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乌合之众》深刻剖析群体心理,阐述群体行为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一经问世,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自序
  • 引论:群体时代
  • 第一卷 群体心理
  • 第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
  • 第二章 群体的情感和道德
  • 第一节 群体是冲动、多变和易怒的
  • 第二节 群体易接受暗示和易受骗
  • 第三节 群体情感之夸张、简单
  • 第四节 群体之专制、独裁和保守
  • 第五节 群体之道德
  •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理性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 第一节 群体之观念
  • 第二节 群体之推理能力
  • 第三节 群体之想象力
  • 第四章 所有群体信仰的宗教形态
  • 第二卷 群体的主张和信念
  • 第一章 产生群体观念和信念的间接因素
  • 第一节 种族
  • 第二节 传统
  • 第三节 时间
  • 第四节 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 第五节 教导和教育
  • 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 第一节 映像、词语和套话
  • 第二节 幻象
  • 第三节 经验
  • 第四节 理性
  • 第三章 群体的领袖以及他们说服人的方式
  • 第一节 群体之领袖
  • 第二节 领袖说服人的方式:断言、重复和感染
  • 第三节 声望
  • 第四章 群体之信念和主张的变化局限性
  • 第一节 坚定的信念
  • 第二节 多变的群体观念
  •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和特征
  •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 第一节 杂性群体
  • 第二节 纯性群体
  • 第二章 作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 第四章 选民群体
  • 第五章 议会中的群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来互联网不是戾气太重,而是杂性群体聚集带来的认知能力下降。

    原来互联网上并不是戾气太重,而是杂性群体过度聚集带来的认知能力下降。为什么身边的人,大多谦逊有礼,而且认知也非常正常。不说是思维敏捷吧,最起码有礼有节且逻辑自洽。而且绝大多数人情商在线,不会看不出眉眼高低。可为啥一到了网络上,就突然变得极端、偏执、暴躁易怒还口无遮拦、充斥戾气呢?除了没有物理空间的区格、不用承担后果外,更多的是找到了同类,形成了杂性群体的乌合之众。我们中国人对 “杂” 这个字有点敏感,尤其杂性这样的词会让人往杂种这个贬义词上联想,所以先得解释一下。在古斯塔夫先生的这本《乌合之众》里把乌合之众的群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共同派别、共同职业、共同阶层而形成的群体称为纯性群体,而只是基于某个偶然事件组合在一起的群体,身份、职业、阶层、认知均不相同,这类群体称为杂性群体。举个简单的例子,五一期间受到 “淄博烧烤” 引诱,去淄博游玩的群体,就属于杂性群体。无论在地域、年龄、学识、职业全都不同,可到了淄博后,被淄博的服务热情点燃,从而坚定的替淄博宣传,其实这个行为就是杂性群体的行为。所以,这个词汇并没有贬义,只是书的译者翻译过来的一个命名词汇,千万别误解。但是,虽然这个词汇本身没有贬义,但是当一个杂性群体形成,往往就会降低整个群体的判断力,也会因为认知的偏激,放大群体之恶。这个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能想到的例子没几个是政治正确的,书里面提到的例子也都过于血腥。聊聊这本书吧。这本书写于 1895 年,时年八国联军还没进北京,戊戌变法还在酝酿当中,中国还是处于大清统治下的 “老大帝国”,所以在书里古斯塔夫先生才说 “中国就是一个僵化无法变革的国家”。那么这本一百多年前的书还值得读吗?我觉得太值得了。不但值得读,而且还值得反复阅读。虽然用现代科学的视角观看,这更像是靠归纳法写的书,不是什么定理。然而书里面总结的杂性群体的形成方式,背后的原理,以及群体成型后带来的各种表象,这一百多年过去了,人类文明的行事方式似乎没有任何改进。不分国别,不分意识形态,不分地域,不分科技水平,除了表现方式和形成渠道有所更改外,其他属性一如既往。读完这本书,反观现代社会的种种乱象就明白它形成的缘由了。而且大概率能推测出未来可能的演化方向。当然,看懂了也未必夺得开,有底线的你也不一定能做到同流合污,但总会落个死的明白不是。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正如作者所说,为了获得归属感,人们湮没自己的个性,只能随波逐流。这在社会中难以避免,太多的人为了获得安全感而盲目从众了。正如许多的网暴事件,人们盲目跟风,不去思考,不辨真假,不顾后果,情绪化地发表言论。以至于当出现严重的后果时,也觉得大部分人都这么说,内心并无多大愧疚感。“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和低智商。” 群体的 “无异议” 真的很可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