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3千字
字数
2017-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穷究天人之故,国学大师张岱年独创性哲学思想力作。
内容简介
《天人五论》是张岱年先生于1942至1948年间撰写的哲学理论著作,包括《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天人简论》五篇。其中,《哲学思维论》论述哲学的性质、哲学命题的意义以及辩证法的基本原则,《知实论》从感觉经验推证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事理论》论述事物与规律的关系,《品德论》论述价值的标准与道德理想的基本准则,《天人简论》则综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该书是张先生重要学术代表著作之一,标志着其 “综合创新”的“新唯物论”哲学理论体系正式形成,也是张先生自己所钟爱的“驰骋独立思考”、“探索真理与至善”之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张岱年全集(增订版)总书目
- 《张岱年全集》(增订版)出版说明
- 本卷编校说明
- 近三年来所写三稿之说明
- 《真与善的探索》自序
- 哲学思维论
- 自 序
- 第一章 哲学之职分
- 一、哲学之基本特征
- 二、哲学系统与理论探索
- 三、哲学系统之不同类型与最真确的哲学
- 四、哲学与实证科学
- 第二章 哲学命题之意谓
- 一、命 题
- 二、命题之类别
- 三、基本命题
- 四、意谓之准衡
- 五、真妄与正谬
- 六、哲学之命题
- 第三章 基本的思想方法
- 一、形式逻辑与方法论
- 二、形式逻辑
- 三、归纳法
- 四、辩证法
- 五、逻辑以外之方法
- 第四章 辩证法之主要原则
- 一、唯物的辩证法与唯心的辩证法
- 二、辩证法之基本概念
- 三、辩证法之基本原则
- 四、辩证法之基本要求
- 五、辩证法诸原则之推衍
- 六、辩证法原则之性质
- 第五章 辩证法之运用
- 一、运用辩证法应注意之事项
- 二、历程诸要素之关系之类型
- 三、辩证法与演绎归纳之关系
- 四、辩证法与解蔽
- 第六章 体验,解析,会通
- 一、逻辑、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
- 二、哲学思维之特点
- 三、体 验
- 四、解 析
- 五、会 通
- 六、哲学之修养
- 知实论
- 自 序
- 第一章 知识中之可疑与不可疑
- 一、人的知识
- 二、可疑者之解剥
- 三、知识中之不可疑
- 四、原 给
- 五、感相与感相关系
- 六、感景与感征
- 七、感景之分野
- 八、原给与能所分别
- 第二章 能知与所知
- 一、感相之现与逝
- 二、心与感官
- 三、感 境
- 四、感相之外在所待
- 五、外在所待之延续
- 六、自我与外在事物
- 七、能所关系
- 第三章 感相与事物
- 一、由感相论事物与由事物论感相
- 二、感相之有与事物之有
- 三、感相之变异
- 四、事物感相与影像感相
- 五、感相之内缘成分与外缘成分
- 六、感相与外在事物之关系
- 七、外在事物之本来容状
- 八、感相之空时与事物之空时
- 九、感相在自然中之位置
- 十、感觉之诸要素之层次
- 第四章 众知者与其共同世界
- 一、外界实在之问题
- 二、何谓实在
- 三、他身与他心
- 四、由我推人与由人推我
- 五、他事与他物
- 六、生活实践为外界实在之证明
- 七、内外之互参
- 八、众知者之共同世界
- 九、怀疑与独断
- 事理论
- 自 序
- 第一章 实 有
- 一、凡有与实有
- 二、凡有之区畛
- 三、实有与存在
- 四、事
- 五、历 程
- 六、相
- 七、理
- 八、性
- 九、物
- 十、我
- 十一、关 系
- 十二、道
- 十三、有待与无待
- 十四、体 用
- 十五、无
- 十六、真
- 十七、大一与天
- 十八、究竟与最究竟
- 第二章 事物与空时
- 一、事与物
- 二、事素、事象、事实
- 三、物体之层次
- 四、气
- 五、机 构
- 六、物物之相关
- 七、功 能
- 八、事物之位置
- 九、天秩与天序
- 十、空间与时间
- 十一、空时一体
- 十二、宇 宙
- 第三章 延续与变化
- 一、过去、现在、未来
- 二、永 延
- 三、究竟之生生
- 四、变 化
- 五、动
- 六、物之多类
- 七、物之等级
- 八、新
- 九、创 造
- 十、进步与发展
- 十一、大 化
- 第四章 关系与关联
- 一、关系与关系事实
- 二、关系之基本类别
- 三、单关系与合关系
- 四、个体关系之类别
- 五、因果关系
- 六、全分关系
- 七、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
- 八、一与多
- 九、自同与殊绝
- 十、关 联
- 十一、具象与抽象之层次
- 第五章 理与性
- 一、常
- 二、理
- 三、形 式
- 四、共 相
- 五、性
- 六、自性与属性
- 七、简性与赜性
- 八、尽 性
- 九、性之联系
- 十、元性与大理
- 十一、性之性与理之理
- 第六章 可能与必然
- 一、性与性之诸联系
- 二、可 能
- 三、新可能
- 四、必 然
- 五、不可能或必不然
- 六、因 果
- 七、联因与独因
- 八、一因多果与多因一果
- 九、互为因果
- 十、因果联串及其互涉
- 十一、自足系统与非自足系统
- 十二、所以然与所然
- 十三、偶 然
- 十四、前定与不测
- 第七章 两一与反复
- 一、同 异
- 二、对 立
- 三、对立的统一关系
- 四、宇宙中之基本对立
- 五、事物之内在矛盾
- 六、反 复
- 七、变化之根源
- 八、乖违与和谐
- 第八章 事理之关联
- 一、理之界域
- 二、理之实虚与类之有无
- 三、泛 在
- 四、理之层次
- 五、理与无名之朴
- 六、事理孰为根本
- 七、理在事上与理在事中
- 品德论
- 自 序
- 第一章 悬衡(价值与当然)
- 第二章 诠人(生存与理想)
- 第三章 辨命(自由与必然)
- 第四章 序德(人群与道德)
- 天人简论
- 自 序
- 一、天人本至
- 二、物统事理
- 三、物源心流
- 四、永恒两一
- 五、大化三极
- 六、知通内外
- 七、真知三表
- 八、群己一体
- 九、人群三事
- 十、拟议新德
- 人名索引
- 书篇名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