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62千字
字数
2019-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纪实经典。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把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历程概括为三句话: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红色的起点》,打破这久久的沉寂,成为第一部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实长篇;
作者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通过《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国共两党的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以及周恩来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作者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毛泽东与蒋介石》之中。
目录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
- 版权信息
- 序
- 序章 追寻
- 红色“福尔摩斯”出了好点子
- 《往矣集》记述了如烟往事
- “恒昌福面坊”原来是块宝地
- 毛泽东、董必武投来关注的目光
- 美国发现中共一大文献
- 在苏联找到了俄文稿
- 第一章 前奏
- 出现在奥地利的神秘人物
- 列宁委派他前往中国
- “马客士”和“里林”名震华夏
- 《新青年》“一枝独秀”
- 蔡元培“三顾茅庐”
- 群贤毕至北京大学
- 初出茅庐的“二十八画生”
- 大总统的午宴被“五四”呐喊声淹没
- “新世界”游艺场蹿出黑影
- 骡车载着奇特的账房先生去天津
- 第二章 酝酿
- 鲜为人知的“俄国共产党华员局”
- 来自海参崴的秘密代表团
- 乔装“新闻记者”访问李大钊
- 三益里的“四支笔”投奔陈独秀
- 渔阳里石库门房子中的密谈
- 张东荪和戴季陶抽身离去
- 陈望道“做了一件大好事”
- 添了一员虎将
- 作家茅盾加入了“小组”
- 陈独秀出任“小组”的书记
- 第三章 初创
- “S.Y.”和它的书记俞秀松
- 新渔阳里6号挂起魏碑体招牌
- 刷新《新青年》,与胡适分道扬镳
- 跟张东荪展开大论战
- 《共产党》月刊和《中国共产党宣言》
- 穿梭于京沪之间的“特殊学生”张国焘
- “亢慕义斋”里成立了北京小组
- 罗章龙和刘仁静加入北京小组
- 第四章 响应
- “毛奇”和新民学会
- 蔡和森从法国给毛泽东写来长信
- “何胡子是一条牛”
- 湖北出了个董必武
- 陈潭秋、包惠僧加入武汉小组
- 山东的“王大耳”
- 水族青年邓恩铭
- 斯托诺维奇在广州找错了对象
- 北大三员“大将”南下羊城
- 陈独秀在广州建立小组
- 周佛海其人
- 周恩来赴法寻求真理
- 赵世炎加入旅法小组
- 第五章 聚首
- 维经斯基圆满完成来华使命
- 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 张太雷出现在伊尔库茨克
- 共产国际三大在克里姆林宫举行
- 密探监视着来到上海的马林
- 尼克尔斯基之谜终于揭开
- “二李”发出了召开一大的通知
- 15位代表聚首上海
- “北大暑假旅行团”住进博文女校
- 查清中共一大开幕之日
- 第六章 成立
- 法租界贝勒路上的李公馆
- 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幕
- 一番又一番的激烈争论
- 密探突然闯入会场
- 子夜作出紧急决定
- 大东旅社发生凶杀案
- 匆匆转移嘉兴南湖
- 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
- 陈独秀返沪出任中共中央局书记
- 中共二大在上海辅德里召开
- 国共携手建立统一战线
- 中共三大的主题是国共合作
- 第七章 锤炼
- 有人前进,也有人落荒
