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对延安文学传播的研究从而回到历史的语境中,还原生动的历史轨迹。

内容简介

文学蕴含和承载着生动、鲜活、丰富的历史记忆,延安文学的研究,不仅关系于自身,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化史的建构和重新评价。延安文学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传播效应,以及民族化、大众化 的传播实践,使其具有多方位考察和估量的社会史学价值。

《回归历史的现场--延安文学传播研究(1935-1948)》力求通过对延安文学传播的研究从而回到历史的语境中,还原生动的历史轨迹,分析研究延安文学传播的政治文化生态与媒介生态,探求文学的生产机制、意义建构、媒体形态的融合及 拓展,对延安文学做全方位、纵深化的动态观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导言
  • 第一章 延安文学研究的进路与传播研究视角的确立
  • 一 延安文学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 二 延安文学传播研究视角的确立
  • 第二章 延安文学的传播生态环境
  • 一 延安文学与政治文化生态
  • 二 延安文学传播的媒介生态:传播主体与受众分析
  • 第三章 “文艺界的精神总动员”与延安文人的“公共空间”
  • 一 媒介与文学传播
  • 二 宽松的政策空间:延安文学期刊述略
  • 三 延安文人社团与期刊
  • 四 论争与融合:同而不同,异而不异的“准公共空间”
  • 五 一种传受互动关系模式:文艺小组和星期学园
  • 六 期刊:构筑文艺的战线
  • 第四章 从“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
  • 一 延安时期报纸概观:从《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到《解放日报》
  • 二 媒介平台的整合与延安文学的转折与重塑:辟栏刊发—《文艺》副刊—综合性副刊
  • 三 作者群的培养与受众的互动
  • 四 议程设置与话语建构
  • 五 文艺批评与论争:延安文艺理论构建与规约的过程
  • 六 纪实文学:作为历史现场记录的新闻文学文本
  • 第五章 媒介形态的融合与拓展:重构民间性与大众化文学传播
  • 一 文学在传播中回归与升华:朗诵诗运动与街头诗运动
  • 二 新秧歌剧运动:从剧场到广场重构民间性与大众化文学传播
  • 第六章 历史的本质与本真
  • 一 从本质到本真:延安文学评价坐标和研究坐标的建立
  • 二 传播视野下延安文学经典与经典定位的历史观
  • 三 议程设置的传播功能与“沉默的螺旋”
  • 四 现代性的变异:从“权宜之计”到“唯一方向”——再论文学与政治
  • 附录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出版的主要报纸杂志概览
  • 延安时期代表性报刊发刊词
  • 延安时期主要文化单位、团体及相关报刊概览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