贞:士官三杰之死
  • 王金发:山大王做都督
  • 谭延闿:变乱的受益者
  • 张宗昌:一个流氓的革命崛起史
  • 第四幕 末世贵胄:王帽子底下的人
  • 良弼:凡鸟偏从末世来
  • 端方:名气最大的牺牲者
  • 载穆:一个殉节的满人副都统
  • 拿了洋枪,八旗兵也不中用
  • 辛亥福州旗营的“似抵抗”
  • 清末的殉节问题
  • 第五幕 谁在革命,怎样革命
  • 农民:不许革命
  • 学生:学堂不能碰
  • 女人:战争不让女性走开
  • 帮会:赶个革命的热闹
  • 苏北之一:一场被清兵逼出来的革命
  • 苏北之二:杀吾仇者吾君也
  • 江北之一:天上掉下个革命党
  • 江北之二:由革命始以兵变终
  • 江南:商团包办的光复
  • 上海之一:远东最大商埠的易帜
  • 上海之二:掠地的风波
  • 浙江:咱们商人有力量
  • 江西:假印章、破机枪和大都督
  • 湖南:白条儿封官记
  • 山东:艺人活演“打登州”
  • 陕西:一省六都督的故事
  • 奉天:一次会议葬送了的独立
  • 第六幕 匆匆上下的龙套
  • 革命中的文明与秩序
  • 革命行进中的享乐
  • 革命的帽子
  • 革命知府与弼马温
  • 剪辫子的风波
  • 又见汉官威仪
  • 二三野老眼中的革命
  • 五花八门的革命旗帜
  • 第七幕 暗杀与炸弹
  • 革命的炸弹旋律
  • 暗杀乎,起义乎
  • 暗杀团的骷髅
  • 汪精卫:被一泡屎毁掉的暗杀
  • 沈臧寿:诈取海门
  • 袁世凯:遇刺与当国
  • 第八幕 笔杆子和枪杆子
  • 《民报》:顽童革命党的涂鸦
  • 《大江报》:不得不说的文字狱案
  • 《循环报》:一封假电报
  • 《晋阳公报》:山西人的媒体政治
  • 《国风日报》:报纸开天窗的故事
  • 章太炎:名士坐西牢
  • 张继:革命的棒喝党逻辑
  • 秋瑾:设计军制
  • 有支同志军是这样炼成的
  • 招兵要招读书郎
  • 有枪没子弹的新军
  • 在新军与旧军之间
  • 啊,海军
  • 第九幕 国人的民主旋律
  • 预备立宪:中国第一个议会的诞生
  • 临时政府:摇出民国政府的摇篮
  • 八百罗汉:头一个国会那点事
  • 小镇议会:一次地方政权的小范围选举
  • 自由择君:底层民众自发的冲动
  • 帮会平等:革命后士兵的民主症
  • 第十幕 革命经济学
  • 造反要花多少钱
  • 革命钱紧
  • 革命暴力催租税
  • 革命声中的税务司
  • 股票建起革命军
  • 尾幕 五光十色说民国
  • 后记 我怎么想起写辛亥来
  • 文献 主要资料来源
  • 附录 理解晚清民国的二十个关键词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爱好者必看

    有格局,有洞察,有欢乐爱好看历史的朋友们必选好书墙柿推荐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晦涩,却有趣,超好看。

      不知不觉看得放不下手,难得有这样的历史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