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研读传统经典,感悟中华文化力量。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宋词应该这样读》《史记应该这样读》《论语应该这样读》《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

《宋词应该这样读》:本书主要选取李煜、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奔疾等十二位词人及其代表词作,通过“讲述词作者生平+词作赏析”的形式,使中学生对词的发展脉络,宋代的词人、词作以及词风有相对全面的了解。

《史记应该这样读》:本书从《史记》的时代背景和司马迁的生平、《史记》所体现的司马迁的思想、《史记》的史学成就、《史记》的文学成就等几大方面,对《史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读。特别针对《史记》中人物描写的特色,遴选十多篇“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篇章做了详细精到的讲解。

《论语应该这样读》:本书从《论语》的时代背景和孔子生平、《论语》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读懂《论语》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等几大方面,对《论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读。特别对《论语》中易误解的词语和语法现象、对二十则著名的疑难词句,做了有理有据的讲解,并且向中学生介绍了科学考证的基本知识。

《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本书系统解析了“四大名著”,不仅介绍每本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还对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引导读者在了解人物、故事的基础上,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目录

  • 史记应该这样读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讲 壮阔的胸襟 不屈的灵魂
  • 时代、家世与生平
  • 一、司马迁的时代
  • 二、司马迁的家世
  • 三、司马迁的生平
  • 受宫刑忍辱著书
  • 一、司马迁为何替李陵说话
  • 二、汉武帝为何如此动怒
  • 三、司马迁自请受宫刑
  • 四、忍辱著书动力的来源
  • 第二讲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史学之父的创举
  • 一、奠定了中国史学的独立地位
  • 二、规范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三、创立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四、树立了中国史学的进步历史观
  • 《史记》五体说例
  • 史学著作的文学观
  • 《史记》如何写人
  • 第三讲 本纪选读
  • 纪实的《高祖本纪》与抒情的《项羽本纪》
  • 一、项羽是反秦英雄,但司马迁有的评价似乎偏高
  • 二、鸿门宴的真相与这段文字写法之特殊
  • 三、写出了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之必然,但司马迁的同情在项羽一方
  • 四、项羽在司马迁的“乌江礼赞”中获得永生
  • 五、《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 吕后执政的历史教训
  • 一、吕后执政的主要贡献
  • 二、吕后执政的历史教训
  • “文景之治”与其神圣光环下的黑暗
  • 一、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
  • 二、神圣光环下的黑暗与残暴
  •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与其晚年悲剧
  • 一、汉武帝的文治:完备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
  • 二、汉武帝的武功: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形成了强大的西汉帝国
  • 三、汉武帝的专制独裁与其晚年的政治悲剧
  • 第四讲 世家选读
  • 关于司马迁笔下孔子的几点思考
  • 一、孔子孩童时期的疑问
  • 二、孔子的政治生涯
  • 三、孔子的成就与贡献
  • 四、孔子写《春秋》
  • 翔实复杂的战争画卷与情感强烈的农民颂歌
  • 一、农民战争的“写实画”及进步历史观的表现
  • 二、传神壮阔的农民群像
  • “帝王师”的历史功勋与自我防护谋略
  • 一、张良的历史功勋
  • 二、张良的自我防护谋略
  • 三、神秘虚幻的文风与精妙细致的心理刻画
  • 第五讲 列传选读
  • “礼贤下士”和“士为知己者死”的社会意义
  • 一、信陵君“礼贤下士”成就功业
  • 二、侯嬴“士为知己者死”殚诚毕虑
  • 三、“礼贤下士”和“士为知己者死”的现实意义
  • 四、卓绝纯熟的写作技巧
  • 以四人的英烈传寄寓赵国的兴亡史
  • 一、社会理想与兴亡之感的寄寓
