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哲学教人好好生活。诺贝尔奖得主罗素写给大众的哲学入门书。清华大学教授张卜天新译本。

内容简介

这本10万字的小书,是罗素的哲学导论性读本。罗素称它为“廉价本的惊险小说”,这是因为其内容非常明确且引入了崭新的观点。书中对哲学的基础、范畴、和意义等问题,主要是哲学的领域,也就是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他认为这个世界存在超越物理和心灵世界的共相,它也是一种实体,是普遍意义上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同时对笛卡尔、休谟、康德等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相关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前言
  • 第一章 现象与实在
  • 第二章 物质的存在
  • 第三章 物质的本性
  • 第四章 观念论
  • 第五章 亲知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
  • 第六章 论归纳
  • 第七章 论我们关于一般原则的知识
  • 第八章 先验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 第九章 共相的世界
  • 第十章 论我们关于共相的知识
  • 第十一章 论直观知识
  • 第十二章 真和假
  • 第十三章 知识、错误和可能的意见
  • 第十四章 哲学知识的限度
  • 第十五章 哲学的价值
  • 附录
  • 德语译本前言
  • 译者推荐阅读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著作于 1911 年的哲学书籍,在看过刘擎老师的哲学思想著作后,此书的文字,就略显生硬了一点😂️(胃口被得到各位大神养的……),不过百年之前的观点,到现在还是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结尾的一段,道出了作者研究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哲学问题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因为一般说来无法知道它们是否为真,而是为了这些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扩展了我对可能之物的认识,丰富了我的理智想象力,并且减少了那种独断的自信,使心灵得以向思考开放;但最重要的是因为,通过哲学所沉思的宇宙的伟大,心灵也会变得伟大,并能与宇宙相结合,这种结合构成了最高的善。多优美的一段结尾,推荐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翻译垃圾

      翻译质量很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统上,有三条原则以 “思维律” 的名义被挑选出来(尽管这种挑选并没有很充分的理由)。它们是:(1)同一律:“是者是。”(2)矛盾律:“任何东西不能既是又不是。”(3)排中律:“任何东西必须要么是要么不是。” 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认识到,关于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的知识是先验的,就像逻辑是先验的一样,也就是说,这种知识的真既不能被经验证明,也不能被经验否证。历史上的一大争论是被分别称为 “经验论者” 和 “唯理论者” 的两派之间的争论。以英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者坚持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而以 17 世纪大陆哲学家尤其是以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者则坚持认为,除了我们凭借经验而知道的东西以外,还有某些 “天赋观念” 和 “天赋原则” 是我们独立于经验而知道的。现在已经可以带着某种自信来判定这两个对立学派的对错了。必须承认,基于上述理由,逻辑原则是我们所熟知的,它们本身不能为经验所证明,因为所有证明都以它们为前提。因此,在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争论点上,唯理论者是正确的。与事物的知识不同,真理的知识有一个反面,即错误。上述第三个必要条件使我们接受了一种在哲学家当中普遍存在的观点,即真就在于信念与事实之间的某种形式的符合。总而言之,哲学批判并不在于毫无理由地决定拒绝某种东西,而在于按照实际情况来考虑任何表面上的知识。事实上,哲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未受哲学熏陶的人,一生都被禁锢在种种偏见中,这些偏见来自常识,来自他那个时代或民族的习惯性信念,来自未经审慎理性的合作或同意而在其心灵中形成的信念。对这样的人来说,世界往往变得明确、有限、显而易见;寻常的事物不会引出问题,陌生的可能性会被轻蔑地拒绝。然而一旦开始做哲学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正如我们在开头几章所看到的,即使是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引出一些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只可能给出非常不完整的回答。哲学虽然不能确切地告诉我们它所引出的种种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但却能给出许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扩展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摆脱了习俗的暴政。因此,虽然对于事物是什么,哲学减弱了我们的确定感,但对于事物可能是什么,它却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认识;哲学消除了那些从未步入自由怀疑领域的人的不无傲慢的独断,并且通过以陌生的方式展示熟悉的事物来保持我们的好奇感。除了能够显示意料之外的可能性,哲学还有一种价值 —— 也许是它的主要价值 —— 那就是它所沉思的对象的伟大性,以及这种沉思使人摆脱了狭隘的个人目标。受制于本能的人的生活被囿于其私利的范围之内:家人和朋友也许被包含其中,但外部世界未受关注,除非它可能有助于或妨碍本能愿望的实现。这样的生活中存在着某种狂热和被限定的东西,与之相比,哲学的生活是平静自由的。私人的本能利益的世界非常狭隘,它置身于一个伟大和强大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迟早会把我们的私人世界变成废墟。除非我们能把自己的利益扩大到包含整个外部世界,否则我们就会像一支被困于堡垒之中的守备部队,知道敌人阻断了去路,投降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生活中,没有安宁,只有欲望的坚持与意志的无力之间的不断冲突。无论如何,要使生活变得伟大和自由,我们就必须逃脱这个牢狱和这场冲突。自由的理智会像上帝那样看待事物,没有此时和此地,没有希望和恐惧,没有惯常信念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纯粹的求知欲中冷静客观地看待事物 —— 这种知识是不牵涉个人感情的、纯粹沉思的、人可能获得的。因此,可以这样来总结我们对哲学价值的讨论:我们研究哲学,不是为了对哲学问题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因为一般说来无法知道它们是否为真,而是为了这些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扩展了我们对可能之物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理智想象力,并且减少了那种独断的自信,使心灵得以向思考开放;但最重要的是因为,通过哲学所沉思的宇宙的伟大,心灵也会变得伟大,并能与宇宙相结合,这种结合构成了最高的善。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correspondence of belief and fact,信念与事实的符合 correspondence of sense-data and physical objects,感觉材料与物理对象的符合描述的知识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超越我们个人经验的界限。尽管我们只能知道完全由我们在亲知中经验的东西所构成的真理,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描述我们从未经验过的事物来获得知识。鉴于我们直接经验的范围非常狭窄,这个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在理解它之前,我们的许多知识都必定是神秘的,因此是值得怀疑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