- 王尽美积劳成疾,心力交瘁
- 李大钊从容就义绞刑架
- 张太雷血染羊城
- 李汉俊遭捕后当天即被处决
- 邓恩铭“不惜唯我身先死”
- 何叔衡沙场捐躯
- 杨明斋死因终于大白
- 马林死于法西斯屠刀
- 陈独秀凄风冷雨病殁江津
- 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新疆
- 沦为巨奸,陈公博千夫所指
- 卖国求荣,周佛海呜呼狱中
- 维经斯基花甲之年病逝莫斯科
- 李达在“文革”中蒙难
- 董必武“九十初度”而逝
- 毛泽东离世震撼世界
- 陈望道脱党又重新入党
- “栖梧老人”原来是包惠僧
- 张国焘冻死于加拿大养老院
- 车祸使刘仁静丧生
- 终于找到尼克尔斯基的照片
- 尾声 中国共产党历程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版权信息
- 序
- 第一章 毛泽东之前
- “赤色人物”从上海涌向武汉
- 陈独秀的领袖地位动摇了
- 总书记“不光荣地结束”
- 瞿秋白崭露头角
- “火炉”里的紧急会议
- 瞿秋白取代了陈独秀
- 中共由右向“左”偏航
- 向忠发当上总书记
- 李立三日渐掌握实权
- 瞿秋白的复出和再度挨批
- 米夫和他的得意门生王明
- 王明成为中共新领袖
- “铲共专家”诱使顾顺章叛变
- 向忠发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
- 卢福坦想当总书记
- 24岁的博古出任中共中央负总责
- 第二章 井冈风云
- 历史老人并未偏爱毛泽东
- 农民运动的“王”差一点被处死
-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捐躯沙场
- 当革命的“山大王”
- 收编“绿林”袁文才
- 毛泽东智服王佐,进军井冈山
- 受到打击,毛泽东成了“民主人士”
- 朱德和毛泽东胜利会师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历
- 游击战“十六字诀”的诞生
- “打败江西两只羊”
- “永新一枝花”贺子珍
- “钦差大臣”瞎指挥
- “黄洋界上炮声隆”
- 藏在伞把里的《井冈山的斗争》
- 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
- 毛泽东提出“围魏救赵”之计
- 井冈山在风雪中陷落
- “红军舞龙头,白军耍龙尾”
- 毛泽东和彭德怀“第二次握手”
- 误杀袁、王使井冈山得而复失
- 第三章 驰骋赣南
- 毛泽东承受落选和疾病双重压力
- 李立三、周恩来、陈毅在沪起草“九月来信”
- 失去毛泽东的红四军打了大败仗
- 复出的毛泽东着力整顿红四军
- 毛泽东写长信批评了林彪
- 毛泽东“春风得意”驰骋赣南
- 李立三猛烈抨击毛泽东
-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 伪造的毛泽东亲笔信差一点儿惹起大祸
- 从上海派来中央“三人团”
- “横扫千军如卷席”
-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 第四章 瑞金浮沉
- 红都瑞金盛大的“提灯游行”
- 毛泽东在赣南会议又遭“批判”
- 周恩来成为中央苏区最高首长
- 毛泽东“退隐”东华山
- 赣州之败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言
- 毛泽东改“北上”为“东征”取得大胜
- 经周恩来力争,毛泽东恢复总政委要职
- 前方和后方首脑为毛泽东产生严重分歧
- 毛泽东在宁都被剥夺军权
- 遭罢官的毛泽东在汀州休养
- 博古从上海来到瑞金
- 罗明成了毛泽东的“替罪羊”
- 挨整的“毛派”
- “就要使毛泽东威信扫地”
- 毛泽东被架空了
- 第五章 艰难岁月
- 蒋介石坐镇庐山
- 博古也请来了德国“高参”
- “独立房子”的主人
- 公审萧劲光引起的争执
- 福州南校场升起“反叛之旗”
- 红都瑞金在大兴土木
- “崽卖爷田心不疼!”
- 毛泽东“病休”在会昌
- 张闻天跟毛泽东在大樟树下倾心而谈
- “红色华佗”星夜兼程为毛泽东急诊
- 第六章 长征途中
- “三人团”决策西征
- “鸽子飞了!”
- 惊动了正在北平协和医院休养的蒋介石
- 蒋介石查明了“萧克旧径”
- 鲜血染红了碧绿的湘江
- 毛泽东说:“要讨论失败的原因!”
