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杨苡先生启发我们:活得长不仅是越来越衰弱,也可能是越来越勇敢。

内容简介

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松花江上》,文明之火光焰不熄;

从西南联大到中央大学,记忆里依旧是年轻的身影——初见“文学偶像”巴金,大轰炸后满头灰土的闻一多,手杖点在石板路上嘀嘀笃笃的吴宓,“夸我们是勇敢少女”的恩师沈从文,还有滇水之边的月下谈心,嘉陵江畔的重逢与告别……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家族旧事
  • 发迹传说
  • 大排行、小排行
  • 父亲杨毓璋
  • 母亲徐燕若
  • “妨父”之名
  • 外面的世界
  • 又一次大变故
  • 天津搬家史
  • 大公主
  • 二姐
  • 亲爱的哥der
  • 四姐和二姨太
  • “吾姐”和罗沛霖
  • 姨太太们
  • 八叔和四哥
  • 老姨太与狗叔
  • 大姑妈与四姑妈
  • 姑姑杨丽川
  • 来凤
  • 潘爷
  • 池太太
  • 第二章 中西十年
  • “中国地”的中西
  • 贵族学校
  • 男老师与女老师
  • “初恋”
  • “真笨”
  • 闯祸
  • 乘着歌声的翅膀
  • “穷白俄”娄拜和美国人格莱姆斯
  • “重生”
  • “立案”与会考
  • 三位语文老师
  • 家政课与心理课
  • 恳亲会
  • 演话剧
  • 从看电影到看中旅的话剧
  • 唐若青
  • 中西以外
  • 毕业季
  • 苦闷
  • 给巴金写信
  • “大李先生”
  • 到昆明去
  • 第三章 从联大到中大(上)
  • “云南号”
  • 香港十日
  • 闷罐车上
  • 到昆明了
  • 愉快的日子
  • 青云街8号
  • 沈从文先生
  • 复学生
  • 跑警报
  • 我们的课
  • 吴宓先生
  • 女生宿舍
  • 三人行
  • 虚惊一场
  • 联大的伙食
  • 高原社
  • 学生遇到兵
  • 等待与误会
  • “颠三倒四派”
  • C.P.朋友
  • 游行队伍里的陈蕴珍
  • 母亲来昆明
  • 绝交
  • “害毛毛”
  • 结婚
  • 玉龙堆
  • 王碧岑、范梦兰
  • 金碧医院
  • 正字学校
  • “大逸乐”和南屏大戏院
  • 岗头村
  • 告别昆明
  • 第四章 从联大到中大(下)
  • 到了重庆
  • 在丁家花园
  • 在南开代课
  • 哥嫂
  • 做回了学生
  • 新的生活
  • 中大与联大
  • “高干子弟”
  • 陈嘉先生
  • 重逢
  • More Than Friendship,Less Than Love
  • 换校长风波
  • 两见“蒋校长”
  • 顾诚之死
  • 同学少年(一):陶琴薰
  • 同学少年(二):陈琏
  • 同学少年(三):巫宁坤、何如
  • 同学少年(四):徐璋与王聿峰
  • 同学少年(五):吴良凤
  • 同学少年(六):许丽云和许丽霞
  • 同学少年(七):马大任与文广莹
  • 两地分居
  • 柏溪
  • 兼善中学
  • 吕医生说的故事
  • 日本人投降了
  • 噩耗
  • 复员
  • 写在后面 书成漫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05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活的久就能成为传奇

    健康最主要来自遗传基因,作者杨苡 103 岁,姐姐杨敏如 99 岁,哥哥杨宪益 95 岁,当年采访杨宪益如何长寿,他说是:抽烟,喝酒,不运动。老人一生对酒当歌,68 年被抓走前正喝个半瓶酒,进半步桥先问哪里能小便,4 年释放后回家,看到半瓶酒还在,已经不能喝了,和英国老伴也是共饮相伴 60 年。这部书众所周知的原因主要写解放前部分,如果能让你深入去了解那些年那些事才是作者的用心。推荐《去日苦多》和公共号《私人史》相关文章,关于 “二流堂”,巫宁坤等人的故事可以一直延展探寻。杨宪益说他一直玩,不怎么读书,在牛津只拿到四等学位毕业,可后来,他的牛津同学钱钟书翻译毛选,还希望他能去把把关。书里作者笑话 “哈佛三杰” 的吴宓的英文口音怪异,再看当年她姐姐读北大,全世界的大学都是门生意,有钱就可以上,只有中国搞成了科举。黄永玉的名言,活到 90 后,世间的一切都是喜剧了,所以他才画出蓝色的兔子。对杨苡来说,年轻时的风言风语,现在回忆都成了少女的甜蜜,李大先生,穆旦。网红法学大咖罗翔一次接受访谈时,谈到当年和他一同学习很好的小伙伴,就是因为一次给大孩子偷盗望风被抓,命运就完全改变,回想起来如果是自己,也是细思极恐。普通人只能敬畏命运,珍惜当下。女神节快乐

