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研究委婉语的社会认知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和第八章分别为导言和结论。

第二章是文献回顾,主要对委婉语进行界定,并以议题为线索对委婉语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第三章以关联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语用学研究的社会一认知视角和关联论视角下礼貌加工的情境化认知,构建了分析委婉语解读的框架。

第四章介绍本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为委婉语解读结果的客观描述。本章以解读结果与语境的匹配为主要线索.结合委婉语的规约度和熟悉度,汇报受话人对委婉语意义的解读结果。

第六章和第七章以委婉语的意义偏向为标准,分别从正确和偏离两个维度阐释受话人对委婉语意义的解读、解读过程及影响因素。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语用学学人文库》编委会
  • 总序
  • 前言
  • 缩略语说明
  • 有声思维转录符号说明
  • 语料标注代码说明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目标
  • 1.4 全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术语界定
  • 2.2 委婉语的相关研究现状
  • 2.3 相关研究评价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3.1 关联理论的核心概念
  • 3.2 社会——认知语用模式的核心概念
  • 3.3 关联论视角下礼貌加工的情境化社会认知模式
  • 3.4 基于社会——认知语用学的委婉语解读分析框架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调查对象
  • 4.3 语料来源
  • 4.4 数据收集
  • 4.5 数据分析
  • 第五章 委婉语的解读结果
  • 5.1 委婉语解读结果的总体情况
  • 5.2 委婉语与语境匹配的意义解读
  • 5.3 委婉语与语境失匹配的意义解读
  • 5.4 委婉语意义和效果的匹配与失匹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委婉语准确解读的路径分析
  • 6.1 委婉语解读的准确与偏离
  • 6.2 促成委婉语准确解读的因素
  • 6.3 委婉语准确解读的路径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委婉语偏离解读的原因分析
  • 7.1 解读偏离的委婉语及其影响因素
  • 7.2 记忆知识导致的偏离
  • 7.3 上下文/当前交际情境信息解读导致的偏离
  • 7.4 上下文/当前交际情境信息不足导致的偏离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8.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8.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8.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附录1:熟悉度结果排序
  • 附录2:有声思维实验语料第1组
  • 附录3:有声思维实验语料第2组
  • 附录4:有声思维练习用文本
  • 附录5:有声思维实验话语片段第1组
  • 附录6:有声思维实验话语片段第2组
  • 附录7:有声思维阶段调查问卷1:第1组
  • 附录8:有声思维阶段调查问卷1:第2组
  • 附录9:有声思维阶段调查问卷2:第1组(节选)
  • 附录10:有声思维阶段调查问卷2:第2组(节选)
  • 附录11:按委婉语、解读结果归类总表
  • 附录12:高语境透明度中的委婉义和非委婉义解读结果
  • 附录13:低透明度语境中委婉义和非委婉义解读结果
  • 附录14:准确解读委婉语的各项信息
  • 附录15:偏离解读委婉语的各项信息
  • 附录16:标注语料节选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