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8千字
字数
201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林奇研究电视新闻视听心理特点与规律,理论实践并重。
内容简介
林奇所著的《电视新闻视听心理研究》针对电视新闻文本的特点,从跨文本视角、文本时态、文本的解说语言、同期声语言、画面语言等方面,研究电视新闻视听心理的特点与规律。本书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技巧方法的应用性,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本书可作为新闻传播、影视艺术等专业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电视新闻文本
- (一)电视新闻文本的概念
- (二)电视新闻的范畴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融合横断科学研究成果
- (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 (三)借鉴跨媒体、跨文本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视觉基础
- 第一节 视觉成像:人眼与照相机对比
- 一、成像原理的相似之处
- 二、成像原理的不同之处
- 第二节 人眼的视觉范围
- 一、人眼光谱灵敏度
- 二、人眼分辨率
- 三、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 第三节 人眼的立体视觉
- 一、单眼线索
- 二、双眼线索
- 三、3D成像原理
- 第四节 人眼的视角与镜头
- 一、标准镜头
- 二、广角镜头
- 三、长焦镜头
- 四、超焦距
- 五、视觉的恒常性
- 第五节 视觉速度
- 一、视觉暂留
- 二、似动现象
- 第二章听觉基础
- 第一节 声音的一般常识
- 一、声音的传播
- 二、声音的响度
- 三、信噪比
- 四、声音的掩蔽效应
- 五、声音的评价
- 第二节 声音的三要素
- 一、声强与响度
- 二、声音频率与音调
- 三、声音频谱与音色
- 第三节 常见的听觉心理现象
- 一、“听而不闻”、“充耳不闻”
- 二、幻听
- 三、“听声见景”
- 四、声音的表情性
- 第四节 次声波与超声波
- 一、次声波
- 二、超声波
- 第三章跨文本视野下的电视新闻
- 第一节 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的视听区别
- 一、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的视听相同点
- 二、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的视听不同点
- 三、广播新闻的声音形象化
- 四、电视新闻的声画兼备
- 第二节 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的视听区别
- 一、冷媒介与热媒介
- 二、直接视听与间接视听
- 三、视听与阅读
- 第四章电视新闻文本特色:“现在进行时”
- 第一节 “现在进行时”叙事与受众心理
- 一、电视新闻“现在进行时”的重要性
- 二、电视新闻的“观众效应”
- 第二节 解说语言“现在进行时”的叙事方式
- 一、运用“现在时点”
- 二、在“现在进行时”中叙述“过去时”
- 三、在“现在进行时”中穿插“碎片化”的背景
- 第三节 画面语言“现在进行时”的叙事方式
- 一、用“现在进行时”的同期声叙述“过去时”
- 二、用“现在进行时”的寓意画面叙述“过去时”
- 三、用“现在进行时”的动画技术叙述“过去时”
- 第五章电视新闻解说语言优劣与对策
- 第一节 解说语言的重要性与特点
- 一、解说语言的重要性
- 二、解说语言的特点
- 第二节 解说语言的叙事要点
- 一、灵活穿插新闻背景
- 二、描写恰到好处
- 三、声画倒装
- 四、突显画面的闪光点
- 五、表现直观可感的形象
- 第六章电视新闻让同期声“说话”
- 第一节 同期声的内容与作用
- 一、同期声的内容
- 二、同期声的作用
- 第二节 同期声的特点
- 一、视听双重性
- 二、真实性
- 三、元叙述
- 四、限知叙述视角
- 第三节 个性语言满足受众理性诉求
- 一、关键时刻的同期声让人刻骨铭心
- 二、同期声体现人格尊严
- 第四节 肺腑之言满足受众情感诉求
- 一、情感信息
- 二、情感共振
- 三、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 第五节 非语言符号满足受众感知诉求
- 一、“大音希声”
- 二、“异常的片刻静寂”
- 第六节 道出“在场”或“不在场”受众的心里话
- 一、“在场”与“不在场”
- 二、受众参与
- 三、认同心理与求异心理
- 第七章电视新闻画面叙事视觉优势
- 第一节 画面的视觉震撼
- 一、突显朴素真实的画面
- 二、捕捉生动感人的细节
- 三、即景反应抢拍的精彩
- 四、叙事视角与受众视角的重合
- 第二节 画面的连续性
- 一、画面语言的语法、句子行进
- 二、反打镜头与依轴原理
- 三、解说型新闻与图像型新闻
- 第三节 视觉思维
- 一、视觉思维的概念
- 二、视觉思维的特征
- 三、视觉思维的意义
- 第四节 直觉思维
- 一、直觉思维的概念
- 二、直觉思维的特征
- 三、直觉思维的意义
- 第八章 电视新闻画面连续性魅力:好故事
- 第一节 新闻故事的要素与情节
- 一、新闻故事的要素
- 二、新闻故事的情节
- 第二节 受众的心理落差:新闻故事的魅力
- 一、从纵向发展寻找转折点
- 二、从横向发展进行对比
- 三、突显局部或细节
- 四、利用对比的反常
- 五、利用声画组合
- 六、利用音乐
- 第三节 受众注意力的焦点:非线性的情节核
- 一、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
- 二、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 三、信息的不确定性
- 四、线性与非线性
- 五、新闻热点与故事情节
- 第九章电视新闻时空观
- 第一节 超视听现象
- 一、超视听现象
- 二、奇观电影
- 第二节 电影符号学、真实观与启示
- 一、麦茨大组合段理论
- 二、叙述视角
- 三、真实观
- 四、真实观对电视新闻的启示
-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即将发生时”
- 一、聚焦事态的倒计时
- 二、注意事态的混沌性
- 三、捕捉事态的反常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