      4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生的故事,温柔而绵长

      🌸一个百岁老人回顾自己的一生。这是风云变幻时代,变迁的一生经历过富足的精神享受和平淡的家庭生活,经历了懵懂的初恋,却和斯人错过。这一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大人物的过往,一路的奔波。2⃣️ 求学生活和很多人相聚,又走散。通过一个人物的一生,映射了一个时代的变迁。3⃣️ 这本书中有非常多动人的细节在中西读中学的时光,是那样的惬意。母亲的谆谆教诲,以及严厉的家教。自己的求学路,以及那些知名的教授人格中闪耀的魅力。这样一本好书实在不容错过。

        2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岁月呼啸,美无倦意

        杨苡,《呼啸山庄》的译者,1919 年生于天津,她的四爷爷是直隶总督杨士骧,五爷爷是给李鸿章、袁世凯做过智囊的杨士琦,父亲杨毓璋是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名门闺秀,活了 103 岁,整整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她都是亲历者,还是位有超强记忆力的老人家,所以这本口述史充满种种细节,而这些细节又多是 “看似旁逸斜出的零零碎碎”。过去的一百年,不应该是血雨腥风、苦难深重的吗?怎么在杨苡口中都那么云淡风轻?她有那么强大的家族背景,周围环绕的又都是响当当的历史名人:杨宪益、沈从文、吴宓、穆旦…… 可在这本口述史中,看不到一丝厚重的 “正史”,却充满 “好玩” 和 “八卦”。这大概和杨苡性格有关,用她的话讲:“因为我生于 1919 年,五四运动的那一年。对政治、理论什么的,我不感兴趣,也从来没弄懂过,同时我与各种运动都是疏远的”。而常常挂在她嘴边的一个词是 “好玩”,“好玩” 影响到她的记忆和对记忆的筛选,也养成了她一生通达乐观、浪漫天真的处世态度。那些在 “正史” 上总是正经八摆的名人,到了她嘴里都变成可亲可感的人,他们和我们常人一样有弱点,有悲欢,也有生活的窘迫和龃龉。还有行家老师提到的 “少女感”,看完这本书,有更深的感悟。她真是可爱极了,总说自己是个笨学生,不喜欢学习,无法和才气过人的大哥杨宪益比,也比不过聪慧好强的姐姐杨敏如,在他们面前,她甘愿做没有存在感的听话的 “傻妹妹”,也更甘于做一个普通人,应了这种平和的心态,给颗糖果就灿烂,随时自足的心,才更显纯真吧!全书中除了旧家庭那段,着墨最多的就是 “中西十年” 那段记忆,那段最单纯、最恣意、最浪漫美好的青葱岁月,值得用一生去追忆。书中最动人的部分,是对 “大李先生”(巴金的哥哥)的回忆。杨苡一直强调她与 “大李先生” 之间的情感不是爱情,而更接近于兄妹,估计连她自己也傻傻分不清,“爱情” 和 “友情” 有时就在一线之间,那种懵懵懂懂、情愫暗生的感觉,不正是少女想拥有的浪漫吗?还有后来与穆旦的情感,也如此,似有还无,似迎还拒,这正是少女感的一种表现,喜欢有才情的男人,但又发乎情而止于礼。有这样的一段感情在记忆中做常客,时不时拿出来慰籍一下残酷的生活,这一辈子才不至于如此单调而漫长吧!这 “八卦” 感十足的大餐,就这么活泼泼、水灵灵的呈现在你面前,谁能不动心呢?🍒撰写者余斌,在后记中写的一段文字,很好的诠释了杨苡眼中的许多人、许多事:作者杨先生出身世家,又见过、接触过不少有名人物,但是她的讲述全然是私人化的,看似与 “史” 无涉。比如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颜惠庆,曾是民国外交的风云人物,杨先生的记忆里,却是在他家里玩捉迷藏,这位 “颜伯父” 如何做手势让自己藏到身前的写字台下;蒋介石兼中央大学 “校长”,怎么说也是件大事,杨先生所述,却是他视察女生宿舍时的尴尬;吴宓是联大的名教授,杨先生清楚记得的,却是他登门索书时一脸的怒气;沈从文是大师级的人物,她感念的恩师,她的回忆也不乏他作为师长给自己的教诲,但更清晰的却是他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破了的棉袄袖子里掉出的棉絮的画面。