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宋史热”推手之一、“中国好书”作者吴钩重磅新作。

内容简介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的重大改革,它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利民还是害民?抑或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引发的争议至今不断。但无可否认的是,变法的许多举措极其前卫,甚至领先了时代近千年。

1067年,20岁的宋神宗赵顼接手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帝国:内因三冗问题而财政困顿,外有辽国、西夏等势力虎视眈眈。该如何处理危机?司马光、张方平等保守派主张循旧路,节流到底。唯王安石,从开源的角度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大纲,深深吸引了天子。

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围绕富国、利民、强兵,逐一推出变法举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民生等诸多领域,尤以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最具颠覆性,体现了近代才出现的国家经营思想。书中对这些变法举措的出台、推行、争议作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但变法损害权贵利益,挑战传统观念,引发满朝攻讦。

书中细腻还原了保守派与变法派间火药味十足的攻防战,生动展现了北宋治国精英的群体面貌——既有宋神宗、王安石的积极进取,也有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保守乃至迂腐。

本书摒弃过往以全知视角点评历史的做法,力图带领读者回到现场,跟随主角们一起经历那段跌宕起伏的不凡过往。

目录

  • 版权信息
  • 插图
  • 导言
  • 序章 半生漫仕壮心在
  • 第一节 少年游:初涉宦海
  • 第二节 定风波:造福一方
  • 第三节 倾杯乐:京师岁月
  • 第四节 汉宫秋:英宗时代
  • 第一章 少年天子坐建章
  • 第一节 财政之困境
  • 第二节 言官之意气(上)
  • 第三节 言官之意气(中)
  • 第四节 言官之意气(下)
  • 第五节 边事与民生
  • 第二章 还朝看拜富民侯
  • 第一节 百废待兴
  • 第二节 立讲坐讲
  • 第三节 阿云之狱
  • 第四节 郊赐之争
  • 第五节 拓边蓝图
  • 第三章 国柄今归王安石
  • 第一节 阿云案再起争端
  • 第二节 王安石参知政事
  • 第三节 台谏官当头一棒
  • 第四节 苏范交攻变法初
  • 第五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 第四章 风起于“青苗”之末
  • 第一节 朝廷初放青苗钱
  • 第二节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第三节 此时只欲浮云尽
  • 第四节 两造激辩青苗法
  • 第五节 山鸟逢春即啾喧
  • 第五章 纷纷争执成何事
  • 第一节 李定风波(上)
  • 第二节 李定风波(下)
  • 第三节 边塞风雪(上)
  • 第四节 边塞风雪(下)
  • 第五节 变法风云(上)
  • 第六节 变法风云(下)
  • 第六章 欲毕其功于一“役”
  • 第一节 试行募役
  • 第二节 私闯相府
  • 第三节 旧党阴谋
  • 第四节 激辩役法
  • 第五节 天下免役
  • 第七章 规模新处见新功
  • 第一节 太学新制
  • 第二节 王韶拓边
  • 第三节 北境有变?
  • 第四节 重商主义
  • 第八章 山鸟无端劝我归
  • 第一节 宰相执意劾李评
  • 第二节 唐狂骂王安石
  • 第三节 宣德门下马风波
  • 第四节 旱情压倒王相公
  • 第五节 变法派起郑侠狱
  • 第九章 官营市易以利趋
  • 第一节 十一世纪“托拉斯”
