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将小说史研究与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结合起来,考察作者学养与乾嘉章回小说精神世界之关系。

内容简介

以学问为小说是乾嘉章回小说的整体特点,这个时期的小说作者们普遍具有深厚的学养。基于此,本书对乾嘉章回小说的作者学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这些作品以作者学养为底蕴所形成的内在情理逻辑,通过整合小说研究与学术史研究、思想史研究,为小说研究中较受冷落的内容研究提供新的视域与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庄子》在《红楼梦》中的渗透与转化
  • 第一节 《庄子》中的“无情”与《红楼梦》中的“多情”
  • 第二节 《庄子》与《红楼梦》中审美的人生态度
  • 第三节 《庄子》与《红楼梦》中的“出世”与“入世”
  • 第四节 《庄子》与《红楼梦》中的生命立场
  • 第二章 佛禅思想与《红楼梦》的象征世界
  • 第一节 “色空不二”与《红楼梦》中的欲望书写(上)
  • 第二节 “色空不二”与《红楼梦》中的欲望书写(下)
  • 第三节 佛禅“本心”范畴与《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象征意蕴
  • 第三章 儒学元典与《红楼梦》中的儒学倾向
  • 第一节 “返回元典”与《红楼梦》中的礼教
  • 第二节 “尊情”思潮中的儒学本位与《红楼梦》之“以情悟道”
  • 第四章 《儒林外史》与礼书及颜李学派之关系
  • 第一节 泰伯祠祀典仪注与《文公家礼》《大明集礼》之关系
  • 第二节 颜元的祭孔仪注与《儒林外史》之关系
  • 第三节 《儒林外史》对颜李学派思想资源的吸收与转化
  • 第五章 吴敬梓的《诗》教观与《儒林外史》中的情感场域
  • 第一节 《文木山房诗说》中强调“声教”之实质
  • 第二节 《儒林外史》对“义教”之局限性的揭示
  • 第三节 “主情”的《诗》教观与《儒林外史》中的“人生况味”
  • 第四节 “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与《儒林外史》中的情感基调
  • 第六章 乾嘉学术知识结构的改变与《镜花缘》之“炫学”
  • 第一节 博物知识与《镜花缘》之“炫学”
  • 第二节 小学知识与《镜花缘》之“炫学”
  • 第三节 实学知识与《镜花缘》之“炫学”
  • 第七章 乾嘉学术“崇正辟邪”思想发展态势中的《野叟曝言》
  • 第一节 “崇正辟邪”与《野叟曝言》中的人伦观
  • 第二节 “崇正辟邪”与《野叟曝言》中的经权观
  • 第八章 场屋之学在《歧路灯》中的文本渗透
  • 第一节 场屋之学与《歧路灯》中的人物语言
  • 第二节 场屋之学与《歧路灯》的命名艺术
  • 第三节 儒家经传与《歧路灯》中穿插的诗词韵文
  • 第九章 《蟫史》与《绿野仙踪》中的作者学养
  • 第一节 “前文本”在《蟫史》中的意义生成
  • 第二节 道教经典对《绿野仙踪》的文本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9月,为社科类综合性出版社。本社以 “严肃的思想,典雅的学术”为出版己任,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 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心理等各类图书,以及工具书、地方志(含年鉴)等。设有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文学、心理教育、社科人文智库和教辅六个编辑室,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高端学术著作、世界历史文化、心理学、方志等出版特色。我社曾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图书奖项。 此外,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推荐申报出版机构,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图书市场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