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内容简介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凡例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四十四章
  • 第四十五章
  • 第四十六章
  • 第四十七章
  • 第四十八章
  • 第四十九章
  • 第五十章
  • 第五十一章
  • 第五十二章
  • 第五十三章
  • 第五十四章
  • 第五十五章
  • 第五十六章
  • 第五十七章
  • 第五十八章
  • 第五十九章
  • 第六十章
  • 第六十一章
  • 第六十二章
  • 第六十三章
  • 第六十四章
  • 第六十五章
  • 第六十六章
  • 第六十七章
  • 第六十八章
  • 第六十九章
  • 第七十章
  • 第七十一章
  • 第七十二章
  • 第七十三章
  • 第七十四章
  • 第七十五章
  • 第七十六章
  • 第七十七章
  • 第七十八章
  • 第七十九章
  • 第八十章
  • 第八十一章
  • 引用书目
  • 附录
  • 略论《老子》的思想
  • 道论
  • 政治论
  • 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由这篇列传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楚人,依汉代姓名连用的习惯,可名为李耳,字聃,先秦典籍中多称为老聃。老子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的史官。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老子劝其去除骄气与多欲。盖指孔子尊德似骄人,欲道之行似多欲,这些都与老子的主张不合拍,故而建议去除。孔子评价老子似龙而不能知,不似鸟、鱼、兽可知而有可服之。两者是不同道之人,相见不能相合。老子见周室衰微而离开,出关时为关尹喜所强,乃著书上下篇,即是今见《道德经》(后习称《老子》),之后老子就不知去向了。尽管老子生平不可确知,但相传战国时代魏国将领李宗是老子之子,西汉胶西王刘卬的太傅李解是老子八代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道德经》的四个要点

      老子在《道德经》里大致讲了四件事:“道” 是什么、圣人(领悟了道的统治者)应该如何治国、圣人如何为人处世,和老子对世道的抱怨。老子第一个核心论点,是解释道是什么。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在对道的解释上,老子的用语深奥的居多,浅显的居少,很让人伤脑筋。总的来说,老子是希望拔高大家的思维层次,不要总是停留在事物嘈杂喧闹的表面,而要看到更深层、更宏观的底层规律。同时老子也在这部分指出了,一些近代符号学的内容。语言是思考的工具。词汇一开始是用来描述现实事物的,但用得久了以后,人们忘记了丰富多变的现实世界,反而把词汇当成了真实。比如一说到苹果,很多人脑子里会出现,一个红彤彤水灵灵的苹果。但我们去菜市场很看,符合我们预想的 “标准苹果” 根本不存在,有些是叶子黄了,有些是果肉干了、花纹乱了...... 总之就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老子通过辨 “万物” 和 “名” 的关系,帮助人们思考现实世界和抽象词汇的区别,从而在现实世界中,做出更合理的选择。老子第二个核心论点,是圣人应该如何治国。总的来说,这是个看上去不像圣人的圣人。通常人眼里的好国君,应该是高瞻远瞩、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救国救民的这种。但我感觉老子对这些国君评价都不高,他更希望国君能无为而治。老子看中人们天生的禀赋,其实原始人也知道要照顾同伴,父慈子孝之类的好品质,而且也这么做了。反倒是文明时代,各种高大上的价值吹了一地,把大家弄得头昏目眩后,大家连很基本的事情都不会做了。统治者做事,总是有为而治,总是要人民按他提倡的方式去生活。但再高明的统治者,能百分百确定自己想对了吗?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见得功高于过吧。更何况老子身处乱世,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喜好,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事情做得太多,老子对作为的悲观,就更值得理解了。老子第三个核心论点,是圣人如何为人处世。这里老子用了很多浅显的例子,让大家意识到好的统治者,处事方式更大家想的都不一样。比如怎么判断一座房子建的好不好呢?通常大家看的是墙壁、装饰、造型…… 这些用人力做出来的部分。但老子提醒我们,一个房子最重要的,反而是虚无的空气。房子再好,也是用来住的,里面没有空心,这就是个假房子。在这部分应该是最好懂的,老子举的例子都很生活化。比如房子、婴儿、车轮、水、天地。总的来说,这是个随和而智慧的人,没有什么高光镜头,也不说什么惊天言论,只是做一些真正能让百姓幸福的事。就像水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天地无声无息地让万物生长。具体一点的案例,很像韩剧《请输入关键词:www》里的 brain。老子第四个核心论点,是老子对世道的抱怨。作为一个看到世间真相的人,往往不能被世人理解。道德经里的很多内容,如果放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肯定会被冲得稀巴烂。愚民政策、伤风败俗肯定是跑不掉的了。当然老子的原意是好的,但大众没有那个精力和能力去理解全貌,大众只需要一个靶子,去发泄心里的愤懑。老子在第二十章,用了一段很诗意的文字,去描述智者的生存处境。说实话,那种落寞而倔强的样子,很像柏拉图在洞穴之喻里对自己的描述。这两位同样追求真实,同样追求不能被世人理解的理想社会的智者,也许在天国会有一番精彩的辩论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功利是本欲,无为但求心。

        老子认为,明辨是非是万恶之源,鼓吹圣人无为,训诫百姓也不要变聪明,他的逻辑很清楚,混沌确实可以带来惬意的幸福,但人性显然让他失望了,看看科学与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家宁愿要一个卷卷不息的疯狂世界,也绝不愿回到母体做一个幸福的糊涂蛋。当然,躺平青年和佛系青年是老子的忠实粉丝,他们用实践告诉我们,世界或许会越来越发展,进步,但美好从来是向后而不是向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