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选对路,扶定人,助己业。

内容简介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一个永不停歇的实干家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秦的苛政加剧了社会矛盾,看似平静的强秦统治,实则是暗流涌动。随着大泽乡起义,各地反秦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此时萧何辅佐刘邦在沛县发动起义,之后随刘邦加入项家军、攻武关、过峣关、抵灞上,取咸阳。入咸阳后,萧何主张对民众约法三章,将士对百姓毫无秋犯,从而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他“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对今后治国安邦提供的借鉴的蓝本。在汉中,萧何采用取民心、惠民策,致贤人的政策,致使人丁兴旺,经济蓬勃发展,为刘邦夺取彭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

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为前线输送兵源、粮饷,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建立大汉帝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名列功臣第一,封为相国。根据秦朝六法,萧何制定《当律九章》,采用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刘邦驾崩后,他辅佐汉惠帝、抑制外戚干政,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56岁的萧何病薨,谥号文终。

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秩序。后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惠帝,并通过曹参延续了自己的治国方针。

本书基于史料,以全新的视角对萧何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萧何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富而入仕
  • 第一节 低调有为的富家子弟
  • 第二节 沛县主吏掾
  • 第三节 小吏的忧世之情
  • 第四节 拒做咸阳高官
  • 第二章 点炭之人
  • 第一节 一个泗水亭长的理想
  • 第二节 刘季的好人缘
  • 第三节 “虚事做实”的吕雉
  • 第四节 “刘氏冠”的号召力
  • 第三章 顺势而为
  • 第一节 刘季的恻隐之心
  • 第二节 天下大势
  • 第三节 奔走芒砀山
  • 第四节 密谋夺取沛县
  • 第四章 揭竿而起
  • 第一节 沛县聚众举事
  • 第二节 加入项家军
  • 第三节 攻克丰邑城
  • 第五章 韬光养晦
  • 第一节 楚怀王之约
  • 第二节 刘邦团队的软实力
  • 第三节 挡住“王关中”的诱惑
  • 第四节 缓称霸的好处
  • 第六章 谋划天下
  • 第一节 心怀建国大业
  • 第二节 收秦律令图书
  • 第三节 深得民心的约法三章
  • 第四节 颁布求贤令
  • 第七章 荐举英才
  • 第一节 慧眼识韩信
  • 第二节 韩信失意出逃
  • 第三节 萧何月下追韩信
  • 第四节 韩信的计策
  • 第八章 留守后方
  • 第一节 开发与治理
  • 第二节 构建汉中水利网
  • 第三节 招募少数民族兵员
  • 第四节 足额供应军需
  • 第九章 经略关中
  • 第一节 管理关中根据地
  • 第二节 及时补足汉军缺额
  • 第三节 善用闲置的皇家苑囿
  • 第四节 设法转运漕粮
  • 第五节 无意引发的“铸币风波”
  • 第六节 消弭汉王疑心
  • 第十章 论功第一
  • 第一节 助建汉王朝
  • 第二节 妥协下的分封制
  • 第三节 刘邦的“绝妙好棋”
  • 第四节 开国第一功臣的争议
  • 第十一章 长安图治
  • 第一节 建两宫,显智慧
  • 第二节 修建武库,设太仓
  • 第三节 藏典籍,兴文化
  • 第十二章 韩信悲歌
  • 第一节 刘邦的心头之患
  • 第二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第三节 血溅长乐宫
  • 第十三章 信任危机
  • 第一节 自污以求全
  • 第二节 下狱后的反思
  • 第三节 从异姓王到刘姓王
  • 第四节 白马之盟
  • 第十四章 全身而退
  • 第一节 制定《汉律九章》
  • 第二节 新皇帝的黏合剂
  • 第三节 无为胜过有为
  • 第十五章 萧规曹随
  • 第一节 举贤不避仇
  • 第二节 善始者得善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