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0千字
字数
201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艺术家冉杰的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分11个阶段回顾了冉杰60多年的艺术生涯,包括苦难是人生的重要财富、革命的自修大学、建立剧场艺术、地下工作点滴、回解放区、建立中央戏剧学院、高年级教学、大跃进中的教学、赴苏留学、教学在风浪中航行、发挥余热的晚年等。对了解和研究我国当代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资料保存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苦难是人生的重要财富 (1925—1941年)
- 家
- 第一次登台表演
- 逃难
- 第一次做奴隶
- 艺术初探
- 生命的转折
- 离别
- 踏上征程
- 革命的自修大学 (1941—1945年)
- 学习与斗争
- 趣味游戏
- 智斗
- 艺术熔炉
- 《败家子》
- 建立剧场艺术 (1945—1947年)
- 初到北平
- 排演大戏
- 排演大戏
- 地下工作点滴 (1947—1948年)
- 老黄立功
- 地下读书小组
- 解围
- 闯关
- 找电台
- 回解放区 (1948—1949年)
- 血液中毒
- 战斗的集体
- 丧失的记忆力
- 形体动作记忆
- 记忆中的孙维世
- 成立太原接管小组
- 探望刘婶
- 会师良乡
- 抢救沙新
- 北平和平解放
- 建立中央戏剧学院 (1950—1957年)
- 中央戏剧学院的建立
- 建立初期的改革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教学
- 喜剧与丑角
- 慰问演出
- 高年级教学 (1958—1959年)
- 毕业剧目
- 体验生活
- 编排人物性格小品
- 《红色风暴》的激情
- 《孔雀胆》的风波
- 巡回演出
- 新的发现
- 新的任务
- 不平静的教学 (1958—1959年)
- 临危受命
- 分组改编剧本
- 简约路线图
- 戏曲与形象思维
- 赴苏留学 (1960—1962年)
- 研究生学习点滴
- 莫斯科电台朗诵
- 全俄戏剧家协会
- 关于性格化
- 总导演的热情
- 体验派的魅力
- 体验与体现
- 一堂生动的表演课
- 教学在风浪中航行 (1962—1976年)
- 教学工作的波折
- 蒙古族表演班
- 学习焦裕禄
- 参加“劳动改造”
- 进藏
- 从《红灯记》到《南海长城》
- 联合国教科文代表大会
- 发挥余热的晚年 (1991年至今)
- 我的家庭
- 离休前往四川
- 为川剧明星演员班授课
- 为成都经济电视台授课
- 离开四川后的教学
- 创办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 建设之初的工作
- 民办大学,前途无量
- 夕阳无限好
- 附录1 探性格化之路
- 附录2 话剧民族化
- 外部体现技能与民族表演形式
- 重洋轻中的倾向
-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 地方色彩与民族化
- 学习民族传统精华
- 耳闻目睹
- 话剧演员的形体训练
- 塑造人物的诗段
- 附录3 《黎雅王》导演体会
- 初步设想
- 主题的现实性
- 艺术特色
- 权势对灵魂的腐蚀
- 从荒谬中认识黎雅王的性格逻辑
- 家天下
- 谄媚的手段与黑色巨人
- 独特的旋律
- 认识萌生,良知复苏
- 理想之光升起
- 演出反响
- 专家鉴定意见
- 附录4 我的良师益友
- 附录5 满园桃李暗香溢
- 附录6 抹不掉的记忆
- 后记
- 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