  • 第二节 政府购买的创新
  • 第三节 堂堂官司卖果子?
  • 第四节 争端又起免行钱
  • 第五节 曾布追劾市易司
  • 第十章 难弭朝端谤箧书
  • 第一节 宗室谋逆
  • 第二节 宋辽划界
  • 第三节 交趾来犯
  • 第四节 变法派的分裂(上)
  • 第五节 变法派的分裂(下)
  • 第十一章 熙丰之际多诏狱
  • 第一节 浚川狱
  • 第二节 相州狱
  • 第三节 弑母案
  • 第四节 乌台诗案(上)
  • 第五节 乌台诗案(中)
  • 第六节 乌台诗案(下)
  • 第十二章 欲绘清明上河图
  • 第一节 修城与清汴
  • 第二节 议礼与改制
  • 第三节 五路伐西夏
  • 第四节 神宗的遗憾
  • 第十三章 忽忽光阴况晚年
  • 第一节 只与邻僧约往还
  • 第二节 从公已觉十年迟
  • 第三节 独乐园中老居士
  • 第四节 神宗的最后岁月
  • 第五节 司马光急急回朝
  • 终章 元祐谏纸今最重
  • 第一节 更化前夕
  • 第二节 废新复旧
  • 第三节 割地求和
  • 第四节 清算新党
  • 第五节 不归之路
  • 结语 以大历史的视界看王安石变法
  •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王安石与宋神宗》。王安石一身而兼三型:既是一流的文学家,又是一流的学问家,更是一流的政治家。如此人物,数百年方得一见。我们可以将古代士大夫分成三个类型:文人型、学者型、事功型。若能在其中一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便已经是青史留名的文学家,或学问家,或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等)。大致来说,苏轼是一流的诗人、文学家,但学术、事功略逊;司马光是一流的学问家,但在文学、事功方面则谈不上有什么成就;王韶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文学与学术方面并不出色。那王安石呢?他一身而兼三型:既是一流的文学家,又是一流的学问家,更是一流的政治家。如此人物,数百年方得一见。王安石曾称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从某个角度来看,仁宗之政与神宗之法确实是相反的。仁宗倾向于无为而治,神宗则欲大有为。“嘉祐之治” 也是作为一个反对 “熙丰变法” 的旗号在元祐年间被保守派士大夫树立起来的。“嘉祐” 与 “熙丰” 分别代表了宋朝士大夫两种不同的施政主张、方针、路线。宋人在议政时,也常以 “嘉祐”“熙丰” 指代两个派系的不同政见,比如南宋人刘实甫将 “熙丰之急政” 与 “嘉祐之缓势” 对举。大约十年前,我写过一篇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短文,题目叫《王安石变戏法》,将 “变法” 比喻为 “变戏法”,主要是想讽刺王安石的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思想:“司马光一眼就看透王安石的变法说破了就是变戏法: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设法以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 但实际上,十年前,我对王安石变法并无研究,之所以批判变法,只是因为读过一点自由经济学的粗浅理论,习惯于以论证史,而不是以史证论。在重新发现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荆公故里 —— 江西抚州的乡贤万剑先生,他并非学术圈中人,但对王安石变法的史料掌握得非常扎实。我们有过争论,他预言我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将会扭转 —— 从反对转为赞成。他说对了。这个李士宁是活跃于宋仁宗至宋神宗朝的术士,目不识丁,但自称学过道术,好作谶语,且往往应验,似有未卜先知之能。他周游于四方及京师,时常出入于权贵之门,司马光认为他是 “专以妖妄惑人” 的江湖骗子,不过欧阳修、蔡襄、王安石、苏轼等人都与他有交往。三十多年后,李士宁被牵扯进一起谋反案,差点给王安石惹来大麻烦。