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6千字
字数
2020-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分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微观的司法需求以及现实条件出发,认为当前我国既要建构一个各种纠纷解决制度或程序独立运行的空间,又要构建一个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既要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要强调法治与其他社会控制之间的协调互动。
目前的改革政策和地方立法无法突破缺乏法律支撑的发展困境,实现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目标亟待国家层面的法律予以支持。本书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共有六个章节,结论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问题的总结性观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时代调解研究文丛(理论系列)编委会
- 总序
- 序言
- 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国内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国内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状况
- 第三节 立法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第四节 立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和难点
- 第一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时代价值
- 第一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背景
- 第二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必要性
- 第三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可行性
- 第四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正当性及其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属性和基本原则
- 第一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法律属性
- 第二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 第三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相关主体的职能定位
- 第一节 社会治理部门的职能定位
- 第二节 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职能定位
- 第三节 司法机关的职能定位
- 第四节 基层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的职能定位
- 第四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的解纷组织建设
- 第一节 民间性社会调解组织建设
- 第二节 行政性纠纷化解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司法关联型纠纷解决组织建设
- 第五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的机制构建与相互衔接问题
- 第一节 非诉解纷机制的类型及各自优势
- 第二节 诉讼与非诉解纷机制的程序衔接
- 第三节 调解与诉讼的衔接机制
- 第四节 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机制
- 第五节 调解与公证的衔接机制
- 第六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中的保障体系
- 第一节 健全多元立体的经费保障体系
- 第二节 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人才保障
- 第三节 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信息化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法》(建议稿)
- 附录2 国内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