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12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内容简介
本卷时间范围大体为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接受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出版。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本书重点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理论体系形成的内在逻辑,阐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 一 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在西欧国家的发生
- 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 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社会关系急剧变革
- 二 工人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 三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思想理论来源
- 一 德国古典哲学
- 二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三 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的不懈探索
- 第一节 马克思早年思想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 一 马克思早年思想的形成
- 二 《莱茵报》时期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 第二节 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 一 《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为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作准备
- 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正确理解
- 三 《德法年鉴》发表文章——马克思完成了“两个转变”
- 第三节 恩格斯早年思想发展及其世界观的转变
- 一 恩格斯早年思想的形成
- 二 柏林期间恩格斯思想认识的变化
- 三 英国期间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探索
-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基础上深入论证共产主义
- 二 《神圣家族》——对唯物史观的初步阐述
- 三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
- 第三章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初步发展
- 第一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一 清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和提出“新唯物主义”
- 二 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的新世界观
- 三 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科学认识论
- 四 关于历史观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理解
- 五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功能
-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 二 对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 三 首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 四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 第三节 在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深化和发展唯物史观
- 一 在反对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中传播和发展共产主义世界观
- 二 在批判克利盖“真正的社会主义”中捍卫共产主义思想原则的纯洁性
- 三 在批判格律恩“真正的社会主义”中提出共产主义者的宗旨
- 四 在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中阐发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理论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第一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及行动纲领的起草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
- 二 恩格斯起草纲领稿本《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 三 恩格斯起草新的纲领稿本《共产主义原理》
- 第二节 对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批判
- 一 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的斗争
- 二 为正式制定工人政党纲领作思想准备
-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一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未来趋势
- 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状况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 三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和主要任务
- 四 无产阶级的建党思想和策略原则
- 五 世界历史思想和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科学评价
- 六 澄清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误解和质疑
- 七 彻底清算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潮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实践中的新发展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革命时期的活动
- 一 参加法德革命斗争
- 二 创办《新莱茵报》
- 三 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从事政治活动和革命斗争
- 第二节 对欧洲革命的观察分析与经验总结
- 一 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及策略主张
- 二 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 三 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保持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 四 提出扩大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
- 第三节 与欧洲革命后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论斗争
- 一 在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上驳斥反动派的诬蔑
- 二 批判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错误主张
- 三 批判工人运动中宗派小集团的错误主张
- 四 批判违背客观规律盲目革命和资本主义危机消失的观点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实践与理论发展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成立期间的活动
- 一 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
- 二 在第一国际早期活动中确立国际的革命纲领和策略
- 三 与各种错误思潮和流派进行斗争
- 第二节 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 一 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思想的形成
- 二 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思想的发展
- 第三节 民族解放斗争思想及相关策略的形成
- 一 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深化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认识
- 二 阐明被压迫民族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
- 三 在总结斗争经验中形成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及策略
-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探索与构建
-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评论
- 一 揭露经济“繁荣”下的贫困问题及殖民统治
- 二 预测投机过度和生产过剩将紧随经济“繁荣”而至
- 三 研究1857—1858年经济危机的金融性质
-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早期研究和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深入批判
- 一 政治经济学的早期研究
- 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
- 三 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向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变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构建
- 一 深入阐明唯物史观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 二 科学阐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三 积极探索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 第八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与系统发展
- 第一节 科学劳动价值论的系统阐释
- 一 从分析商品入手逐步深化对“价值”范畴的认识
- 二 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错误观点
- 三 阐述劳动二重性学说
- 四 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 一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历史之谜
- 二 第一次提出“剩余价值”范畴
- 三 阐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 四 在分析剩余价值运动中揭示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相互关系
- 五 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化
- 第三节 剩余价值理论的丰富与深化
- 一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认识的批判性回溯
- 二 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剩余价值”范畴的认识
- 三 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 四 对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的补充及完善
- 五 剩余价值理论的公开发表及其重大意义
- 第九章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修订及传播
- 第一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想的发展演变
-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五篇结构计划”的提出及设想
- 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计划”的形成及完善
- 三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计划”到《资本论》“四卷结构计划”
- 第二节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出版与理论贡献
- 一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出版
- 二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重大意义
- 第三节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的出版及其科学价值
- 一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的出版
- 二 《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出版及其“独立的科学价值”
- 第四节 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一卷的传播及理论贡献
- 一 《资本论》第一卷的书评
- 二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第四版的出版及其科学价值
-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