王安石的好友、时任谏官的司马光连续进呈札子,请仁宗 “早定继嗣”,极言 “国家至大至急之务,莫先于此”。宰相韩琦也借着给仁宗讲解历史典故之机,劝说皇帝立嗣。尽管仁宗皇帝万般不愿,一心想再生个儿子,但最终未能如愿,只得依大臣之议,从宗室子弟中选一位立为继嗣。正是这个时候,赵顼听说了王安石的大名与学问 —— 他的老师韩维在颍王府讲解儒家经义,十分精到,常让赵顼击节叫好,但韩维谦逊地说:“非某之说,某之友王安石之说。” 因为这个缘故,尽管此时王安石远在江宁府讲学,与皇子素未谋面,但赵顼对王安石却是久仰大名,追慕已久。神宗只能将彭思永与蒋之奇贬出朝廷,算是给欧阳修一个交代。治平四年三月,彭思永罢御史中丞,出知黄州;蒋之奇免去御史之职,监道州酒税。神宗又赐手诏宽慰欧阳修:“数日来,以言者污卿以大恶,朕晓夕在怀,未尝舒释。故数批出,诘其所从来,讫无以报。前日见卿文字,力要辩明,遂自引过。今日已令降黜,仍榜朝堂,使中外知其虚妄。事理既明,人疑亦释,卿宜起视事如初,无恤前言。” 虽然皇帝以手诏挽留欧阳修,但御史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言犹不已”,抗议皇帝袒护执政官、贬谪言官。被卷入舆论风暴中心的欧阳修也一再上表请辞,不愿意再当参知政事。神宗留他不住,只好批准辞呈,让欧阳修出知亳州,次年改知青州。如果不是因为当时宋王朝与金国密谋联合灭辽之策,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北方,征服西夏是指日可待的。从种谔谋取横山,到王韶议复河湟,一幅经略西北、征服西夏的蓝图,在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眼前徐徐展开,越来越清晰。神宗原来打算先听王安石讲学,从容除拜,后来急着擢王安石入权力中枢,另有原因。在王安石就任参知政事后,神宗对他说了实情:“富弼、曾公亮与卿协力,弼闻卿肯任事,亦大喜,然须勿为嫌疑。朕亦欲从容除拜,觉近日人情于卿极有欲造事倾摇者,故急欲卿就职。朕尝以吕诲为忠直,近亦毁卿;赵抃、唐介皆以言捍塞卿进用。朕问曾公亮,亦云:‘诚有此。’卿且与朕力变此风。” 神宗所说的 “近日人情于卿极有欲造事倾摇者”,究竟是指什么事呢?当指阿云案之争中司法官、台谏官对王安石的攻讦。王安石提出过一个庞大的科举制度改革计划 —— 逐渐恢复以学校取士的古制,废止科举考试,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过渡,宜先废罢诗赋考试,以经义、策论为考试科目,并停止明经诸科,只保留进士一科。这便是学校贡举法。不过,神宗对此颇有疑虑,所以于四月下诏,召两制、御史台、三司、三馆臣僚详议。参与集议的士大夫大多赞成王安石的意见,至少都认为以诗赋取士并不是什么好办法,比如吕公著说:“上之取士者,将以治事而长民,而所以取之者,乃不过试之以辞章、记诵之学,盖亦乖矣!今诚不能革苟且之弊,兴废绝之法,而望贤才之加多,风俗之渐变,终亦不可得也。故臣窃以谓贡举之弊不可不革,而学校之制所宜渐复。” 从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三人对科举考试科目的不同偏好,倒可以看他们的确是不同类型的士大夫。王安石主张以策论选拔士子,表明他更看重候选官员的行政能力;司马光要求重点考查士子的德行,显示他是一名忠诚的道德主义者;苏轼坚持以诗赋取士,恰恰是文人意识的自然流露。神宗问:“何以助朕?” 苏轼说:“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 神宗 “悚然听受”,对苏轼说:“卿三言,朕当详思之。” 均输法的要略是:赋予发运使更大的自主权,并给予采购上供物资的专项资金,京师各部门预算、实际收支、所需物资、江淮六路物价等信息及时汇总报告发运使,这样,发运使可根据实际需要,从便采购、变易。采购、变易的原则是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即在物价低贱时,就近蓄买;物价高昂时,则将不急用的储备物资变卖。韩琦闻知司马光坚持不接受枢密副使的任命,便给枢密使文彦博写信,请他劝说司马光:“主上倚重膺之,庶几行道,道不行,然后去之可也。” 文彦博将韩琦书信交给司马光,司马光正色说:“古今为此名利所诱,亏坏名节者不少矣。” 文彦博只好回复韩琦:“君实作事,今人不可及,直当求之古人中也。” 