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6千字
字数
201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创业研究的入门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主持过多项与创业有关的课题,最重要的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此,教材积极吸收了新文献和研究成果,使教材具有前沿性,不仅适合本科生作为普及性教材,也适合研究生作为普及性教材。
为了扩展相关知识,每章后面安排了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等,使其更具有研究性。这也是为了让这本教材更能够适应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创业与创业模型
- 1.1 创业的内涵与类别
- 1.1.1 创业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 1.1.2 对创业理解的误区
- 1.1.3 创业的类别
- 1.2 创业模型
- 1.2.1 蒂蒙斯(Timmons)创业模型
- 1.2.2 盖特纳(Gartner)创业模型
- 1.2.3 威克姆(Wickham)创业模型
- 1.2.4 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创业模型
- 1.2.5 萨尔曼(Sahlman)创业模型
- 1.3 创业过程与阶段
- 第2章 创业者
- 2.1 创业者与创业动机
- 2.1.1 创业者的概念
- 2.1.2 创业动机及其分类
- 2.1.4 女性的创业动机
- 2.2 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
- 2.2.1 创业者素质
- 2.2.2 创业者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 2.3 创业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 2.3.1 案例一:从零开始的创业模式
- 2.3.2 案例二:公司内创业的模式
- 2.3.3 案例三:职场历练后创业的模式
- 2.3.4 职业经理人创业的若干话题
- 第3章 创业经济学与知识经济
- 3.1 创业的经济学解释
- 3.1.1 创业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 3.1.2 创业是主动发现自己
- 3.1.3 创业是为了事业而自我约束
- 3.2 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
- 3.2.1 创业与合理配置资源
- 3.2.2 创业可以推进经济增长
- 3.2.3 创业最能够改变社会
- 3.3 创业的几个主要经济学原理
- 3.3.1 创业是一个为了未来收益而作出决策与实施的活动
- 3.3.2 创业是冒险性活动
- 3.3.3 创业是一个组织活动,也是一个利用规模经济的活动
- 3.3.4 比较优势的利用
- 3.3.5 市场机会的形成
- 3.3.6 外部性
- 3.4 知识经济下的创业
- 3.4.1 知识经济的内涵
- 3.4.2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
- 3.4.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特征
- 3.4.4 知识经济时代创业模式
- 第4章 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培养
- 4.1 创新精神
- 4.1.1 创新精神的构成要素
- 4.1.2 创新精神的内涵
- 4.2 创新思维的培养
- 4.2.1 创新思维的特点
- 4.2.2 创新思维的障碍
- 4.2.3 克服思维障碍的途径
- 第5章 创意方法与创意能力训练
- 5.1 创意方法
- 5.1.1 属性列举法
- 5.1.2 形态分析法
- 5.2 创意能力的训练
- 5.2.1 六顶思考帽
- 5.2.2 头脑风暴法
- 5.2.3 综摄法
- 5.2.4 逆向思维法
- 5.2.5 检核表法
- 5.2.6 信息交合法
- 第6章 创新的来源与创新实践
- 6.1 创新的来源
- 6.1.1 创新第一来源是意外事件
- 6.1.2 创新第二来源是不协调事件
- 6.1.3 创新第三来源是流程需求
- 6.1.4 创新第四来源是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 6.1.5 创新第五来源是人口统计数据
- 6.1.6 创新第六来源是认知和情绪的改变
- 6.1.7 创新第七来源是新知识
- 6.2 企业创新实践
- 6.2.1 企业创新的动因
- 6.2.2 企业创新的途径
- 第7章 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 7.1 知识与知识成果转化
- 7.2 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
- 7.2.1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分类
- 7.2.2 知识产权制度及其作用
- 7.3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策略
- 7.3.1 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
- 7.3.2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
- 7.3.3 企业的专利策略
- 第8章 创新管理与创新战略
- 8.1 创新管理
- 8.1.1 建立创新型组织文化
- 8.1.2 让创新可持续化
- 8.1.3 平衡创新与效率
- 8.2 创新战略
- 8.2.1 技术创新战略
- 8.2.2 组织与管理创新战略
- 8.2.3 产品创新战略
- 8.2.4 创新战略的实施
- 第9章 创业机会识别
- 9.1 机会识别及其重要性
- 9.1.1 什么是创业机会及其重要性
- 9.2 机会发现者的个性特征
- 9.3 识别机会的方法
- 9.3.1 趋势观察法
- 9.3.2 问题发现法
- 9.3.3 市场研究法
- 第10章 创业机会评估和风险识别
- 10.1 创业机会评估及特征
- 10.1.1 创业机会评估的概念及特征
- 10.1.2 创业机会的主要评估方法
- 10.2 创业机会的可行性评估
- 10.2.1 评估框架
- 10.2.2 可行性评估
- 10.3 创业风险构成、分类和防范
- 10.3.1 创业风险的构成与分类
- 10.3.2 创业风险的防范与面对
- 10.3.3 创业风险的核心变量
