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8千字
字数
2016-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结合区域研究与跨区域比较的基础上,洞悉明清地方社会的变迁历程,揭示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运行机制与地域文化传统。
内容简介
自明代以降,徽州以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比较优势,对毗邻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利用新发掘的宁国府乡土文献,从地理、商业、人群、认同等层面系统阐述明清时期该府的人文分化与社会变迁,探讨区域格局的形成历程以及其中的徽州因素,既拓展徼学研究的外延,丰富对皖南宗族史、商业史和区域历史地理的认知,又推动徽州与江南的地域比较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言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区域研究的三个维度
- 一、从中心辐射边缘:人文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
- 二、从整体转向地方:年鉴学派与“地域社会论”
- 三、从区域理解国家: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
- 第二节 宁国府研究文献述评
- 第三节 本研究的材料和结构
- 一、本研究的时空范畴
- 二、文献来源和研究路径
- 三、研究目标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地域差异与宁国府的开发
-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区域差异
- 一、宁国府的政区单元
- 二、宁国府的地理构成
- 三、宁国府的交通路线
- 第二节 基层政区演变和分化
- 一、宁国府基层政区设置及内在差异
- 二、乡、区的划分与基层治理
- 三、寄庄的出现和社会治理之调适
- 四、团制的形成与变迁
- 第三节 聚落形态及空间分布
- 一、“聚族而居”与皖南社会的聚落形态
- 二、宁国府的乡村聚落及空间差异
- 三、宁国府市镇的空间分布及其变迁
- 小结
- 第三章 经商风气与宁国商人的兴衰
- 第一节 宁国商人兴起及地域分化
- 一、府内差异与宁国商人的界定
- 二、明代宁国商人的兴起
- 三、清代以降宁国商人的变迁
- 四、宁国商人的地域分化
- 五、宁国商人兴起的内外因素
- 第二节 宁国商人会馆的空间分布
- 一、宁国商人会馆的数量及其分布
- 二、宁国商人会馆的组织类型
- 三、太平天国战乱以降的宁国商人会馆
- 第三节 扬州《重修平山堂记》个案
- 一、汪时鸿《重修平山堂记》的发现与分析
- 二、汪时鸿家族与扬州
- 三、旌德绅商与扬州
- 小结
- 第四章 宗族控制与宁国社会的塑造
- 第一节 九仪九诫:谱学传播及礼法实践
- 一、程文绣的修谱活动和《九仪九诫》之地域传播
- 二、从《九仪九诫》看程文绣的谱学知识体系
- 三、地方性礼法实践及其社会背景
- 四、地方性礼法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
- 第二节 方德让家:明清宗族的家史编纂
- 一、将军苗裔:作为旌德方氏始迁祖的方元荡
- 二、“方德让家”:方德与旌德建县传说
- 三、合为一家:方元荡与方德的世系配搭
- 四、唯我独尊:旌德方氏与地方社会变迁
- 五、宗族世系塑造中的血缘与地缘因素
- 第三节 宁国世仆:贱民群体与社会等级
- 一、宁国世仆的由来与生活实态
- 二、开豁世仆令与地方社会
- 三、宁国世仆与徽州伴当
- 四、宗族控制与身份制度
- 第四节 主仆官司:民事诉讼与身份制度
- 一、道光泾县南容李氏主仆诉讼案始末
- 二、法律运作过程中的诉讼与审理
- 三、地域社会中的族姓竞争
- 四、身份、等级与主仆官司
- 小结
- 第五章 区域格局与地方意识的形成
- 第一节 县名排序、地方利益与各县地位变迁
- 一、冲突:围绕纂修嘉庆《宁国府志》发生的争执
- 二、分歧:南陵与泾县的排序孰先孰后
- 三、动机:赋役、学额与地方利益
- 四、县域冲突:明清社会冲突的另一种类型
- 第二节 汪华、张渤信仰的地域传播及其分化
- 一、宁国府汪华、张渤信仰的空间分布
- 二、信仰传播中的地理和人文因素:基于对汪华信仰的考察
- 三、汪华与张渤信仰的区域比较
- 四、民间信仰与区域生态、人文之差异
- 第三节 传统时期宁国府与徽州府的地域关系
- 一、从“宣歙”到“徽宁”:皖南区域中心的嬗变
- 二、作为人文整体的“徽宁”
- 三、文化交流与地域认同
- 四、地域关系与文化认同
- 第四节 旌德隐龙方氏与徽州宗族组织的扩大
- 一、旌德方氏及其宗族整合
- 二、隐龙方氏及其内部整合
- 三、隐龙方氏与歙淳方氏真应庙会谱
- 四、宗族意识与跨府认同
-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一、地理·商业·宗族·认同:宁国府区域格局与社会变迁诸侧面
- 二、区域社会的形成、整合及其分化
- 附表
- 附表1: 宁国府各县市镇的空间分布
- 附表2: 宁国商人会馆、义冢的时空分布
- 附表3: 程文绣修谱记录与《九仪九诫》的传播
- 附表4: 汪华信仰及其属神的空间分布
- 附表5: 张渤信仰及其属神的空间分布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