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3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梳理了赫德(1835~1911)在华活动经历以及其参与晚清重要外交事件。
内容简介
赫德(1835~1911)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通过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来建设英帝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赫德在他的权力鼎盛时期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中国的内政外交乃至文化事业,从而使其势力演化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影响核心。
本书利用《赫德日记》手稿与中英档案文件,系统梳理了赫德的在华活动经历以及其参与晚清重要外交事件,从而呈现了赫德参与晚清外交的全貌,对赫德参与晚清外交的角色、作用与策略都做了理论总结,纠正了前人在赫德与晚清外交的研究方面所存在的某些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论述,对于学界进一步认识赫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角色、地位、作用等有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学术回顾
- 三、相关档案与资料的利用
- 四、研究理路以及创新点
- 第一章 赫德与晚清外交现代化
- 第一节 赫德来华时的晚清外交体制
- 第二节 赫德与晚清驻外使馆的设立
- 一、促使清政府向外派驻公使
- 二、帮助清政府设立驻英使馆
- 第三节 赫德与晚清外交国际化
- 一、推动翻译和出版惠顿《国际公法》
- 二、为总理衙门拟定“四点公文”
- 三、利用欧州舆论传布中国消息
- 第四节 赫德与晚清外交翻译人才培养
- 一、汉语学习与修养
- 二、出色的翻译工作
- 三、重视培养晚清翻译人才
- 第二章 赫德与晚清中葡外交
- 第一节 赫德与早期中葡通商通航条约谈判
- 一、澳门设关征税提议与条约议订
- 二、澳门地位条款争议与换约失败
- 第二节 赫德赎回澳门的两次尝试
- 一、“玛斯计划”与赎回澳门的首次尝试
- 二、派遣金登干赴葡与赎回澳门的再次尝试
- 第三节 赫德与《中葡里斯本草约》议订
- 一、中葡澳门问题再次交涉的缘起
- 二、香港鸦片税厘征收的办理与澳门问题
- 三、取得澳门总督的承诺
- 四、促成《中葡里斯本草约》签订
- 第四节 赫德与中葡通商条约议订
- 第五节 赫德与中葡《澳门设关条款》签约
- 第三章 赫德与19世纪60至80年代的中外修约交涉
- 第一节 修约前总理衙门与赫德的准备
- 第二节 赫德与19世纪60年代末的中英修约交涉
- 一、修约前英方的准备
- 二、赫德在中英修约交涉过程中的调停
- 三、赫德对中英《新定条约》的解释
- 第三节 赫德与1876~1880年的中德修约交涉
- 一、中德修约交涉初期赫德的活动
- 二、促成中德修约谈判完成
- 第四章 赫德与1880年代初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
- 第一节 李宝协议签订前后赫德对中法越南问题的建议
- 第二节 中法《简明条约》签订前后赫德的活动
- 第三节 上海调停期间赫德的活动
- 第四节 赫德与英国调停斡旋
- 一、美国仲裁计划的提出及失败
- 二、法国四项和谈条件的提出
- 三、总理衙门的八条和谈办法
- 四、赫德对总理衙门方案的调整与解释
- 第五节 赫德与中法《停战条件》的签订
- 第六节 赫德与中法《越南条款》的签订
- 第五章 赫德与英国驻华公使职位
- 第一节 对驻华公使职位的最初拒绝
- 第二节 在驻华公使与海关总税务司两职间摇摆
- 第三节 倾向接受驻华公使职位
- 第四节 最终拒绝担任驻华公使
- 第六章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中日交涉
- 第一节 策动英国调停
- 第二节 为中日议和献策
- 第七章 赫德与甲午战后中国对日赔款的筹借
- 第一节 促成英德对华首次借款
- 第二节 接手再次借款前赫德的活动
- 第三节 促成英德对华续借款
- 第八章 赫德与中外勘界交涉
- 第一节 赫德与中法越南勘界
- 第二节 赫德与中英藏哲勘界
- 一、派遣戴乐尔参与中英藏哲勘界
- 二、派遣好博逊参与中英藏哲勘界
- 三、派遣孟国美、韩德森参与中英藏哲勘界
- 四、派遣巴尔参与中英藏哲勘界交涉
- 第九章 赫德与中外租界购地与土地交涉
- 第一节 赫德与天津法国租界购地案交涉
- 第二节 赫德与中德汕头土地案交涉
- 第十章 赫德与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交涉
- 第一节 赫德与中英"台湾"号假货单案交涉
- 第二节 赫德与中英芜湖青麻案和佩奇案交涉
- 一、赫德对芜湖青麻案的态度
- 二、赫德在佩奇案中的应对
- 第十一章 赫德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期的中外交涉
- 第一节 赫德与德国强租胶州湾时的中德交涉
- 第二节 赫德与英国强租威海卫以及香港拓址时的中英交涉
- 一、引导英国强租威海卫
- 二、在香港拓址问题上关于九龙海关的建议
- 第十二章 赫德与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中外交涉
- 第一节 中外交涉的桥梁
- 第二节 赫德与庚子赔款交涉
- 第十三章 赫德与中英关于海关总税务司继任者问题交涉
- 第一节 赫德继任者问题的早期讨论
- 第二节 中日甲午战争后赫德继任者问题的复杂化
- 第三节 赫德继任者问题的最终解决
- 第十四章 赫德与中英有关税务处问题交涉
- 第一节 赫德与中英有关税务大臣设置交涉
- 第二节 赫德与中英有关税务处设立交涉
- 第十五章 赫德与晚清外交综论
- 第一节 赫德参与晚清外交的有利条件
- 第二节 赫德参与晚清外交的特点
- 一、赫德在晚清外交中利益的多向性
- 二、赫德在晚清外交中角色的多重性
- 三、赫德在晚清外交中策略的多样性
- 四、赫德在晚清外交中行为的灵活性
- 五、赫德在晚清外交中的多种作用
- 六、与中国官员的竞争与合作
- 七、与外国驻华外交人员的矛盾与合作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中文专(译)著
- (三)中文论文
- (四)英文文献
- (五)工具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