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避免情绪化决策。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魏晋南北朝后期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历史。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国灭,陈国立,后大败北周、后梁,收复失地。同时,北周逐渐兴盛,杨坚逐步掌权;北齐则一步步走向灭亡。最终,陈国末任皇帝陈叔宝荒废朝政,为隋主杨坚所灭。

北齐主高纬错误决策致兵败:避免情绪化决策。

历史事件:北周主宇文邕带兵抵达平阳,被壕沟阻止。北齐主高纬头脑一热,下令填平壕沟,迎战,北齐军稍有退却,高纬就执意逃走。最终,北齐军心涣散,大溃。

华杉讲透: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我们的通病就是不讲逻辑,只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毛病,才有可能防止自己犯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第一百六十七 陈纪一(公元557年—559年,共3年)
  • 高祖武皇帝
  • 永定元年(公元557年)
  • 永定二年(公元558年)
  • 永定三年(公元559年)
  • 卷第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公元560年—562年,共3年)
  • 世祖文皇帝上
  • 天嘉元年(公元560年)
  • 天嘉二年(公元561年)
  • 天嘉三年(公元562年)
  • 卷第一百六十九 陈纪三(公元563年—566年,共4年)
  • 世祖文皇帝下
  • 天嘉四年(公元563年)
  • 天嘉五年(公元564年)
  • 天嘉六年(公元565年)
  • 天康元年(公元566年)
  • 卷第一百七十 陈纪四(公元567年—571年,共5年)
  • 临海王
  • 光大元年(公元567年)
  • 光大二年(公元568年)
  • 高宗宣皇帝上之上
  • 太建元年(公元569年)
  • 太建二年(公元570年)
  • 太建三年(公元571年)
  • 卷第一百七十一 陈纪五(公元572年—574年,共3年)
  •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
  • 太建四年(公元572年)
  • 太建五年(公元573年)
  • 太建六年(公元574年)
  • 卷第一百七十二 陈纪六(公元575年—576年,共2年)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
  • 太建七年(公元575年)
  • 太建八年(公元576年)
  • 卷第一百七十三 陈纪七(公元577年—579年,共3年)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
  • 太建九年(公元577年)
  • 太建十年(公元578年)
  • 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
  • 卷第一百七十四 陈纪八(公元580年,共1年)
  •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
  • 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
  • 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公元581年—583年,共3年)
  •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
  • 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
  • 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
  • 长城公上
  • 至德元年(公元583年)
  •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公元584年—588年,共5年)
  • 长城公下
  • 至德二年(公元584年)
  • 至德三年(公元585年)
  • 至德四年(公元586年)
