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育决策失误百出,优化信息流通助学子选校。

内容简介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选择是受教育者及其家庭作为买方,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同作为卖方的高等院校之间一种特殊的市场交易行为,也是一种决策过程。现实告诉我们,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相关信息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信息把握的不全面、不准确已经成为导致教育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为考察个人在高等教育选择当中的信息问题,本研究重构了高等教育个人选择模型。并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探明个人在进行高等教育选择当中的信息获取、信息认知和信息利用情况。分析认为,造成个体在高等教育选择中信息掌握不全面、把握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高校信息发布不完整、高校与中学之间信息传递不顺畅、社会媒体传播不规范、个体信息意识不强、中学发展指导类课程缺失、教师和家长指导能力弱等六个方面。为此,本研究从信息意识、信息获得、信息解读、信息媒介服务、信息指导等方面分别对政府、高校、中学、社会媒体等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丰富高校信息公开内容、搭建政府主导或管制的信息中介、建立高校与中学之间长期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在中学开设学生发展指导类课程、规范媒体信息传播等,以寻求降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目录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
  • 二 信息、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 研究创新
  • 二 研究不足
  • 第五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个体高等教育入学意愿与动机研究
  • 二 影响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因素研究
  • 三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模型研究
  • 四 高等教育个人决策理论模型研究
  • 五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的风险研究
  • 六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传统经济学视野下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分析
  •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的教育模型
  • 第二节 基于两种报酬流的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决策
  • 第三节 基于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
  • 一 个人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基本模型的构建:经典模型的改进
  • 二 基于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的个人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的构建
  • 第四节 对三种经典模型的分析及突破
  • 一 “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假设的局限
  • 二 信息经济学对“完全信息”假设的突破
  • 第五节 基于信息不完全假设的教育研究
  • 第六节 信息不完全假设下的高等教育个人选择分析
  • 本章基本结论
  • 第三章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模型重构
  • 第一节 文献回顾及讨论:四种高等教育个人选择模型
  •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的过程分析
  • 一 消费购买决策的一般模型
  • 二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的过程分析
  •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多维模型的构建及其信息分解
  • 一 “成本—收益”模型的构建
  • 二 “地位获得”模型的构建
  • 三 “文化—价值”模型的构建
  • 四 “自我实现”模型的构建
  • 五 基于多维模型的信息树模型
  • 本章基本结论
  • 第四章 基于信息树模型的实证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一 一般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
  • 二 本研究假设的特点
  • 三 基本假设
  • 第三节 基于信息树模型的调查方法设计
  • 一 个体获取高等教育相关信息的渠道及其差异
  • 二 个体对相关信息的认知情况及其差异
  • 三 个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其差异
  • 第四节 问卷及访谈设计
  • 一 问卷设计
  • 二 访谈设计
  • 第五节 抽样设计
  • 一 分类随机抽样确定高三学生、教师样本
  • 二 分类随机抽样确定大一新生样本
  • 第五章 调研工具的验证与确立
  • 第一节 高三学生问卷的初步验证与改进
  • 第二节 问卷的二次验证与改进
  • 一 信效度检验
  • 二 问卷二次改进
  • 第三节 问卷的再次验证与改进
  • 一 信效度检验
  • 二 问卷再次改进与确立
  • 第四节 大一学生问卷的验证与确立
  • 一 信效度检验
  • 二 问卷的确立
  • 第五节 数据分析方法设计
  • 一 “个体信息认知情况及其差异”数据分析
  • 二 “个体信息获取渠道及其差异”数据分析
  • 三 “个体信息能力及其差异”数据分析
  • 第六节 变量的界定及测量
  • 一 个体对相关信息的认知
  • 二 个体的信息获取渠道
  • 三 个体信息能力
  • 第六章 调查发现与数据分析
  • 第一节 调研进程及样本检验
  • 一 调研进程
  • 二 样本描述与检验
  • 第二节 信息问题的现状呈现
  • 一 个体对信息的认知及差异分析
  • 二 个体对信息源的占有及差异分析
  • 三 个体的信息能力及差异分析
  • 本章基本结论
  • 一 不同个体在对高等教育相关信息的认知方面有显著差异
  • 二 个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及个体间的差异
  • 三 不同个体在拥有的信息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
  • 第七章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中信息不对称的凸显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个人在信息源占有、信息认知和信息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 一 个人占有的信息源不充足
  • 二 个人的信息认知存在偏差
  • 三 个人拥有的信息能力有限
  • 第二节 个体在信息源占有、信息认知和信息能力上有显著差异
  • 一 不同个体家庭背景、所在中学在个体信息源占有方面差异显著
  • 二 不同个体特征、家庭背景、所在中学在个人信息认知方面差异显著
  • 三 不同学业水平、家庭背景、所在中学在个人信息能力方面差异显著
  • 第三节 研究结论
  • 一 证实假设1:个人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二 证实假设2:不同个体之间在信息行为表现上差异显著
  •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中信息不对称的成因
  • 一 信息获得缺失:部分高校的信息发布不完整、不客观
  • 二 信息解读困难:高校与中学信息交流不畅,校际差异明显
  • 三 信息服务滞后:媒体信息传播不规范,信息中介不健全
  • 四 信息意识薄弱:个人发展目标缺失,主动放弃信息获得
  • 五 中学信息指导缺位:中学生涯发展指导类课程缺位,对学生引领不足
  • 六 家长、教师信息指导无力:家长、教师信息能力不强,无法对学生做有效指导
  • 本章基本结论
  • 一 个体占有的可以获取到高等教育相关信息的信息源较少
  • 二 个体对基于信息树模型梳理出来的14个方面的问题在认知上存在偏差
  • 三 个人拥有的信息能力有限
  • 四 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 第八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个体决策风险及规避
  •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风险分析
  • 一 高等教育的收益获得风险
  • 二 高等教育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风险
  • 三 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个人选择中信息不对称的规避
  • 一 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必要性
  • 二 问题规避建议
  • 本章基本结论
  • 第九章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第一次预调查后修订问卷
  • 附录2 第二次预调查后修订问卷
  • 附录3 第三次预调查后修订问卷
  • 附录4 第四次预调查问卷
  • 附录5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7 高三学生问卷频数统计结果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