王安石说:“朝廷作有理之法,今藩镇逐条疏驳,而执法乃不以为非。方镇作无理章奏,朝廷谆谆晓谕,而执法乃谓之巧为辩说,即非理之正。言事官当逐辩论其非,以开悟陛下之聪明可也。今但言巧为辩说,而不见辩说之不当,则其情可见矣!” 神宗感慨:“上下纷纷何至此?” 王安石:“陛下作法,宰相摇之于上,御史中丞摇之于下,方镇摇之于外。而初无人与陛下为先后奔走御侮之臣,则人情何为而不至此耶!” 在未获日本天皇批准的情况下,成寻之所以能私渡茫茫大海来到中国,这得益于宋日之间繁忙的民间商贸往来,乘搭宋朝商船渡海并不困难;成寻识汉字,却不会讲中国话,之所以在异国他乡能顺利地与官府打交道,与宋人交流,也离不开一位名叫陈咏的宋朝海商的协助。陈咏,明州商人,多次赴日本经商。治平二年,他在日本做买卖时认识了成寻。熙宁二年,陈咏从日本贩运硫黄至杭州货卖,自此在苏州、杭州两地往返做生意。成寻一行到达明州后,没有直接向明州官府提交申文,而是辗转前往杭州,可能是与陈咏约好了在杭州会合。市易务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其运作方式是:凡客商(卖方)贩运货物到京师,可前往市易务投卖;然后,由市易务召加盟的铺商(买方)前来看货,铺商若看中某种货物,即可向市易务借支现金买货,而不用先投入本钱,半年或一年后再将本息还给市易务,半年的利息 10%,一年的利息 20%。客商与铺商若选择在市易务这个平台上交易,则三方都可得利:客商可以立即收到现款(由市易务代付),而避免被拖欠;铺商可以无本赊买货物(由市易务代付),但需向市易务支付利息;市易务可获得利息收入。今天电商平台的营运模式,走的不就是当年王安石设市易务的思路?一家电商平台就如一个市易务,吸引网店(卖方)与消费者(买方)来交易,消费者在这里购物,可以选择信用支付,即由平台垫付购物款,待收货后再偿还给平台,当然,平台可能会收取手续费(或曰利息)。整个运行模式跟宋朝的市易务是一样的。市易司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官营商业组织,内部分成几个系统:汇兑系统、赊卖系统、借贷系统、贩易系统、和买系统、征税系统、理欠系统、簿籍会计系统;拥有资产 1500 万贯(约占财政岁入的 1/6,不含榷货务的资产);其分支机构(包括设于沿边与商业重镇的地方市易司、设于各州县市镇的抵当所和抵当局)遍布天下;所涉业务非常广泛,包括一般贸易、禁榷品贸易、边境贸易、长途贩易、舶来品收购、坑冶开发、政府购买、市例钱与免行钱征收、有息存款、抵押贷款,等等。梁启超认为,“市易务实一银行也”,“青苗与市易二法,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马寅初则将市易法类比为 “性质与今日之工商银行同” 的金融组织,“同时亦为货物之流通机关”。应该说,马寅初的概括更准确一些,因为在市易法的整个组织构架中,与商业银行接近的只是都提举市易司辖下的市易抵当所。王安石行市易法的目的有二,一是抑兼并,削弱大商人对市场的操控能力,同时为中小商人提供支持;二是分商人之利,增加财政收入。后世批评王安石市易法的学者多认为,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政府可以完成其中的任何一个,但无法同时达成两个。可王安石不这么认为。他相信通过政府 “看得见的手”,可以在限制兼并的同时,“取余息以给公上”。不管王安石能不能达成他的目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市易法的两个目标都会招致强烈的反对意见 —— 前者触犯了权贵的利益,后者挑战了士大夫的正统观念。北宋政治生态的恶化,不是始于变法派卷土重来的绍圣 —— 崇宁时期,也不是始于开始变法的熙宁 —— 元丰时期,而是始于保守派复辟的所谓 “元祐更化”。元祐四年,蔡确被押往岭峤,踏上一条不归之路。对元祐党人来说,他们开辟的何尝不是自己的不归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明星阵容开启了国家衰弱的阀门

      1. 书中有过多的引用原文,好处就是非常的严谨,坏处就是读起来不是很顺畅。对于很多读者来讲,我们看的只是故事,至于有多严谨那是做着自己的事情。2. 人类群星汇集,一个看似几乎接近完美的团队,结果还是失败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