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4千字
字数
202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讲述武昌首义到清帝退位期间的每一天。
内容简介
作者从清廷、袁世凯、革命党、立宪派、列强、舆论等多个维度详细考订了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总计125天中每一天所发生的事,然后依照史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一历史剧变进行新的叙述和分析。
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新史料和新史实,而且在袁世凯如何应对革命、袁世凯的政治诉求、清帝退位诏书的拟定及颁布、袁世凯是否逼迫清帝退位,以及孙中山缘何让位于袁世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新的认识,极具启发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武昌起义后朝局演变与袁氏掌权
- 一 武昌首义与十四省响应
- 二 清廷决定出兵及起用袁世凯
- 三 袁氏应命赴鄂办理剿抚
- 四 滦州兵谏提出政纲十二条
- 五 清廷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六 袁氏当选内阁总理及入京与资政院沟通
- 七 皇族内阁结束与袁内阁组成
- 八 摄政王载沣退政归藩
- 九 冯国璋总统禁卫军
- 十 袁氏强化对近畿诸省之控制
- 第二章 袁党密谋主动召集国民会议未果
- 一 袁氏以君主立宪招抚民军被拒
- 二 洪述祖首倡召集国民会议
- 三 袁氏接受国民会议及游说亲贵失败
- 四 唐绍仪推动袁氏密奏召集国民会议
- 五 杨度、汪兆铭组织国事共济会
- 六 国民会议遭各方拒绝
- 七 朱芾煌秘密赴鄂订立推袁之约
- 第三章 南北议和协商召集国民会议失败
- 一 英国调停下停战协定的签署及延展
- 二 议和代表及地点的确定
- 三 袁氏的虚君共和诉求
- 四 唐伍议定由国民会议决定国体
- 五 唐氏敦促袁内阁尽早允准国民会议
- 六 袁氏力图以先订选举法延缓国民会议
- 七 袁内阁议拟劝导清帝逊位
- 八 唐氏续请国民会议与袁内阁上奏
- 九 清廷降旨允准召集国民会议
- 十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及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 十一 唐伍议定召集国民会议办法
- 十二 民军提出优待皇室条件
- 十三 张謇代拟清帝逊位诏书
- 十四 袁氏拒绝唐伍所定国民会议组织办法
- 十五 北方议和总代表唐绍仪辞职
- 第四章 袁内阁劝导清廷授权组织临时政府受挫
- 一 北方军人官绅及宗社党反对共和
- 二 袁伍电商互不相让
- 三 靳云鹏等游说袁氏支持共和及袁氏转变策略
- 四 袁氏利用洋商团提出组织临时政府
- 五 孙中山承诺让临时大总统与袁氏
- 六 袁内阁奏请内廷降旨速定大计
- 七 优待皇室条件的协商
- 八 内廷宣布共和诏书的秘密拟定
- 九 亲贵反对袁氏组织临时政府
- 十 孙中山对袁氏要求取消南京临时政府发起反击
- 十一 伍廷芳对袁氏试图独揽组织临时政府大权提出警告
- 十二 袁党应对危机之未遂密谋
- 十三 内廷降旨宣布共和及授权袁氏组织临时政府计划流产
- 第五章 北军将领联衔请愿共和与清廷屈服
- 一 亲贵王公激烈抵拒共和
- 二 清廷再令袁氏商谈国民会议
- 三 廖宇春等敦促北军请愿共和
- 四 封赏袁氏侯爵阴谋与袁氏坚辞
- 五 段祺瑞等四十七将领奏请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
- 六 宗社党领袖良弼被炸身亡
- 七 前敌两军和解与北军撤退
- 八 清廷授权袁氏与民军协商优待条件
- 第六章 清帝退位优待条件协商及诏书颁布
- 一 袁内阁提议皇室优待条件
- 二 南北围绕优待条件的交涉
- 三 回归张謇所拟清帝逊位诏书
- 四 袁氏对清帝退位诏书的修改
- 五 清帝退位诏书之颁布
- 六 临时政府地点之争与袁氏就任临时大总统
- 结语
- 一 袁氏应对革命的策略能用“一打一拉”来概括吗?
- 二 袁氏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政治诉求究竟是什么?
- 三 袁氏对召集国民会议决定国体的态度是怎样的?
- 四 清帝退位诏书草拟和颁布的实情是怎样的?
- 五 袁氏逼迫清帝退位的说法能成立吗?
- 六 如何理解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
- 七 袁氏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说法能成立吗?
- 附录 辛亥鼎革纪事(1911.10.10—1912.2.12)
- 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