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考察人口流动和城镇地域扩张对地方政府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行为产生的影响。

内容简介

在本书的研究中,笔者将农村社会治理视为管理主体,在法规、政策和乡规民约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力量维持农村社会秩序,实现农村社会良性运行。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得到以下项目资金支持,谨致谢忱!
  • 第一章 导论
  • 引子 “打虎”与中国改革
  • 一 路径依赖与双轨制: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核心
  • 二 社会治理创新:不同于经济治理的改革机制
  • 三 半契约式改革: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个解释框架
  • 四 机制分析:研究的切入点
  • 五 中国农村的社会治理机制及其历史嬗变
  • 六 本书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结构倒逼与组织赋权: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结构背景
  • 一 农村“社会”:复兴与变奏
  • 二 “稳定器”的功能失灵
  • 三 有限度的组织赋权:不动体制动机制
  • 四 小结
  • 第三章 组织决策与组织创新:地方政府的创新偏好
  • 一 “和气”与“生财”:社会治理的经济回报
  • 二 地方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
  • 三 什么地方的政府在创新: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区域差异
  • 四 错位竞争:地方官员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动力
  • 五 地方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制度收益
  • 第四章 路径依赖与资源约束:创新的路径选择
  • 一 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一个规则分析的视角
  • 二 地方政府创新的路径依赖
  • 三 资源禀赋:地方政府创新的条件约束
  • 第五章 组织模仿与符号创新:创新的有限扩散
  • 一 政府间的学习与模仿
  • 二 符号创新:创新扩散中的求异原则
  • 三 组织模仿的影响因素
  • 第六章 制度吸纳与权威再造:创新的无限扩散
  • 一 制度吸纳:中央政府权威的再生产
  • 二 制度吸纳下的治理创新扩散
  • 三 制度吸纳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 四 螺旋式吸纳:地方创新的制度吸纳路径
  • 五 小结
  • 第七章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改革:结构约束与制度创新——一个理论性的反思
  • 一 社会结构的差异与社会治理诉求的多元
  • 二 资源约束、组织激励与地方政府行为选择
  • 三 地方政府创新的名实之分
  • 四 社会改革:不同于经济改革的另一种改革实践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问题多多,不堪卒读

    1. 本书的地方政府指的是哪个级别的地方政府?作者举了南通市,枫桥镇社会治理创新的例子,既有地级地方政府也有乡级地方政府。倘若能专注于某一级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本书的讨论会更加聚焦。2. 文献回顾占比大。作者引用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吉登斯、吉尔茨)与传播学(创新的扩散模型)的经典理论,资料翔实。但我实在是希望看到根据一手的田野调查写作的、融入作者生命体验的书,而不是一本坐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中独立的办公室里写就的、陈旧的二手材料汇编。3. 作者强调地方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原因是农村社会的问题多、问题大。但我们都知道,城市里社会矛盾与冲突程度也相当高!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废话,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既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征地等),也存在于城市(国企改革,职工下岗、产业布局),是改革的阵痛、实践中的问题倒逼地方政府创新,作者在玩弄内生性动力、紧张程度等大词,该观点毫无解释力。4. 以湖北咸安改革说明了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螺旋式扩散过程。创新的扩散主要有两种形式,凭常识即可理解:地方政府间的自发学习与模仿,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创新的成果进行甄别和吸纳,作者的提法无甚新意。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