- 毛泽东在“飞行会议”中重新崛起
- 黎平政治局会议支持毛泽东
- 李德终于“靠边站”了
- 心慌意乱的王家烈
- 飞渡天险乌江
- 第七章 遵义曙光
- 诈开城门智取遵义
- 国民党得到“毛泽东当主席”的情报
- “毛、张、王”同住古寺巷
- “柏天顺”酱园的小楼成了纪念地
- 逐步查清历史的“黑角”
- 对遵义会议20位出席者的考证
- 正报告·副报告·反报告
- 毛泽东发射“重磅炮弹”
- 博古和李德陷入四面楚歌
- 张闻天接替博古成为中共负总责
- 冒雨倾听传达遵义会议决议
- 红军又成了“朱毛红军”
- 新的“三人团”
- 遵义会议和毛泽东的名字紧紧相连
- 第八章 党的领袖
- 陈云赴苏争得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
- 张国焘发起了严重挑战
- 林育英鼎力支持毛泽东
- “神仙”王明从天而降
- 季米特洛夫警告过王明
- 连王明也高呼“学习毛泽东”
- 张闻天不再在中共负总责
- 凯丰制订宣传毛泽东的计划
- 王稼祥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
- 邓拓编选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中共七大
- “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版权信息
- 序
- 小引 世纪棋局
- 第一章 最初岁月
-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 孙中山电催蒋介石赴粤
- 国民党“一全”大会冷落了蒋介石
- 毛泽东进入国民党高层
- 转眼间毛泽东跌入逆境
-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
- 毛泽东携妻回故里
- 蒋掌枪杆子、毛握笔杆子共事于广州
- 毛、蒋在国民党“二全”大会一起登台
- “政治新星”蒋介石处境不妙
- 蒋介石披起“红衣衫”
- 爆发“中山舰事件”
- 毛泽东头一回痛斥蒋介石
- 蒋介石果真“得步进步”
- 毛泽东专心于农民运动
- 蒋介石陷入国民党内部的群雄纷争之中
- 国共分别确立蒋介石、毛泽东为领袖
- 第二章 幕后密使
- 陕北小城保安成了红都
- “马夫”叶剑英潜入西安
- 毛泽东、张学良之间架起了热线
- 天主教堂里的彻夜密谈
- 毛泽东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 杨虎城曾两度申请加入中共
- 红色密使频访杨虎城
- 射向汪精卫的子弹帮了蒋介石的大忙
- 何香凝的裙和续范亭的血
- “波茨坦”号上奇特的“随员”
- 国共莫斯科密谈
- 肩负重任的“红色牧师”
- 在上海四马路暗中接头
- 毛泽东和蒋介石开始幕后对话
- 张子华穿梭于南京与陕北之间
- 筹划中的蒋介石、周恩来的秘密会谈
- 周小舟联络“姜府”和“龚府”
- “小开”架起新的国共之桥
- 潘汉年、陈立夫会谈于上海沧州饭店
- 蒋介石的“猛力进攻”和毛泽东的“决战动员令”
-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
- 第三章 西安斗智
- 刘鼎子夜急购干电池
- 华清池笼罩着紧张气氛
- 张、杨终于发出扣蒋令
- 九秩老人张学良回首当年
- “先礼”不成,这才“后兵”
- 古城西安沸腾了
- 毛泽东笑谓“元凶被逮,薄海同快”
- 南京衮衮诸公各抒己见
- 毛泽东提出公审蒋介石
- 宋美龄急派端纳飞赴西安
- 红军先声夺人:占领延安
- 周恩来成为“西安之谋主”
- 拘押之中的蒋介石
- 中共、张、杨结成“三位一体”
- 苏联否认“莫斯科魔手”
- 斯大林反对“倒蒋”
- 毛泽东改变了对蒋策略
- 中共定下“和平解决”“放蒋”方针
- 宋美龄终于飞往“虎穴”
- “三位一体”和二宋谈判
- 阔别十年,蒋介石、周恩来晤谈于一室
- 圣诞节的“最大赠礼”
-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圣诞之夜都未合一眼
- 毛、蒋对西安事变作了“书面对话”
- 第四章 再度合作
- 蒋介石又在演戏
- 审张、赦张、幽张
- 密使又活跃起来
- 周恩来、顾祝同西安会谈
- 曲里拐弯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 蒋介石和毛泽东讨价还价起来
- 西子湖畔蒋、周会谈
- 毛泽东笑谈“换帽子”
- 枪林弹雨突然朝周恩来袭来
- 蒋介石居然要毛泽东“出洋”
- 蒋介石、周恩来庐山会谈
- 蒋介石密邀毛泽东赴南京
- 中共首脑聚集洛川私塾窑洞
- 国共终于第二次合作
- 第五章 并肩抗日
- 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抗日中分工合作
- 蒋介石在上海血战日军
- 毛泽东再度成为“游击专家”
- 南京陷落于一片血海之中
- 毛泽东以“齿病”婉拒蒋介石之邀
- 毛泽东致信蒋介石盛赞其抗日精神
- 毛泽东战胜了分庭抗礼的王明
- 汪精卫突然出走河内
- 第六章 皖南突变
- 蒋介石着手“溶共”
- 毛泽东坚决拒绝“溶共”
- “摩擦”成了最流行的政治术语
- 毛泽东以“有理、有利、有节”为反“摩擦”方针
- 周恩来摸透了蒋介石的脾气
- 蒋介石“三喜临门”
- 你发《皓电》,我来《佳电》
- 毛泽东和蒋介石眼中的叶挺
- 叶挺、项英先后掼“纱帽”
- 蒋介石下令解决“N4A”
- 蒋介石在圣诞节演了一幕轻喜剧
- 鲜血染红了皖南山林
- 叶挺军长身陷囹圄
- 项英之死迷雾重重
- 皖南事变引起蒋介石和毛泽东的论战
- 第七章 风云多变
- 国共关系陷入僵局
- 蒋介石想找台阶下台
- 毛泽东在参政会得了大面子
- 蒋介石夫妇笑宴周恩来夫妇
-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 毛泽东以“感冒”为由第四次拒晤蒋介石
- 蒋介石、林彪重庆谈判
- 共产国际的解散如同“新闻原子弹”爆炸
- 毛泽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共最高领袖
- 毛泽东抓住张涤非来了个“质问国民党”
- 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引起一番风波
- 蒋介石出席开罗“三巨头”会议
- 赫尔利邀毛泽东去重庆会晤蒋介石
- 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
- 对台戏: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全”大会
- 第八章 重庆谈判
- 毛泽东说“蒋介石在磨刀”
- 妙棋乎?刁棋乎?
