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傲慢与偏见,打破偏见,就是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内容简介

本书自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便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

此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消除偏见。而奥尔波特深入洞察了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偏见与歧视”,提出偏见要比人们想象中普遍很多;它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

时至今日,关于偏见的研究已经细化成诸多流派,但奥尔波特的著作仍魅力不减,始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案头之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部分 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
  • 第一章 问题出在哪里?
  • 第二章 先入为主是常态
  • 第三章 内群体的形成
  • 第四章 对外群体的排斥
  • 第五章 偏见的模式和程度
  • 第二部分 群体差异
  • 第六章 关于群体差异的科学研究
  • 第七章 种族和民族差异
  • 第八章 可见性与陌生感
  • 第九章 因受害而出现的特质
  • 第三部分 对群体差异的感知与思考
  • 第十章 认知过程
  • 第十一章 语言因素
  • 第十二章 美国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 第四部分 社会文化因素
  • 第十三章 社会结构及文化形态
  • 第十四章 选择替罪羊
  • 第十五章 接触效应
  • 第五部分 偏见的习得
  • 第十六章 遵从
  • 第十七章 童年早期
  • 第十八章 后续习得
  • 第十九章 内在冲突
  • 第六部分 偏见的动力机制
  • 第二十章 挫折
  • 第二十一章 攻击性与仇视
  • 第二十二章 焦虑、性与愧疚
  • 第二十三章 投射
  • 第七部分 人格结构
  • 第二十四章 偏见型人格
  • 第二十五章 煽动
  • 第二十六章 包容的人格
  • 第八部分 如何减少群体冲突
  • 第二十七章 应该立法吗?
  • 第二十八章 我们能做的
  • 第二十九章 局限与展望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探索认知的暗角

    作者奥尔波特从人格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向入手,为我们揭示了偏见的本质。他指出,偏见并非个别人的独特现象,而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往往源于我们对内群体的过度认同和对外群体的排斥。在奥尔波特的笔下,偏见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生动且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让我们看到了偏见在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他从历史、社会文化、人格动力、现象学、情景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偏见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无论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还是其他形式的偏见,都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公和冲突,阻碍人类的和谐与进步。作者也在本书中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偏见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他强调,要减少群体冲突,我们需要从立法、教育、社会变革等多个方面入手,努力消除偏见的根源。同时,他也鼓励我们培养包容的人格,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群体和文化,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紫云文心

    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优秀的图书策划和发行公司,公司以经济管理、成功励志、文化历史等为主要出版方向,兼引进版权、挖掘原创和原版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