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兼顾理论与实务,沿着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安全的演进路线深入探索。

内容简介

技术与法律的关系,是这个时代长盛不衰的主题。当人类进化到信息化时代后,传统社会规范的迭代速率已很难跟上技术的升级频次。编码化的数据、数据化的知识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正在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编组,其信息密度已经超出了传统法律的负载能力,迫使传统社会规则频繁重启,更迫使传统刑法理论和规则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传统刑法究竟该何去何从。

本书从技术变迁引发的安全主题的变化入手,沿着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安全的演进路线,剖析在技术性侵害、利益性侵害和秩序性侵害杂糅的大数据时代,刑法为建构数字安全与数字秩序应秉持什么样的立场与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编 从网络安全到数据安全
  • 第一章 网络安全的演变趋势及其法律应对
  • 一、三代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技术特征及其风险迁移
  • 二、三代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的侵害指向及其表征
  • 三、三代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调整
  • 四、我国网络安全立法的范畴、理念及其模式构建
  • 第二章 数据安全的法益内涵与刑法规范转向
  • 一、数据安全的时代变迁历程与数据安全法益内涵
  • 二、数据安全罪名体系的二元转化路径与逻辑脉络
  • 三、回应数据安全关切的数据犯罪体系的完善路径
  • 中编 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规制
  • 第三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内涵对定罪的影响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内涵的争论及述评
  • 三、确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的路径与方法
  • 第四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轨迹反思
  • 一、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轨迹的演变历程
  • 二、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规范错位与不足
  • 三、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的策略转换
  • 第五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完善思路
  •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法历程与司法智慧
  •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修改完善的必要性分析
  •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路径
  • 第六章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刑法保护思路
  •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深度伪造及其侵害法益指向
  • 二、部分国家应对深度伪造的主要举措及立法特点
  • 三、中国刑法关于深度伪造的刑法制裁思路的探索
  • 四、身份盗窃路径中生物识别信息滥用的规制思路
  • 下编 数字安全秩序的刑法建构
  • 第七章 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思路
  • 一、虚假信息犯罪泛滥的网络因素与信息化背景
  • 二、关于虚假信息的原有罪名体系及其适用思路
  • 三、网络诽谤相关解释对刑法真空的权宜性弥补
  • 四、《刑法修正案(九)》的完善思路及其缺憾
  • 第八章 信息秩序法益与公关犯罪完善思路
  • 一、立足非法经营罪的规范保护目的的传统路径思索
  • 二、网络诽谤相关解释中非法经营罪条款的审查思路
  • 三、网络信息秩序的法益内涵及其公关犯罪规则重塑
  • 第九章 技术过失及其算法过失的归责逻辑
  • 一、技术与刑法互动背景下的过失责任理论
  • 二、网络背景下的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定位
  • 三、关于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评价切入思路
  • 四、网络背景下的技术过失行为的刑法抉择
  • 第十章 网络犯罪案件的行刑衔接机制研究
  • 一、网信监管执法领域行刑衔接的结构框架与运行特点
  • 二、网信监管执法领域行刑衔接的实践困境与主要成因
  • 三、对网信监管执法领域网络犯罪案件行刑衔接的设想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