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1千字
字数
201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类的发展全靠企业家精神!重新思考企业运行的逻辑,构建企业家为中心的企业理论,把脉国企改革的历史与现实,寻路中国未来的方向。
内容简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企业改革将何去何从?有什么原则我们必须要遵守?有什么陷阱我们必须要跃过?在过去三十余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们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而现在,我们在哪里?方向又在哪里?我们能否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子孙,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未来?
观三十余年改革风云,凝二十余载研究心血。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怀忧国忧民之心,以自由市场为理念,以企业理论为刀笔,以产权制度为切口,深入剖析改革症结,终成一家之言。要理解当代中国,理解国企改革的历史、本质以及未来的方向,本书是必读作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第三版序言
- 重印序
- 前言
- 企业家与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 一、股份制与企业家职能的分解
- (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还是企业家职能的分解?
- (二)是所有权的否定还是所有权表现形式的变化?
- (三)是“满意利润”还是“最大利润”?
- (四)是非股份化还是资本供应的专业化?
- (五)仅仅靠“事业心”就能保证职业经理成为企业家吗?
- 二、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家不可能定理
- (一)政企分开的不可能性
- (二)所有权约束的无效性
- (三)解决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不可能
- (四)预算约束硬化的不可能
- (五)经营者与职工制衡关系的不可能
- 企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 一、引言
- 二、企业的契约理论(Ⅰ):交易费用理论
- (一)“间接定价”理论
- (二)资产专用性理论: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 三、企业的契约理论(Ⅱ):代理理论
- (一)团队生产理论:道德风险与代理成本
- (二)委托一代理理论
- (三)证券设计理论
- 四、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 五、企业的管理者理论
- 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 七、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 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
- 一、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
- 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法
- 四、委托—代理理论与赫姆斯特姆的团队理论
- 五、结束语
-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 一、分析框架:公司治理结构在资本主义企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 (一)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的起源和资本雇佣劳动
- (二)股份公司的起源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 (三)资本结构和破产机制
- (四)小结
-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
- (一)引言:国有企业最严重的代理问题在于政府官僚
- (二)经理承包责任制是如何提高经理的短期激励的?
- (三)以国有股为主导的公司化改革能否解决经营者选择问题?
- (四)为什么破产不能有效地约束经理?
- 三、结论:民营化是唯一出路
-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 一、关于国有资产经营战略的调整
- (一)国有资产经营形式:股权与债权
- (二)关于国有企业的分类处理
- (三)关于授权经营和委托经营
- (四)关于分级所有
- 二、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三、关于作为投资主体的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一)投资主体的职能与性质
- (二)投资主体的组建
- (三)投资主体的资金来源与运用
- 四、关于委托经营机构
- 五、关于国有资产收益的处置
- 从资本结构看国有企业的重组
- 一、资本结构和企业破产的理论
- 二、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三、关于企业重组的几个具体问题
- 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
- 一、引言
- 二、一个例子
- 三、数学模型
- (一)帕累托最优兼并区间
- (二)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合一的情况
- (三)股份公司之间的兼并
- (四)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
- (五)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兼并
- 四、模型的应用和政策含义
- 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
- 一、李—栗—张模型的一个非技术性概括
-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解释
- 三、结论
- 非对称信息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 一、信息非对称如何限制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 二、企业家为什么要限制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 三、公司的最优融资顺序
- 四、关于风险资本
- 五、中国经济的民营化
- 从非对称信息看公司融资与资本市场
- 一、非对称信息与公司融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
- 二、声誉机制与公司融资
- 三、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 四、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问题
- 五、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 附录
- 产权约束与企业改革
- 资本市场与产权变革
- 全球微观经济机制的调整与中国的选择
- 一、全球微观经济体制调整的四个特征化事实
- 二、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的竞争
- 三、为什么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
- 四、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两种选择:回到垄断或民营化
- 五、政府不要认为自己比老百姓聪明
- 六、民营化的三个逻辑解释
- 七、企业要注意多样化经营的副作用
- 八、“资本经营”不是家常饭
- 九、假如全中国注册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 十、我为海尔担忧
- 十一、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何处去?
- 只有“国退民进”,才有经理人市场
- 民营化是“被逼出来的”
- 衡量改革的标准
- 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 改制的第一危险是政府侵吞私人资产
- 不能因为有资产流失就终止改革
- 要强调改革的时间价值
- 学者还需要独立于大众的情绪
- 国有主导无公平竞争可言
- 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比多交利润更有意义
- 何不让电话用户成为电信的股东?
- 移动电话资费偏高非常明显
- 取消初装费不很重要,关键要设计合理的收费方案
- 价格制定: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
- 电信国有:成本与收入解不开的死结
- 让用户成为电信公司的股东
- 未来10年经济改革要做的三件事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