  • 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 祯明二年(公元588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9

    11 月 17 日开始读这本书,2023 年 12 月 16 日读完,刚刚一个月。避免情绪化决策。内容简介这一本时间线是公元 557 年–公元 588 年,共 32 年;是 167-176 卷,共十卷。本书聚焦魏晋南北朝后期南陈、北齐和北周三国历史。公元 557 年,梁敬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国灭,陈国立,后大败北周、后梁,收复失地。同时,北周逐渐兴盛,杨坚逐步掌权;北齐则一步步走向灭亡。最终,陈国末任皇帝陈叔宝荒废朝政,为隋主杨坚所灭。一、学习 1. 为什么要读史?因为历史就是各种形势下的剧本套路,选项、人物、情节、结局都有固定模式,结局会有偶然性,但模式都是一样的。2 读历史,不要只读宏大叙事,因为宏大叙事和我们普通人没多大关系。读这些小事上的 “前言往行”,才是自己的读书积德,资 “自” 通鉴。而读书积德的修养,主要是修养自己的舒适区,把舒适区修养到 “居仁行义”,这样,你通过读书,住进了 “仁” 这间屋子。“仁” 是你的家,你在这里面最舒适,自然而然,你的一举一动就都合乎 “仁”,这就是孔子七十岁的境界 —— 从心所欲,不逾矩。二、生活 1. 人的修养,就一个 “诚” 字。唯有君王一片至诚,臣子才能有赤诚之心,团结一致,忠诚为国。皇帝心怀鬼胎,则所有人都做不了人,只能做鬼。2.《资治通鉴》中讲述的个人命运的历史教训,来来回回就两个 “不”:不要贪心,不要不服。有了这两个 “不”,就是所谓 “大智慧” 了。不要贪心,不要不服。你必须服,真心服,还要 “悦纳”,喜悦地服,才能重建自己生存的生态。你不服,是觉得自己该得的,被别人夺去了,却忘了自己所谓该得的,也是当初夺了别人该得的。所以,没什么该不该得。人性的毛病,就是看自己都是正义,看别人都是非法。而你一旦把这种心态表现出来,就会给自己招来大祸。3. 与人相交,先定 “政策”,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按我自己的政策办。与人相交,先定原则。我们每个人都是中人,易受身边人影响。人人都自以为有自主意志,其实都没有。所以,对人要制定政策,听谁的,不听谁的;和谁可以接触,和谁不要接触。因为接触一个人,就等于接受他的影响。4. 谁在人后不说人?不要听到别人说我们 “坏话” 就暴跳如雷,我们平时也没少说别人 “坏话”。不管人家说自己什么,都不要太在意。如果一句坏话就记仇,那周围全是仇人。5. 对他人要零期望。宇文邕的一席话,光耀史册!道德标准,只用于要求自己,不用于要求别人,对他人要零期望,只看他做到的部分,不看他没做到的部分;只看他好的地方,不看他不好的地方;只看他的优点,不看他的缺点。6. 信任有三大原理,判断谁可信谁不可信是最后一条。第一条是看自己,我自己是不是一个被大家所信任的人,如果我自信大家都信任我,那我基本上可以信任大多数人。仅此一条,高纬就不能信任任何人,因为他自己就不被任何人信任。第二条是看形势,看对方采取什么行动会对对方有利,从这一条看,就绝对不能信任高阿那肱。第三条才是具体判断谁可信,谁不可信,这一条最不重要,因为人会变。7. 可见做人啊,难在一以贯之!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出自《论语》)何谓一以贯之?就是你的立场和观点始终不变,你的态度和做派始终如一,你跟谁都是说一样的话,你处理任何事都是一样的原则,你做的事情,你日日不断地专注坚持。从生到死,始终如一 —— 一以贯之!8. 人人都想趋利避害,却只见其利不见其害。伴君如伴虎,这人人都知道。但是,大臣们的关注点,总是如何把这猛虎引向自己的政敌,吃掉别人,而不是防范自己被吃掉。人性的报复心、攻击性,总是会压过防御心。看不见自己的危险,只看见扳倒别人的机会,这是一种认知心理缺陷。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中庸》)予,就是我。罟,渔网;擭,机栏,都是抓鱼的。陷阱,抓野兽的。人人都说 “我知道”,但你把他往坑里带,他也不知道避。9. 不服别人是种罪。每当世界改变,总有一些人拒绝接受,选择留在过去的世界,因为那里是自己的舒适区。这是一种害人害己的幻觉。10. 不该说的话,对任何人都不要说。你有绝对信任的人,而你绝对信任的人又有他绝对信任的人,而且因为他只是转述你的话,危险性没有那么高,他的谨慎意识会比你更弱。这就很容易出事。所以,不该说的话,对任何人都不要说,而且想都不要想。11. 人性认知缺陷:只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贪心和侥幸是一对孪生兄弟,贪心一起,必生侥幸,人就会去冒生命危险,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也要去拿。