- 10.4 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和收益预估
- 10.4.1 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
- 10.4.2 创业收益评估
- 第11章 创业资源
- 11.1 创业资源
- 11.1.1 定义
- 11.1.2 种类
- 11.2 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影响因素
- 11.2.1 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
- 11.2.2 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因素
- 11.3 不同类型的资源开发
- 11.3.1 信息资源
- 11.3.2 资金资源的开发
- 11.3.3 人力资源
- 11.3.4 社会资源
- 11.4 有限资源的转换与创造性利用和整合
- 11.4.1 转换与利用资源
- 11.4.2 创业资源的整合
- 11.5 创业资源投入控制与开发
- 11.5.1 创业资源投入控制
- 11.5.2 创业资源投入开发
- 第12章 创业融资
- 12.1 企业资本结构
- 12.1.1 资本结构理论
- 12.1.3 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因素
- 12.2 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
- 12.2.1 创业资金的概述
- 12.2.2 投资(固定资产)预测
- 12.2.3 流动资金预测
- 12.2.4 创业资金的估算途径
- 12.3 创业融资渠道
- 12.3.1 政策基金
- 12.3.2 民间借贷
- 12.3.3 合伙融资
- 12.3.4 风险投资
- 12.3.5 金融机构贷款
- 12.3.6 融资租赁
- 12.4 创业融资渠道的选择策略
- 12.5 融资谈判策略
- 12.5.1 谈判前的准备工作
- 12.5.2 融资沟通的内容
- 12.5.3 融资谈判的内容
- 12.5.4 选择适当的资金引入时机
- 第13章 创业团队建设
- 13.1 创业团队及其对创业的重要性
- 13.1.1 工作组、团队与创业团队
- 13.1.2 创业团队的组成方式
- 13.1.3 创业团队的结构
- 13.1.4 创业团队的重要性
- 13.2 团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 13.2.1 团队创业的优势
- 13.2.2 团队创业的劣势
- 13.3 组建创业团队的策略与后续影响
- 13.3.1 创业团队成员的来源
- 13.3.2 选择团队成员的考虑因素
- 13.3.3 优秀创业团队的后续影响
- 13.4 创业团队管理技巧与策略
- 13.4.1 建立共同的目标
- 13.4.2 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
- 13.4.3 定期培训计划
- 13.4.4 建立沟通机制
- 13.5 创业领导者的素质
- 13.5.1 创业领导者在新创企业中的角色
- 13.5.2 创业领导者的素质需求
- 13.6 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
- 13.6.1 履行缓解就业问题的责任
- 13.6.2 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 13.6.3 承担明礼诚信的责任
- 第14章 商业模式开发
- 14.1 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本质
- 14.1.1 商业模式的定义
- 14.1.2 商业模式的本质
- 14.2 商业模式与商业战略
- 14.2.1 商业模式与商业战略的相同点
- 14.2.2 商业模式与商业战略的区别
- 14.3 商业模式因果关系链条的分解
- 14.4 设计商业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 14.4.1 设计思路
- 11.4.2 设计方法
- 14.5 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与方法
- 14.5.1 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
- 14.5.2 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
- 第15章 创业计划
- 15.1 创业计划及作用
- 15.2 创业计划基本结构和内容
- 15.3 创业计划的信息搜集和市场调查方法
- 15.3.1 市场调查的方法
- 15.3.2 市场分析框架
- 15.3.3 市场调查的过程
- 15.3.4 计划书撰写的四个阶段
- 15.4 创业计划的展示
- 第16章 成立新企业
- 16.1 企业法律形式选择
- 16.1.1 企业的法律形态
- 16.1.2 各类企业法律形式比较
- 16.1.3 企业组织形式选择原则
- 16.2 企业登记注册过程
- 16.2.1 企业注册登记
- 16.2.2 税务登记
- 16.2.3 银行开户
- 16.3 创业企业组织结构
- 16.3.1 企业组织结构形态
- 16.3.2 发展趋势
- 16.4 新创企业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 16.4.1 新创企业的法律问题
- 16.4.2 新创企业的伦理问题
- 16.4.3 新创企业获得社会认同
- 16.5 新企业选址策略和技巧
- 16.5.1 服务型企业选址策略
- 16.5.2 制造型企业选址策略
- 16.5.3 办公地点选址技巧
- 第17章 新创企业生存与发展管理
- 17.1 新创企业管理的特殊性与驱动因素
- 17.1.1 新创企业的特殊性和可能遇到的困境
- 17.1.2 新创企业成长速度的问题
- 17.2 新创企业成长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 17.2.1 企业成长的本质
- 17.2.2 企业成长的原因
- 17.2.3 企业成长管理
- 17.2.4 企业成长的烦恼与挑战
- 17.2.5 企业成长策略
- 17.2.6 新创企业的管理原则
- 17.3 新创企业的风险控制与化解
- 17.3.1 创业风险的种类
- 17.3.2 风险分类与识别
- 17.3.2 风险预防与控制
- 17.4 新创企业内创业管理
- 17.4.1 企业内创业的必要性
- 17.4.2 公司内创业的模式
- 17.5 新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17.6 新创企业财务管理
- 17.7 新创企业的时间管理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