关于家族旧事,她讲述的重点,也都落在 “无关宏旨” 处,祖辈煊赫的声势,杨士骧、杨士琦在清末政坛上扮演的角色,父亲在北洋时代政商两界的长袖善舞,她不感兴趣也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已然没落的大家庭里,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际。事实上,她细细道来,大部分讲述都着落在她周围的普通人身上,她的家人,她的同学,过从密切的朋友,或是有几面之缘的人,当然,由她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串联到一起。即使是有名人物,大多也在趋于私人生活场景的记忆中出现。你可以说,杨先生的记忆是抓小放大式的,甚至可以说,有 “八卦” 的倾向。她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 “好玩”,“好玩” 影响到她的记忆和对记忆的筛选,后面未尝没有一种观人观世的态度。下面摘几段杨苡眼中的 “好玩”,还真的好玩😄🍓小皇帝就是小皇帝,什么都不会,因为什么都有人侍候。从吃饭到穿衣。比如吃饭,吃鱼的话,鱼肚子那块一定是给他的,鱼刺一定是去掉了才放他跟前。什么叫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杨宪益小时候就是的。穿系鞋带的鞋,他都是脚放进鞋里就往前一伸,等着人给他系。有时身边仆人不在,母亲就指派我姐和我蹲下去给他系。我姐会发脾气:凭什么要我给他系?!我是不敢反抗的,有一回小声说了句他自己会,母亲就拿手指头戳我一下:帮你哥系一下鞋怎么了?!🍓娘有个抽屉,里面一大堆玩意儿,有玉石,有翡翠,四爷爷的像章就杂在里面,翻来翻去很麻烦,娘就让我底朝天倒出来,让我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结果我就挑了一模一样的好多个像章。现在想来挺可笑,我和四爷爷(杨士骧,做过直隶总督)的交集,居然就是把他的像章踢来踢去。🍓沈先生给萧乾撑场子,说了不少话,说的内容记不得了,只记得桌上放了点糖果零食,老有苍蝇在上面飞。他一面说,一面挥手赶,一挥手,袖子那儿就有棉絮往下掉,塞回去又掉出来(他穿的棉袍太破旧了,张兆和不在,破了也没人给缝补),我看了只想笑又不敢笑。🍓吴宓英语发音很糟糕,普通话也说不好,很重的方言腔,说英语、说普通话都带那个味,我们就奇怪,这么有名的教授,怎么发音还不如我们中学老师?我们女生对吴宓印象不好,还有一条就是他土。吴宓身材偏瘦小,脑袋却蛮大,听说是四十多岁,看上去却是老学究的模样。他是穿西装的,还拿一根手杖,走起路直挺挺的,目不斜视。他拿手杖跟别人不一样,不住地在地下点,跟盲人行路似的。昆明尽是石板路,手杖点在石板上,嘀嘀笃笃地响。照说西装手杖的,应该洋派,但在他身上就是显得土。🍓我姐她们议论起来,都站在穆旦一边,同情他,觉得他太倒霉,让女朋友给甩了。还都讨厌万家的家长:不就嫌人家穷吗?有钱有什么了不起?!回到天津,万也只能顺从家长了,她跟人解释,她的 soul 已经随了穆旦,进余家门的只是她的 body 而已。教会学校,soul and body 常说的,我姐她们对万的说法都表示不以为然。她们议论起来挺激动的,声音好大,后来母亲问我,她们哇啦哇啦说些什么?我就跟她学说一通,母亲说,订了婚怎么还能跟别人跑呢?🍓印象更深的是有次看到张学良和赵四。应该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事,我们在等着上菜时,就见张学良他们进来。除了赵四,都是男的,穿着马裤、靴子,像是刚骑了马回来,纨绔子弟的样子。赵四穿着很时髦,手里拿着个白色的长烟嘴,翘着兰花指。张学良照片常在报上出现,又因丢了东三省,名声很坏的,当然认得出。我们都恨日本人,不喜欢张学良,不过我特别喜欢好看的人,看到赵四,也想不起这些了。母亲看我老盯着那边看,就说,要看你就过去看呗。我真的就跑过去,近了点站在他们桌子附近盯着看,觉得赵四真是好看。赵四发现了,就逗我两句,还摸摸我头发。我那时大概十来岁,比桌子高不了多少,见赵四指甲血红的,还是后来才知道那叫蔻丹。

          5
          12
        • 查看全部285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