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行业知名智库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全国各领域专家,首次从消费者使用角度探讨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构建。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的使用需求,系统地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市内和市外补能体系、后市场流通体系、动力蓄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农村电动化出行体系等几个层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并给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新能源汽车以使用为中心这一主题,本书前瞻性地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生态,并结合近20个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创新优秀案例,展示了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的新策略。

本书适合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其上下游产业从事战略研究、市场营销和企业技术管理的人员,以及汽车行业专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专家、汽车行业行政管理人员等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新阶段
  •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持续全球领先
  •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阶段
  • 三、双碳目标将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
  • 四、国内整车企业顺势崛起,供给侧产品力开始显现
  • 五、跨国整车企业纷纷布局,协同推动我国汽车电动化进程
  • 第二节 构建新能源汽车使用生态体系
  • 一、交通补能体系
  • 二、后市场服务体系
  • 三、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 四、农村电动汽车出行体系
  • 五、新商业模式与新产业生态体系
  • 第二章 打造新能源汽车市内补能体系
  • 第一节 市内补能体系建设需解决好多层面问题
  • 一、设施运行效能低,应用场景受限
  • 二、空间规划存盲区,设施建设缺管控
  • 三、存量空间须转型,供给模式不集约
  • 四、标准规范不健全,配套政策待完善
  • 五、设施建设面临挑战,车能融合潜力亟待开发
  • 六、配套建设大规模发展,电网承受巨大冲击
  • 第二节 构建新能源汽车市内补能体系的策略
  • 一、推动各层面规划体系协同
  • 二、实现多元补能体系有序发展
  • 三、寻求多种技术路径最优解
  • 四、小结
  • 第三章 打造新能源汽车市外补能体系
  • 第一节 市外补能体系构建仍需进一步完善
  • 一、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与能源需求时空分布不协调
  • 二、设施设备种类单一,缺少对多用能主体的综合考虑
  • 三、设施利用和运营维护状况不佳,难以形成对绿色出行的引导作用
  • 第二节 构建新能源汽车市外补能体系的策略
  • 一、不同用能场景的市外交通用能需求分析
  • 二、遵循协同规划原则和思路,打造市外交通补能体系
  • 三、市外补能体系协同规划策略
  • 第四章 构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流通体系
  •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面临新挑战
  • 一、数据孤岛和数据风险问题
  • 二、维护修理难
  • 三、二手车价值评估问题
  • 四、保险设计及运营难
  • 第二节 发挥新主体在后市场中的作用
  • 一、区块链技术促进数据互联互通
  • 二、线上服务与数字化助力维修服务
  • 三、第三方解决方案推动二手车流通
  • 四、UBI助力保险升级
  • 第五章 打造动力蓄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
  • 第一节 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仍存在短板
  • 一、动力蓄电池回收难
  • 二、行业共性技术仍需突破
  • 三、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 四、标准体系的细分环节亟须补齐
  • 第二节 加快建设动力蓄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的策略
  • 一、完善动力蓄电池回收领域政策与标准体系
  • 二、继续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
  • 三、积极推动梯次利用模式发展
  • 四、聚焦再生利用技术突破
  • 第六章 推动农村电动化出行
  • 第一节 农村电动汽车发展制约因素
  • 一、产品供给问题
  • 二、安全保障问题
  • 三、服务保障问题
  • 四、充电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 第二节 农村电动化出行发展路径及保障
  • 一、农村电动化发展路径
  • 二、农村电动化发展保障
  • 第七章 发挥新模式的推动作用
  • 第一节 车网互动商业模式
  • 一、通过新模式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获得新价值
  • 二、构建车网互动能力体系建设
  • 第二节 碳资产模式
  • 一、绿电(绿证)交易
  • 二、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 三、设计基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的碳普惠机制
  • 第三节 动力蓄电池资产运营模式
  • 一、管理好动力蓄电池资产,提升周期价值
  • 二、技术和模式创新助力动力蓄电池资产管理
  • 第四节 动力蓄电池智能仓储配送中心
  • 一、建设动力蓄电池智能仓储配送中心已具备基础
  • 二、构建动力蓄电池智能仓储配送中心面临的问题
  • 三、动力蓄电池智能仓储配送中心创新发展模式
  • 第五节 新一代换电站
  • 一、多类型企业加速布局乘用车和商用车换电市场,商业前景逐渐显现
  • 二、推动建设规划、兼容标准等问题解决,促进换电站更加安全可靠
  • 三、提升通用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价值将是换电站的发展方向
  • 第六节 移动能源服务设施
  • 一、移动补能运营服务主体基于应用场景拓展定制化服务
  • 二、运营成本高是目前移动补能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 三、移动能源服务将与其他基础设施模式互补
  • 第八章 创新发展案例
  • 第一节 新型基础设施丰富用户补能体系
  • 一、政府科学规划示范:云南玉溪充电设施规划优化及“车-桩-网”协同
  • 二、换电模式探索:奥动、协鑫徐州、吉利隆欣杭州
  • 三、光储充换一体探索:国网广汇宝马项目、蔚来换电、国家电投项目
  • 四、“电池银行”模式探索:武汉蔚能动力蓄电池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 五、移动储能充电探索:国轩高科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
  • 第二节 回收企业发展助力挖掘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 一、专业回收企业:格林美
  • 二、电池商:国轩高科
  • 第三节 车网互动试点应用推动商业模式落地
  • 一、有序充电激励探索:国家电网北京华商三优优易充项目
  • 二、需求响应机制探索:上海需求响应试点
  • 三、V2G模式创新:国家电网电动V2G移动电源应急供电项目
  • 四、V2G模式创新:北京中再大厦车网互动示范站
  • 第四节 国外成熟汽车后市场经验借鉴
  • 一、全生命周期信息整合探索:美国CarFax
  • 二、经销商向价值指南引领方转型探索:KBB
  • 第五节 城市绿色出行生态创新:柳州模式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0
3个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