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代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荣休研究员德里克•帕菲特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帕菲特是当代著名哲学和伦理学家,其代表作《理与人》一书被誉为自西季威克的《伦理学方法》问一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实证道德哲学著作。本书围绕着“理”与“人”这两个主题,深入细致地分了历史上人们在这两方面所秉持的一系列代表观点和理论,指出人们对自身本性和行动理由的把握其实在许多虚妄之处。作者借助大量的例子和缜密的推理,不仅比较和提示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基础,而且从理性,道德和人的本性诸层面对一些传统上信以为真的道德信念和观念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该书出版后对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向产生了公认的革命性影响,无论是在元伦理学方面还是在应用伦理学方面都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本书还是著名的“哈佛教材”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译本前言
  • 引论
  • 第一编 自败的理论
  • 第一章 间接自败的理论
  • 1. 自利的理论
  • 2. 自利论何以可能是间接自败的
  • 3. 自利论告诉我们要永不克己吗?
  • 4. 以其自身的标准衡量何以自利论并未失败
  • 5. 使自己非理性地行动能是合乎理性的吗?
  • 6. 何以自利论蕴含着我们不可能避免非理性地行动
  • 7. 当与道德相冲突时对自利论予以拒斥的一个论证
  • 8. 这个论证何以失败
  • 9. 何以自利论可能是自谦的
  • 10. 何以后果论是间接自败的
  • 11. 以其自身标准衡量何以后果论并未失败
  • 12. 幻想的伦理学
  • 13. 集体性的后果论
  • 14. 无过之错
  • 15. 避免错误地行动是不可能的吗?
  • 16. 使自己错误地行动可能是对的吗?
  • 17. 何以后果论可能是自谦的
  • 18. 对假定不变性的诘难
  • 19. 合乎理性或合乎道德会是一种纯粹的手段吗?
  • 20. 结论
  • 第二章 实践上的两难
  • 21. 何以后果论不能是直接自败的
  • 22. 有些理论如何会是直接自败的
  • 23. 囚犯的两难困境和公共的善
  • 24. 实践上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三章 道德数学中的五大错误
  • 25. 总体份额的观点
  • 26. 忽视行动集合的后果
  • 27. 忽视微小的几率
  • 28. 忽视细小的或者觉察不到的后果
  • 29. 可能存在觉察不到的伤害和受益吗?
  • 30. 多因素决定
  • 31. 合乎理性的利他主义
  • 第四章 直接自败的理论
  • 32. 以其自身的标准衡量在囚犯的两难困境中自利论失败了吗?
  • 33. 对道德的另一个弱辩护
  • 34. 时际两难
  • 35. 对自利论的一个弱辩护
  • 36. 常识道德如何是直接自败的
  • 37. 道德理论的五个部分
  • 38. 我们如何能够修正常识道德以使其不会是自败的
  • 39. 我们为什么应该修正常识道德
  • 40. 一个更为简单的修正
  • 第五章 结论
  • 41. 缩短常识道德和后果论之间的距离
  • 42. 面向统一理论
  • 43. 有待完成的工作
  • 44. 另一种可能性
  • 第二编 合理性与时间
  • 第六章 对自利论的最好诘难
  • 45. 当前目标论
  • 46. 愿望能够是内在地非理性的抑或是合理地要求的吗?
  • 47. 三个彼此竞争的理论
  • 48. 心理自我主义
  • 49. 自利论和道德
  • 50. 我的第一论证
  • 51. 自利论者的第一回应
  • 52. 为什么时间中立并非自利论和当前目标论之间的争议问题
  • 第七章 诉诸完全的相对性
  • 53. 自利论者的第二回应
  • 54. 西季威克的提法
  • 55. 自利论如何是不完全地相对的
  • 56. 何以西季威克误入歧途
  • 57. 该诉诸应用于一个形式层面上
  • 58. 该诉诸应用于其他一些主张
  • 第八章 对时间的不同态度
  • 59. 不给一个人过去的愿望以权重是不合理的吗?
  • 60. 取决于价值判断或者理想的那些愿望
  • 61. 纯粹的过去愿望
  • 62. 较少关心一个人的较远的未来是非理性的吗?
  • 63. 一个自杀性的论证
  • 64. 过去的或者未来的受苦
  • 65. 因果关系的方向
  • 66. 时间上中立
  • 67. 我们为什么不应当偏向未来
  • 68. 时间的流逝
  • 69. 一种非对称
  • 70. 结论
  • 第九章 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自利论
  • 71. 诉诸后悔莫及
  • 72. 重近者的失败何以不是自利论的胜利
  • 73. 诉诸不一致性
  • 74. 结论
  • 第三编 个人同一性
  • 第十章 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
  • 75. 简单电子传输和支线事例
  • 76. 质的同一性与量的同一性
  • 77. 个人同一性的物理准则
  • 78. 心理准则
  • 79. 其他观点
  • 第十一章 我们何以并非自认为的那样
  • 80. 心理连续性预先假设了个人同一性吗?
