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5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既融合了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起源,又结合了中国立法实践与实务特色的专著。
内容简介
非法证据排除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的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于英美法,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规则。我国刑诉法采纳了这一规则。
本书以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特色、立法表述的意义空间、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状况为主要阐述对象,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以及细节上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实证考察,指出该制度的确立对司法实务人权保障状况的突出贡献,对刑事诉讼程序、辩护角度等产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改变。
作者长期从事刑事诉讼司法实务中证据规则的研究,在学术界及司法实务界具有影响力,本书出版,有利于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这一规则在司法实务中的应用。
本书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对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也有对实务状况细致而深刻的分析,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上篇 他山之石
- 第一章 公民宪法权利的刑事程序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中心的展开
- 引言
- 一、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的实体性权利
- 二、侵犯宪法权利应具备的程序前提
- 三、以第四修正案为中心发展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限制
- 七、中国刑事诉讼中公民宪法权利的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结语
- 附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与理论基础 ——与达马斯卡教授的对话
- 第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 ——美国康涅狄格州地区法院庭审侧记
- 一、案件事实
- 二、制度背景
- 三、辩方动议
- 四、控方答辩
- 五、庭审对抗
- 六、法官座谈
- 七、庭审结束
- 八、法院判决
- 九、简要点评
- 中篇 本土渊源
- 第三章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与特色 ——兼与美国规则之比较
- 引言
- 一、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沿革
- 二、“两个规定”之间的关系
-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 四、程序问题和证明责任
-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特色
- 结语
- 第四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表述与意义空间 ——《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1款的教义学分析
- 引言
- 一、非法言词证据:从形式解释到实质解释
- 二、非法实物证据:从裁量排除到强制排除
- 三、“实质性瑕疵”的类型化
- 四、间接渊源于违法行为的证据:“毒树之果”的中国语境
- 五、辩方证据是否排除:看似荒谬的问题
- 结语
- 下篇 实效观察
-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范式 ——以1459个刑事案例为素材的分析
- 引言
- 一、数据来源与总体情况
- 二、因排除而无罪:明显的进步
- 三、被排除的非法证据种类及原因
- 四、毒树之果
- 五、证明责任
-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积极意义
- 七、问题与建议
- 结语
- 第六章 疲劳审讯的认定与界定 ——以817个实务案例为基础的展开
- 一、总体数据的基本分析
- 二、疲劳审讯的性质:理论与实务的见解
- 三、疲劳审讯的认定:基本变量
- 四、疲劳审讯的界定:亮线规则
- 五、疲劳审讯的证明
- 结语
- 第七章 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 一、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规范分析
- 二、瑕疵证据补正与合理解释案例的总体数据
- 三、瑕疵证据补正与合理解释的主要方法
- 四、瑕疵证据排除的主要情形
- 五、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