  • 二、光耀动人的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可鄙可悲的阴谋家形象永为世鉴
  • 一、《李斯列传》的史料价值
  • 二、《李斯列传》中的李斯形象
  • 三、《李斯列传》的突出特点
  • 一代名将的悲惨结局
  • 一、司马迁尽全力歌颂了韩信的将才
  • 二、对韩信被诬族灭的悲惨结局无限惋惜和同情
  • 三、如实地写出了韩信的取死教训
  • 司马迁歌颂游侠与批判世态
  • 一、歌颂游侠的急人之难、舍己为人,批判汉朝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卑鄙自私
  • 二、歌颂游侠的“捍文罔”,有批判汉武帝专制统治及其严刑酷法的意义
  • 三、批判了公孙弘等舞文弄法杀害游侠的罪行,有揭露儒者的伪善、抨击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 四、以浓厚的抒情与对比来表达强烈的爱憎
  • 论语应该这样读
  • 版权信息
  • 前言 究竟应该怎么读《论语》
  • 第一讲 读懂《论语》需要了解的时代背景和孔子生平
  • 孔子诞生在富有道德精神的社会中
  • 西周思想是孔子的重要思想资源
  • 孔子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
  • 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
  • 一、从出生到三十而立
  • 二、在齐国
  • 三、外交内政的作为
  • 四、在卫国
  • 五、漂泊在宋、陈、蔡、楚
  • 六、又到卫国
  • 七、终于回到故国
  • 八、立言不朽
  • 九、最后的岁月
  • 第二讲 《论语》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
  • 孔子的仁学(兼谈“礼”)
  • 一、“仁”的四大因素和整体特征
  • 二、孔子“仁学”的缺点和长处
  • 三、“仁”的几个特点
  • 四、“仁”的主要内容:孝悌、忠信、恭敬和智勇
  • 君子与小人
  • 论《诗》、礼、乐
  • 为政以德
  • 论学习和教育
  • 交友之道
  • 第三讲 锁定词义的正确方法
  • 区分“字”和“词”
  • 分清通假字和古今字
  • 尊重语言内部的规律
  • 一、语言的“变”是永恒的
  • 二、语言的社会性是建立在语言的强制性上的
  • 三、语言内部的证据是主要、自足的
  • 寻找词义的标志牌
  • 归纳格式,锁定词义
  • 哪种说法更可靠
  • 考察“分布”
  • 第四讲 《论语》中易误解的词语和语法现象
  • 了解词的前世今生
  • 关注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
  • 第五讲 尝试简单考证,反转某些“定论”
  • 尾声: 继续深造的办法
  • 四大名著应该这样读
  • 版权信息
  • 前言 “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的伟大经典
  • 第一讲 《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综述
  • 英雄气长,儿女情短
  • “雄才大略”的“奸雄”
  • 是道德,更是权谋
  • 孔明出场
  • 赤壁之战的虚虚实实
  • 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 锦囊妙计
  • 千秋仰义名
  • “掌故的三国”
  • 第二讲 《水浒传》
  • 《水浒传》综述
  • 豪侠的光彩亮相
  • 鲁智深是不可学的
  • 逼上梁山
  • 打虎武松
  • “忠义”宋江
  • 青面兽杨志
  • 梁山女侠
  • 梁山好汉的十八般武艺
  • 梁山好汉的结局
  • 第三讲 《西游记》
  • 《西游记》综述
  • 《西游记》中的仙
  • 《西游记》中的鬼
  • 《西游记》中的妖怪
  • 《西游记》中的西天
  • 历代驰名第一妖——孙悟空
  • 悟空的神通
  • 八戒的呆与慧
  • 人生旅途的紧箍儿
  • 《西游记》中的法宝
  • 第四讲 《红楼梦》
  • 《红楼梦》综述
  • 《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扬弃与超越
  • 大观园——曹雪芹笔下的桃花源
  • 宝玉石头也
  • 宝玉挨打
  • “阆苑仙葩”
  • “任是无情也动人”
  • 是真名士自风流
  • 凤姐也有可爱之处
  • 刘姥姥参加的一次宴会
  • 后记
  • 宋词应该这样读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讲 粗服乱头,赤子情深
  • 粗服乱头,赤子情深
  • 第二讲 奉旨填词,骫骳从俗
  • 奉旨填词,骫骳从俗
  • 第三讲 富贵闲雅,珠圆玉润
  • 富贵闲雅,珠圆玉润
  • 第四讲 千千心结,花影情浓
  • 千千心结,花影情浓
  • 第五讲 把酒东风,风雅疏隽
  • 把酒东风,风雅疏隽
  • 第六讲 彩云易散,明月情长
  • 彩云易散,明月情长
  • 第七讲 性情本色,雅人深致
  • 性情本色,雅人深致
  • 第八讲 佳期如梦,愁深似海
  • 佳期如梦,愁深似海
  • 第九讲 曲尽其妙,浑然天成
  • 曲尽其妙,浑然天成
  • 第十讲 妒风笑月,花中一流
  • 妒风笑月,花中一流
  • 第十一讲 骚情雅意,笑傲风云
  • 骚情雅意,笑傲风云
  • 第十二讲 寄兴风物,幽韵冷香
  • 寄兴风物,幽韵冷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