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本套书聚焦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本册是第二卷。

内容简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本书将全面阐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与经验教训,系统展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进程中的理论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 序
  • 导 论
  • 第一章 《共同纲领》的颁布与新中国的成立
  • 一、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设想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 三、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 四、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与“不要四面出击”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 一、 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
  • 二、 对新中国社会性质和特征的判断
  • 三、 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
  • 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展开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 一、 意识形态领域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
  • 二、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 三、 《毛泽东选集》和马列著作学习运动
  • 四、 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四章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三、 “三大改造”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
  • 四、 对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创新
  •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推进
  • 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六章 “第二次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任务
  • 一、 “以苏为鉴”与“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 二、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战略构想
  • 第七章 中共八大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一、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中共八大的召开
  • 二、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多方面探索
  • 三、 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
  •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思想
  • 二、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显现
  • 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 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两种倾向及其变化
  • 一、 反右派斗争与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
  • 二、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三、 纠“左”的初步努力及其成果
  • 四、 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
  • 第十章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 一、 调查研究与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 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巩固
  • 三、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 一、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 二、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 三、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理论的发展
  • 四、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多方面发展
  • 第十二章 外交方针的调整与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纷争
  • 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二、 中苏分歧的缘起
  • 三、 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论战
  •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大曲折
  • 一、 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状况的重新估计
  • 二、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及其教训
  • 三、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及其后果
  • 四、 “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失误
  • 第十四章 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趋向的不懈努力
  • 一、 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艰难发展
  • 二、 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 三、 1975年的全面整顿
  • 结束语
  • 后 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