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门阀版“权力的游戏”,呈现了一个在动荡中吃立百年的东晋。

内容简介

西晋末年,司马懿的子孙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长达16年的大混战,并引发了神州陆沉的永嘉之乱,古老的中国由此进入了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从开国(317年)到亡国(420年),东晋历时103年,一直在门阀政治的泥淖里挣扎,皇权与门阀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

本书以温情细腻且克制的小说式笔法,以先后控制东晋朝政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几大家族间的“权力的游戏”为线索,将几大家族的盛衰荣辱与东晋王朝的百年兴亡娓娓道来,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东晋这段充满挑战与变革,同时又引人入胜的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小引
  • 第一章 琅琊王氏:门阀政治的开启
  • 01 周处殉国
  • 02 陈敏:时势造野心
  • 03 王导、司马睿南下
  • 04 琅琊双雄
  • 05 江东乱局
  • 06 寒酸的北伐
  • 07 放逐陶侃
  • 08 奸雄的崛起
  • 09 内战爆发:王敦清君侧
  • 10 恐怖的墙头草:甘卓
  • 11 叛军入建康
  • 12 傀儡皇帝临终设局
  • 13 司马绍的反击
  • 14 二次内战
  • 15 垂死挣扎
  • 16 枭雄王敦的末路
  • 第二章 颍川庾氏:门阀政治的巩固
  • 17 皇权的短暂复兴
  • 18 司马绍:明帝为何而“明”
  • 19 急功近利的庾亮
  • 20 大错铸成
  • 21 苏峻叛乱
  • 22 陶侃东进救危局
  • 23 乱局
  • 24 瞬间:苏峻暴死
  • 25 内战余波
  • 26 江州之变
  • 27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 28 东晋五巨头退场
  • 第三章 龙亢桓氏:皇权的挑战者
  • 29 桓温:三十而立
  • 30 英雄的崛起
  • 31 远征成汉
  • 32 错失北伐良机
  • 33 泥淖中的北伐
  • 34 逗留灞上
  • 35 功亏一篑
  • 36 虎头蛇尾的第二次北伐
  • 37 山雨欲来风满楼
  • 38 孤独的变革者
  • 39 觊觎北府兵
  • 40 功未成,万骨枯
  • 41 篡位
  • 42 传奇落幕
  • 第四章 陈郡谢氏:皇权的复兴
  • 43 对抗与妥协
  • 44 前秦南下
  • 45 鏖兵江淮
  • 46 扭转历史的密信
  • 47 淝水之战
  • 48 大动荡
  • 49 复活的皇权与相权
  • 50 两次清君侧之战
  • 第五章 金戈铁马北府兵:埋葬门阀政治
  • 51 英雄登场
  • 52 讨伐桓玄
  • 53 恶战五日
  • 54 桓家末日
  • 55 重启北伐
  • 56 灭燕
  • 57 决战京城
  • 58 再破劲敌
  • 59 古刹亡魂
  • 60 登临绝顶
  • 61 烈士暮年
  • 62 收复故都
  • 63 败魏亡秦
  • 64 西北望长安
  • 65 挽钟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在落幕的路上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理解那些生死之交的朋友,上一刻还惺惺相惜,下一秒怎么就可以分道扬镳甚至拔刀相向。那会我一直觉得只要付出了自己的真心,怎么舍得再去伤害那个人。其实,直到很后来的现在,我才知道那一直都是我自己的偏向。这几年,当我感觉到有很多人在我心里走向落幕,我才开始理解过去那些不曾明白的分道扬镳。一个人,在这一生的日复一日中,会面临很多场景,也会有很多念头升起落下。不存在那么一个人会永远都在你选择的某个场景和念头里,而我们从来都不会停下选择的脚步。所以那些曾经以为坚固的东西不过都是妄念。曾经我也不理解,一个人怎么会因为别人的一些恶言恶语恶行,就会和他不共戴天。可是,当我意识到自己确实会在生活中对遇到的人做这样的区分,我才知道,原来人真的被情绪深远的影响着。有了这样的变化,读到那些历史人物之间的风云变幻,我开始能实实在在的懂他们和他们的选择。我喜欢这本书作者的描写,在他的笔下,不管是野心勃勃的王敦,苦心经营的王导,还是急功近利的庾亮,篡权夺位的桓温,改朝换代的刘裕,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天人交战,也都会走向落幕。我总是更喜欢看人们的纠结挣扎,只有这样的时候,作为一个人的人味才能体现出来。我也总喜欢去感受那种纠结挣扎,没有人可以避免这样的时刻,即使是历史上这样优秀的人们。我发现,在这样的一次又一次体会中,我自己的心可以更少的陷入困境,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知道,不管你怎么选,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重要的是做好承受代价的准备。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门阀氏族的巅峰

      东晋时期,皇权与门阀士族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其政治生态的核心特征。自 317 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以来,皇权的衰弱与门阀士族的强势便成为这一时代的显著特点。东晋的建立依赖于南方士族的支持,尤其是王、谢、庾、桓等大家族,这些门阀士族通过世袭官职、庞大的庄园经济以及文化垄断,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集团。皇权与门阀的博弈贯穿了整个东晋历史。皇帝试图通过任命亲信、改革官制等方式削弱门阀的影响力,但往往收效甚微。例如,晋元帝司马睿曾试图削弱王导家族的权力,却因门阀的强烈反对而失败。与此同时,门阀士族通过控制朝廷要职、垄断选举制度(如九品中正制)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在军事上也占据优势。桓温、谢安等门阀领袖不仅掌控文官系统,还手握重兵,成为朝廷的重要支柱。然而,门阀士族的强势并未能永远持续。东晋末年,门阀内部的斗争日益激烈,加上农民起义和外部入侵的压力,东晋政权逐渐走向崩溃。420 年,出身寒门的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刘宋,标志着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时代结束,也开启了南朝寒门武将掌权的新局面。东晋的历史表明,皇权与门阀的博弈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门阀士族的崛起和衰落,揭示了过度的地方势力垄断会导致政治僵化和社会分裂,而皇权的衰弱则会加剧国家的动荡。这段历史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权力分配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东晋》看完之后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刘裕的北伐可以打的如此之好?一个流民帅,统帅着北府兵,虽然北府兵很能打,不过没有一个朝廷中强有力的支持,物资粮草调度,怎么可能打的如此之好。还有就是北方也是一锅粥,不过北方一锅粥的情景也是出现过很多次的。北伐的祖逖、桓温都是有过很大的功绩的,为何刘裕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觉得还是环境,刘老之他的时代只能依附门阀,而刘裕的时代却可以把控门阀,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门阀不能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优越性的时候,也就是时代抛弃它的时候到了。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打仗嘛,还有就是很大成分的运气。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刘裕真的很能打,也算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不过历史的惯性还是要再次的运行一段时间才会有更加璀璨辉煌的朝代到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紫云千阅

        北京紫云千阅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自成立伊始便以满足大众阅读需求,打造高效的图书出版发布平台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成为大众阅读市场中领先的出版策划商与高效的出版服务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