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产品设计的“学科”演讲史,从零开始做教学产品。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学科的演进史,以及本书的立论支点——产品驱动增长,详细阐述了教学产品设计的方法论,以及如果我们要从零开始做一个教学产品,应当如何思考,如何推进。

针对k12行业中常见的运营手段进行尝试,重点讲述在和用户的接触点中,应当如何落实这些方法论,最后是作者在一些工作中的杂感和看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 自序
  • 第一部分 学科的历史演进和增长的基本原理
  • 01 “学科”产生之初的职责
  • 一、渠道搭建
  • 二、需求洞察
  • 三、产品设计
  • 四、服务交付
  • 五、用户运营
  • 六、效果呈现
  • 02 “学科”岗位的发展和演变
  • 一、渠道搭建——市场投放
  • 二、需求洞察——用户调研
  • 三、产品设计——教研
  • 四、服务交付——师资教学
  • 五、用户运营——辅导老师(用户运营)
  • 六、效果呈现——交互和品牌
  • 03 增长的两种模式
  • 一、常规增长
  • 二、 学科增长
  • 04 学科增长在好未来的例子和思考方式
  • 05 学科增长和常规增长的博弈并共同带来增长的效果
  • 06 “学科”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
  • 一、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二、抄袭/找到/设计/创造方法论解决用户需求的能力
  • 三、为常规增长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
  • 四、关键时刻冲上去“拼刺刀”的能力
  • 07 判断一个教学产品质量的数据指标有哪些
  • 第二部分 教学产品设计的方法论
  • 08 教学产品设计的三个问题——总论
  • 09 对内统一团队,对外吸引用户
  • 一、产品无法持续迭代
  • 二、供应链末端部门永远背锅
  • 三、长期口碑无法形成,导致内部矛盾突出
  • 10 需求、方法论和退费的关系
  • 11 产品设计和报名、续报、转介绍的关系
  • 一、会有很多“随机反例”,影响团队的心情
  • 二、对于“预期”的理解让团队无法形成合力
  • 三、产品迭代方向不明确,容易被个案影响
  • 12 通过用户调研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
  • 13 方法论的探寻方法——从教育理念的框架出发
  • 一、好未来教育理念的框架
  • 二、学习动力
  • 三、学习环境
  • 四、学习能力之知识
  • 五、学习能力之习惯
  • 14 教育理念的分析框架在实践中的运用
  • 15 评价方法论“高级”的三个原则
  • 一、方法论不能是承诺性语言
  • 二、因果关系符合常识
  • 三、方法论表述“说人话”
  • 16 方法论探讨的案例
  • 17 K12 领域非“提分”需求的产品
  • 18 非K12 领域对“需求”的挖掘和认知
  • 第三部分 接触点设计和运营实操
  • 19 接触点设计总论
  • 20 群运营的原理与实践
  • 一、在建群之初就明确群的价值以及要达成共识的点
  • 二、所有的话都是对所有人说的
  • 三、建立群内的人设集合,通过人设创造价值
  • 四、规律性地组织促进共识的活动
  • 五、发展群内意见领袖
  • 21 公开讲座的原理与实践
  • 一、讲座的目的是什么
  • 二、讲座中观点传递的方式
  • 三、讲座和公开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22 诊断分班的原理与实践
  • 一、诊断是学术行为还是运营行为?
  • 二、诊断和考试的关系是什么?
  • 三、诊断报告和分班结果是什么关系?
  • 第四部分 关于学科产品的思考与杂谈
  • 23 数据分析的三层次
  • 24 需求优先级的三层次
  • 25 用技术语言描述“好老师”
  • 一、决策点的数量和密度
  • 二、在决策点的分支选择的正确程度
  • 三、每一个分支的绝对执行质量
  • 26 关于“差异化”的一些思考
  • 27 在线大班辅导老师的产品设计
  • 一、“孩子喜欢”对家长意味着什么?
  • 二、抓住课堂的主战场,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
  • 三、站在长期视角看“转化”的逻辑
  • 28 旗帜鲜明地反对“制造焦虑”的招生方法
  • 一、夸大问题和损失
  • 二、虚构环境和竞争
  • 29 二十年后的教育培训场景
  • 30 “学科产品经理”和“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关系
  • 后记 因为相信而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而相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教培行业学科产品必读书目

    如果你在做知识付费产品,那这本书一定可以给你一个系统的框架。做产品,核心在于你论述到的方法论一定要符合你的用户。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副标题的学科非我们常规理解的学科,而是泛指与学习和教学有关的产品,即相关的产品,这里面讲解到的方法论都可以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不但讲透了学科产品在设计时最底层的核心思考逻辑和方法论,还写了很多作者对教育行业的认知。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教育行业产品的书籍。书中给出的关于产品方法论的总结,完全可以拿来套用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它包含了,用户是谁、用户需要什么,如何解决用户的需求,用哪些数据指标可以检验产品设计及教学产品质量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教育行业高速发展的 20 当中,作为沧海一粟亲历的行业的发展,也在其中成长。因为相信而看见。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所以坚持。人之为人,决定了教育一定是个性化的过程而非流水线的标准化结果。从需求出发,提供服务。这个逻辑是对教育服务业的一个精炼,更是一个方向。一个教育产品的成功一定有质量的保证和扎实的服务,更是由于产品设计的目标与手段的方法是符合需求用作者的观点来说就是方法论。第一遍阅读过后,反思自己的接触点在设计中还有那些可以不断优化。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1999年批准组建的全国首批7家试点出版集团之一,拥有北京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十月》《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北京卡通》《夜北京》杂志社。集团前身北京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 集团公司作为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为广大读者奉献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50余年来共出版各类图书2万余种、15亿多册,出版物获得多项国家级出版大奖和文学大奖。每年出版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近3000种,其中新书约1600种,在销品种约8000种。出版物在全国零售市场持续稳居前列。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北京出版社曾两次获得“最受读者喜爱的出版社”。2009年,集团公司获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