陈伯宗 “应该” 继位,这是他 “该得” 的。但是,不贪心的原则,就是比自己该拿的少拿一点,而且让所有人都相信,我绝对不拿,今天不拿,以后也不会拿。12. 做好人需要一辈子,做坏人只需要一次。我们要想想自己会不会上这样的当,一个人本来跟我很好,有人传了一句坏话给我,我就马上愤恨:“他居然这样说我!” 然后就跟他绝交了。所谓做好人需要一辈子,做坏人只需要一次。因为听到别人说自己一次坏话就否定他人,这是人性。13. 永远不要记着自己对别人有什么功劳,那是自取其辱,而要有归零心态。14. 一个人对一件事只能有一个观点。三、工作一个人的事业大小,往往由他的修养决定。1. 韦夐的话,原文:“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承担大任者,没资格享受生活。岂止是没资格享受生活,连 “陶冶情操” 的资格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你要干工作,而干工作需要专注、钻研,不能分心,不能松懈。一旦分心,投入钻研工作的时间就不够;而如果松懈呢,马上就要出问题。2.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他犯错的时候,所有人都看见了。他改正错误的时候,所有人都仰望着。这话两层意思,一是你不要以为你犯错没有人知道,因为你高高在上,一举一动大家都看着;二是你犯错了也不要紧,只要你改正,还是万众仰望。3.“敬” 字当头,则无往不顺。第一个字是 “敬”,敬人敬事。敬人,是不管皇帝对自己多么亲切亲密,他始终保持恭敬,保持距离和本分,这就不会 “近之则不逊”,让人觉得 “难养”;敬事,是尽忠补益,皇帝问什么事,他都郑重其事,认真给出建设性意见。学习也要以 “敬” 字为先,读书就要敬那本书,跟老师学就要敬老师。“敬” 字当头,则无往不顺。第二个字是 “静”,心静,不浮躁,不心存侥幸,不冒进。第三个字是 “退”,凡事退让,特别是在禄位利益上退让,你拿得越少,就越平安。4. 上书可以,联名上书就形成 “群体性事件”,而且是高级官员的群体性事件,很容易被人解读成造反而刺激皇帝。形式大于内容,不要光顾内容,不注意形式,这算是一个教训了。5. 决策背后都是情绪在起作用。记住,在我们的决策背后,都是情绪;让我们激动的,都是修辞。我们的病就是不讲逻辑。知道自己有这病 —— 这是人类的通病,是人类认知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共同缺陷 —— 才有可能去防止自己犯病。6. 领导者对下属不能只有恩没有威。7.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什么是 “直”?朱熹说,“至公而无私” 就是直。张居正说,“不避私嫌而废夫除恶之公典” 就是直,意思是不要自己做好人,把公家惩罚恶人的法令废了。8. 世间就有这种人,他居于领导地位,把持着一切权力和财富,但是他什么也不干,死到临头也不能奋起行动,他最后的勇气,就是彻底放弃自己的责任。而实际上的权力和财富,他还是把持着,但是你已经没有理由找他要了。9. 领导者最大的职责,是培养新的领导者。“进贤受上赏”,举荐贤才的人,应该受到上等赏赐,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观念。领导者最大的职责,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大臣的职责,是举荐贤才。反过来,嫉贤妒能,或者阻挡贤才晋升之路,就是一个组织里最大的恶。梁毗对苏威的弹劾,和杨坚对高颖的夸赞,是一个道理。苏威身兼五职,“安繁恋剧”。你把活都干了,别人怎么成长?事情全在你身上,国家离不开你,你生病了怎么办?你死了怎么办?领导者永远要关注组织能力的成长,而不是个人能力。10. 坐上一个位置后,只看见自己的权力,却看不见自己的责任。德不配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11. 领导者要克制自己的个人偏好。正月十五点花灯,老百姓的狂欢节,就这么被禁止了。禁止这样的民俗,属于领导者自己的个人偏好,他不喜欢而已。作为领导者,应该克制自己的个人偏好,而不是放大。但是,领导者往往会放大自己的个人偏好,不仅是当官,就是一个企业老板,也很容易把自己的个人偏好强加于员工,这属于过界了。12. 管治他人,原则应该是凡是能不管的都不要管,只管非管不可的。但实际情况往往相反,凡是能管的领导者都要管,管到实在管不了为止。这是人的本性:控制他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