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掌舵万亿级资产的资深机构投资者20年行业视角,发掘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曾在险资与券商担任高管,在行业浸润20余载。曾经驾驭的资产规模达到万亿,管理过千余人的团队。科班出身、对行业的深刻研究,以及与上市公司的接触,使他在投资中有清晰的脉络,降维打击,获取超额收益。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这些思想整理为一幅人人都可以读懂的投资思维导图。这幅思维导图对于投资的核心意义,如何应对市场波动,都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而这是普通投资者在自己的投资经验中难以获得的洞察。作者还从企业的视角,从商业模式真正洞悉了公司的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真实关系。从周期、硬科技、滚雪球模式等角度,将公司分类。

但这也不是一本空谈理论的书,作者的目标很明确,十年十倍股。而本书的思维导图,既是整理投资思想的脉络,更是实现财富的路线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关于本书
  • 作者简介
  • 推荐序一 投资成功的思维逻辑
  • 推荐序二 积极投资管理人的叙事
  • 序言
  • 第一部分 投资的逻辑
  • 第1章 投资的原点
  • 原力是思维原点
  • 投资能力是控制风险最好的工具
  • 扩大能力的舒适区
  • 不赚能力圈以外的钱
  • 第2章 认识市场波动
  • 风险并非源于波动,它只是策略与现实的背离
  • 波动是成本:投资即使做对方向,波动也让目标难以实现
  • 投资时间过短,只能赚了个寂寞
  • 与波动共舞:以消费类公司投资为例
  • 第3章 投资组合与投资风险
  • 投研团队是分散风险的双刃剑
  • 分清鸡蛋、鸭蛋、鹅蛋:标准正确才能真的分散风险
  • 基金专家系统为什么能战胜风险
  • 第4章 正确认识估值
  • 格雷厄姆式投资:“便宜就是硬道理”的时代过去了
  • 巴菲特最初的实践: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 中国股市的便宜货不多
  • 过去11年,成长股完胜价值股
  • 成长股估值:高但有逻辑支持
  • 当前成长股估值具有合理性:新业态颠覆估值模式
  • 估值过高的消费股,相当于争抢煮熟的豆子
  • 高周期股:估值不重要,关键还是对周期的把握
  • 第二部分 十年十倍股地图
  • 第5章 寻找十年十倍股
  • 十倍股地图:美国和中国十年十倍股的行业分布特征
  • 寻找十倍股:滚雪球而不是滚铁环
  • 十倍股不能只看行业需求爆发
  • 第6章 硬核科技公司
  • 一招鲜,吃遍天:研发型科技公司颠覆性创新
  • 研发+重资本投入:摩尔定律与弯道超车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埃隆·马斯克与特斯拉的启示
  • 英特尔和英伟达:领先者的狂奔和追赶者的“弯道超车”
  • 在“平的世界”里: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结合造就横空出世的颠覆者
  • 第7章 滚雪球:消费、服务赛道
  • 不容易被变革所颠覆的稳定坡道
  • 招商银行的标杆富国银行:战略定位决定长期价值
  • 长赛道: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行业具备长期的增长能力
  • 湿的雪:分散的行业竞争格局
  • 消费行业的新趋势:重构与解构
  • 第8章 泥石流:新商业模式公司
  • 客户即价值:跨界新物种的八爪鱼增长模式
  • 新商业模式不是雪球,是泥石流
  • 亚马逊:2367倍涨幅,商业模式制胜
  • 台积电: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最值钱的
  • 第9章 周期股:永远的周期
  • 周期类公司,强者恒强
  • 马士基:航运霸主在波动中发展
  • 壳牌:把握石油周期的逆袭者
  • 第三部分 捕捉十年十倍股的渔网和鱼竿
  • 第10章 宏观情景分析:抓住“下网”高周期性行业的时机
  • 情景分析法的由来
  • 凯利公式与宏观情景判断:胜率与赔率
  • 凯利公式在投资中应用的例子
  • 高周期性投资:胜率是多次反复磨炼出的能力
  • 第11章 掘金泥石流:建立在商业模式优势之上的渔网
  • 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背后的动力
  • 商业模式识别:有比没有好
  • “轻资产”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推动“飞轮”转动
  • 高维打击低维:商业模式代际差
  • 同一维度的商业模式:不同生态的对决
  • 长期价值:大象也可以跳舞
  • 第12章 滚雪球的钓竿:消费趋势与品牌消费时代
  • 把握人口结构变迁、收入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 品牌的集中度提升是消费品投资的趋势
  • 全球化和代际消费习惯是中国消费品价值提升的核心
  • 人和团队是消费类公司的核心驱动力
  • 财务指标要结合公司基本面因素综合使用
  • 认知的认知:突破第一层认知的围栏
  • 跨区域和差异化能力:经常被低估的认知盲区
  • 好公司摔跤的时候往往是最好的时机
  • 第13章 硬科技:高风险下的精准撒网
  • 馅饼和陷阱
  • 投资未来大趋势
  • “硬科技”需求是冰山可见的部分,不可见的部分才是关键
  • 量化思维:发现种子选手的筛子
  • 硬科技:相同背景专业团队比较容易成功
  • 总结:技术就是王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