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讲透明代国家权力斗争和演变的真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

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楔子
  • 导论
  • 上篇 明代中央决策系统的权力关系:内阁、内监与皇帝
  • 第一章 “三大府”的设置与中书省的废除
  • 第一节 皇权独尊与“三大府”的分工
  • 第二节 宰相的两难选择与中书省的废除
  • 第二章 翰林春坊官平驳奏启与内阁的出现
  • 第一节 四辅官、大学士与翰林春坊官平驳诸司奏启
  • 第二节 “内阁”的出现及其地位的迅速提高
  • 第三节 明代内阁建置诸问题
  • 第三章 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 第一节 内阁权力运行的基本方式:票拟
  • 第二节 内阁权力的集中:首辅制的形成
  • 第三节 内阁在明代中央决策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 第四章 司礼监的崛起及中央决策系统的“以内制外”
  • 第一节 司礼监的崛起
  • 第二节 司礼监职责的扩充及所谓“对柄机要”
  • 第五章 “以内制外”的保障:关于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
  • 第一节 明代宦官知识化的主要途径
  • 第二节 “知识宦官”的出路及其与士大夫的关系
  • 第三节 明代宦官再认识
  • 第六章 明代皇帝的“事必躬亲”与“垂拱而治”
  • 第一节 传统等级制度的重新确立与厘正
  • 第二节 从“祀天”看明代皇帝的勤政与疏懒
  • 第三节 明代皇帝的“视朝”“面议”与“批答”
  • 第四节 “垂拱而治”状态下明代中央决策系统的运行
  • 中篇 明代中央管理系统的权力制衡:外廷、内府与科道
  • 第七章 废除中书省后“彼此颉颃”的外廷与内府
  • 第一节 外廷“六部九卿”分理庶务
  • 第二节 内府“二十四衙门”各司其职
  • 第三节 南北两京的定制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作用
  • 第八章 明代官员选拔、任用中的权力分配
  • 第一节 官员任用:吏部的权威
  • 第二节 科举取士:礼部的职权
  • 第三节 明代的吏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 第九章 明代财政管理中的权力关系
  • 第一节 中央财政管理系统
  • 第二节 中央派出财政管理机关
  • 第十章 明代的军事力量及领导系统的“三权分立”
  • 第一节 明代军队的编制与布防
  • 第二节 明代军事领导系统中的“三权分立”
  • 第十一章 明代的法律与司法权力结构
  • 第一节 明太祖的立法思想与明朝的“国法”
  • 第二节 明代司法系统的权力结构
  • 第十二章 明代的监察权力及运行
  • 第一节 都察院与六科十三道
  • 第二节 明代监察权力的运行
  • 第三节 明朝监察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作用与局限
  • 下篇 明代地方国家权力的调整与重组:抚按、司道与乡里组织
  • 第十三章 行省、三司与三堂:省级权力结构的调整
  • 第一节 从行省到三司
  • 第二节 “三司”的弊病与“三堂”的出现
  • 第三节 镇守中官的设置及其普遍化和制度化
  • 第四节 正德时镇守中官的泛滥及嘉靖初的革除
  • 第十四章 明代省级国家权力结构的定制
  • 第一节 巡抚的设置及地方化、制度化
  • 第二节 巡抚在明代省级权力结构中的地位
  • 第十五章 明代的“道”:分巡、分守与“整饬兵备”
  • 第一节 三司职能的变化与分巡、分守道
  • 第二节 整饬兵备副使、佥事:兵备道
  • 第十六章 明代府州县“亲民官”及其施政方式
  • 第一节 府州县机构的设置与调整
  • 第二节 官的责任与吏的义务
  • 第十七章 明代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
  • 第一节 深入民间的礼乐教化
  • 第二节 里甲、保甲与里老
  • 第三节 宗族与生员
  • 引用文献
  • 后记
  • 再版后记
  • 附录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进简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