  • 81. 经验主体
  • 82. 非还原论者的观点何以或许本来为真
  • 83. 威廉斯针对心理准则的论证
  • 84. 心理谱系
  • 85. 物理谱系
  • 86. 联合谱系
  • 第十二章 我们的同一性为何不重要
  • 87. 分裂的头脑
  • 88. 用什么解释意识的统一性?
  • 89. 我分裂时发生了什么
  • 90. 我分裂时重要的是什么
  • 91. 为何没有能满足两个令人信服的要求的同一性准则
  • 92. 维特根斯坦和佛陀
  • 93. 我实质上是我的大脑吗?
  • 94. 真的观点可信吗?
  • 第十三章 到底什么重要
  • 95. 从自我中解脱出来
  • 96. 躯体的连续性
  • 97. 支线事例
  • 98. 系列-个人
  • 99. 我是一个迹象还是一个类型?
  • 100. 部分幸存
  • 101. 相继的自我
  • 第十四章 个人的同一性与合理性
  • 102. 极端主张
  • 103. 针对自利论的一个更佳论证
  • 104. 自利论者的反论证
  • 105. 古典自利论的失败
  • 106. 轻率行动之非道德性
  • 第十五章 个人同一性与道德性
  • 107. 自主权与家长制
  • 108. 两种生命归宿
  • 109. 该当赏罚
  • 110. 承诺
  • 111. 个人的独立性和分配正义
  • 112. 功利主义者的观点的三种解释
  • 113. 变更原则的应用范围
  • 114. 变更原则的权重
  • 115. 使一个人承受负担只是要使某个别人受益这一点能对吗?
  • 116. 对平等原则赋予较少权重的一个论证
  • 117. 一个更加极端的论证
  • 118. 结论
  • 第四编 未来的世世代代
  • 第十六章 非同一性问题
  • 119. 我们的同一性何以事实上依赖于我们何时成胎
  • 120. 三种选择
  • 121. 我们应当赋予未来人的利益什么样的权重?
  • 122. 女孩的孩子
  • 123. 降低生活质量何以不会对任何人更糟
  • 124. 为什么诉诸权利不能解决该问题
  • 125. 非同一性这个事实造成一种道德差异吗?
  • 126. 造成更遥远的未来中的一些可以预见的灾难
  • 127. 结论
  • 第十七章 令人讨厌的结论
  • 128. 更多的人生存就更好吗?
  • 129. 人口增长对现存的人的影响
  • 130. 人口过剩
  • 131. 令人讨厌的结论
  • 第十八章 荒谬的结论
  • 132. 一种据称的非对称性
  • 133. 理想契约方法何以提供不出解决方案
  • 134. 狭义的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则
  • 135. 我们为什么不能诉诸这个原则
  • 136. 两个广义的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则
  • 137. 一些可能的理论
  • 138. 受苦总量
  • 139. 诉诸没有价值的水准
  • 140. 词典式的观点
  • 141. 结论
  • 第十九章 纯粹加法悖论
  • 142. 纯粹加法
  • 143. 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均量原则
  • 144. 我们为什么应当拒斥诉诸不平等
  • 145. 悖论的第一个版本
  • 146. 我们为什么尚未被迫接受那个令人讨厌的结论
  • 147. 诉诸糟糕的水准
  • 148. 悖论的第二个版本
  • 149. 第三个版本
  • 第二十章 结语
  • 150. 非人称性
  • 151. 论证的不同种类
  • 152. 对我的那些结论我们应当欢迎还是痛惜
  • 153. 道德怀疑论
  • 154. 人类的历史和伦理学的历史何以可能刚刚开始
  • 附录
  • A 一个没有欺骗的世界
  • B 我较弱的结论在实践中如何会击败自利论
  • C 合理性与有关自我利益的不同理论
  • D 内格尔的大脑
  • E 最近连续者图式
  • F 社会贴现率
  • G 导致某人存在是否有益于这个人
  • H 罗尔斯式的诸原则
  • I 什么使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最好
  • J 佛家的观点
  • 专业术语汉英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应该赋予这些人的利益多大的权重是一个道德问题。另一个诘难是说投票很少是全体一致的。如果某项政策将有悖于我们的利益,它将很有可能是有悖于那些投反对票的少数人的利益。那么,投赞成票的大多数人的行动就会是有悖于这些少数人的利益。这是道德批判的另一个根据。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