- 各方关注延安枣园的动向
- 毛泽东决策亲赴重庆
- 毛泽东的八角帽换成了巴拿马盔式帽
- 枣园·桂园·林园
- 国共两巨头历史性的握手
- 初次会谈风波骤起
- 国共谈判在山城艰难地进行着
- 各方关注桂园“何先生”的行踪
- “毛诗”引起的“《沁园春》热”
- 毛泽东临别前山城突然响起枪声
- 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 毛泽东握别蒋介石
- 第九章 国共决战
- 《双十协定》只是“纸上的东西”
- 迷航的飞机泄露了蒋介石的“天机”
- 大规模内战正“不宣而战”
- 马歇尔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 紧张时刻发生紧张事件
- 毛泽东笑称蒋介石是“纸老虎”
- 毛泽东用林冲战略对付蒋介石
- 蒋介石为“光复中共赤都”兴高采烈
- 毛泽东笑谓胡宗南“骑虎难下”
- 蒋介石下令“通缉”毛泽东
- 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匪”
- 蒋介石步上中华民国总统宝座
- 大决战前夕双方摩拳擦掌
- 东北之败使蒋介石气得吐血
- 55万蒋军被歼淮海
- 古都北平在没有硝烟中交接
- 第十章 风卷残云
- 蒋介石“文胆”陈布雷之死
- 毛泽东和蒋介石新年对话
- 毛泽东斥责蒋介石求和是虚伪的
- 蒋介石忍痛宣告“引退”
- 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
- 毛泽东论蒋介石、李宗仁优劣
- 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受到冷遇
- 敏感时刻发生敏感事件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毛泽东通向李宗仁的“暗线”
- 蒋介石在上海差一点被活捉
- “紫石英号事件”震惊世界
- 国共之战已进入尾声
- 别了,司徒雷登!
- 五星红旗的诞生
- 毛泽东在北京主持开国大典
- 蒋介石对中国大陆的最后一瞥
- 杨虎城将军遇害
- 第十一章 隔着海峡
- 蒋介石只能实行第三方案
- 蒋介石对退往“美丽岛”作了周密部署
- 蒋介石迫使李宗仁让位
- 蒋介石反思失败的原因
- 美国政府既“抛蒋”又“弃台”
- 朝鲜的枪声使蒋介石喘了一口气
- 毛泽东的解放台湾和蒋介石的“反攻大陆”
- “克什米尔公主号”的迷雾
- 周恩来在万隆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 章士钊和程思远各负特殊使命
- 曹聚仁为北京和蒋经国牵线
- 蒋介石派出宋宜山密访北京
- 第十二章 未完的棋
- 万炮齐轰金门震惊了世界
- 金门成了毛泽东和蒋介石争斗的焦点
- 叶飞透露了炮击金门的内情
- 曹聚仁在紧张时刻出现在北京
- 戏剧性的炮击金门
- 毛泽东的经济政策失误使蒋介石幸灾乐祸
- 毛泽东笑谓李宗仁归来“误上贼船”
- 曹聚仁穿梭于北京—香港—台北
- “文革”狂潮时期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着手安排身后事
- 基辛格密访北京如同爆炸了原子弹
- 台湾被逐出联合国成了太平洋中的孤舟
- 尼克松眼中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 毛泽东派章士钊赴港“重操旧业”
-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垂垂老矣
- 蒋介石自知不起口授遗嘱
- 病危的毛泽东给华国锋写了“你办事,我放心”
- 邓小平和蒋经国继续着那盘没完的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