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机械工程设计领域新标准总结,全面系统介绍设计方法及应用,共7卷55篇,实用可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前5版的基础上吸收并总结了国内外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并配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求撰写而成。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机电系统控制,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具有体系新颖、内容现代、凸显创新、系统全面、信息量大、实用可靠、简明便查等特点。全书分7卷55篇,内容有: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及控制技术、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本卷为第1卷,主要内容有:常用设计资料和数据,机械制图与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等。本书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写和审稿人员
  • 本卷编辑人员
  • 前言
  • 第1篇 常用设计资料和数据
  • 第1章 常用符号和数据
  • 1 常用符号
  • 2 常用数据表
  • 3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摘自GB/T 321—2005、GB/T 19763—2005、GB/T 19764—2005)
  • 第2章 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
  • 1 国际单位制(SI)单位(见表1.2-1~表1.2-4)(摘自GB 3100—1993)
  • 2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见表1.2-5)
  • 3 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见表1.2-6)
  • 4 计量单位换算(见表1.2-7)
  • 第3章 常用数学公式
  • 1 代数
  • 2 三角函数与双曲函数
  • 3 平面曲线与空间图形
  • 4 微分
  • 5 积分
  • 6 常微分方程
  • 7 拉普拉斯变换
  • 8 Z变换
  • 第4章 常用力学公式
  • 1 静力学基本公式(见表1.4-1~表1.4-3)
  • 2 运动学基本公式(见表1.4-4~表1.4-8)
  • 3 动力学基本公式(见表1.4-9~表1.4-14)
  • 4 点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见表1.4-15~表1.4-18)
  • 5 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的计算公式(见表1.4-19、表1.4-20)
  • 6 杆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公式(见表1.4-21~表1.4-29)
  • 7 杆系结构的内力、应力和位移计算公式(见表1.4-30~表1.4-32)
  • 8 薄板小挠度弯曲时的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线弹性范围)(见表1.4-33~表1.4-36)
  • 9 薄壳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公式(线弹性范围)(见表1.4-37~表1.4-40)
  • 10 厚壳的应力、位移计算公式和强度设计公式(见表1.4-41~表1.4-44)
  • 11 旋转圆筒和旋转圆盘的应力和位移计算公式(见表1.4-45、表1.4-46)
  • 12 接触问题的应力、位移计算公式和强度计算(见表1.4-47~表1.4-51)
  • 13 构件的稳定性计算公式(见表1.4-52~表1.4-63)
  • 14 静态应变测量计算公式(见表1.4-64~表1.4~66)
  • 参考文献
  • 第2篇 机械制图与机械 零部件精度设计
  • 第1章 机械制图
  • 1 概述
  • 2 通用性规定
  • 3 图样画法
  • 第2章 极限、配合与公差
  • 1 极限与配合
  • 2 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
  • 3 圆锥公差与配合
  • 4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 第3章 几何公差
  • 1 概述
  • 2 几何公差的术语、定义或解释
  • 3 几何公差的符号与标注
  • 4 几何公差的公差带定义、标注解释
  • 5 延伸公差带的含义及标注
  • 6 几何公差的公差值
  • 7 公差原则
  • 8 综合示例
  • 第4章 表面结构
  • 1 概述
  • 2 术语及定义
  • 3 表面粗糙度
  • 4 表面波纹度
  • 5 表面缺陷
  • 6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 7 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 8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 参考文献
  • 第3篇 机械工程材料
  • 第1章 钢铁材料
  • 1 钢铁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 2 铸铁
  • 3 钢
  • 4 钢铁材料国内外牌号对照
  • 5 钢材
  • 6 粉末冶金材料
  • 7 常用机械零件钢铁材料的选用(见表3.1-375)
  • 第2章 有色金属材料
  • 1 有色金属及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 2 铜及铜合金
  • 3 铝及铝合金
  • 4 钛及钛合金(见表3.2-81)
  • 5 镁及镁合金
  • 6 其他有色金属材料
  • 7 常用机械零件有色金属材料的选用(表3.2-168)
  • 8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国内外牌号对照
  • 第3章 非金属材料
  • 1 橡胶及橡胶制品
  • 2 涂料
  • 3 水泥品种
  • 4 陶瓷
  • 5 玻璃
  • 6 石棉制品
  • 7 木材
  • 8 纸制品
  • 9 石墨材料
  • 10 隔热材料
  • 11 工业用毛毡(见表3.3-110~表3.3-115)
  • 第4章 塑料和复合材料
  • 1 工程常用塑料的性能和应用
  • 2 工程常用塑料的品种
  • 3 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
  • 4 预浸料(见表3.4-121~表3.4-124)
  • 5 纤维增强塑料基复合材料
  • 6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 7 塑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 8 陶瓷基复合材料
  • 9 层压金属复合材料
  • 10 一般通用塑料制品
  • 11 耐磨损复合材料铸件(见表3.4-238、表3.4-239)
  • 参考文献
  • 第4篇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
  • 第1章 概论
  • 1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内容和实例
  • 2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 3 机械零部件结构方案的评价
  • 第2章 满足功能要求的结构设计
  • 1 利用自由度分析法的结构设计
  • 2 利用功能面的结构设计
  • 第3章 满足工作能力要求的结构设计
  • 1 提高强度的结构设计
  • 2 提高刚度的结构设计
  • 3 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 4 提高耐腐蚀性的结构设计
  • 5 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 6 考虑噪声和发热的结构设计
  • 7 零部件结构设计实例
  • 第4章 满足加工工艺的结构设计
  • 1 概述
  • 2 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3 锻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4 冲压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5 焊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6 金属切削加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7 热处理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第5章 满足材料要求的结构设计
  • 1 工程塑料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2 橡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3 陶瓷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4 粉末冶金件结构设计工艺性
  • 第6章 零部件的装配和维修工艺性
  • 1 一般装配对零部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的要求
  • 2 自动装配对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的要求
  • 3 吊运对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的要求
  • 4 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