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新作。借助意象对话和回归疗法,用中国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解读160多个人类的感受和情绪。

内容简介

每个感受词和情绪词都是独一无二的,它能精准地表达人们当下的内心。只有更好地理解感受和情绪,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和他人情绪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最终读懂人性。

本书的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包含着作者的许多真知灼见,尤其是中国文化视角下对“委屈”“惭愧”等词的独特理解,以及文化碰撞下对“快乐”“愤怒”等词演变的特有思考。读者可以直接去阅读和品味自己感兴趣的感受词、情绪词,也可以带着好奇心去体味不熟悉的感受和情绪,也许在某一点会豁然有所感悟,并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新的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关于感受的心理学知识
  • 第1章 人与动物是如何感受的
  • 什么是感受
  • 感受的七个层次
  • 第2章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与回归心理疗法
  • 意象对话
  • 回归疗法
  • 第3章 感受词与情绪词
  • 感受词和情绪词的习得
  • 感受词和情绪词对人的意义
  • 感受词和情绪词学习的质量与影响
  • 不同语言中感受词和情绪词的差异的影响
  • 新文化运动中感受词和情绪词创新的利弊
  • 什么是中文感受词和情绪词,以及中国人的情绪
  • 第二部分 感受词和情绪词释义
  • 第4章 A
  • 安全感
  • 第5章 B
  • 卑贱感
  • 被忽视感
  • 被监视感和被窥视感
  • 被纠缠感
  • 被看到感
  • 被抛弃感
  • 被侵入感
  • 被指责感
  • 崩溃感
  • 逼仄感
  • 憋闷感
  • 濒死感
  • 不对劲感
  • 不洁感及厌恶
  • 不平感
  • 不祥的预感
  • 不真实感
  • 第6章 C
  • 惭和愧
  • 成就感
  • 耻感
  • 充实感
  • 崇高感和崇敬感
  • 愁、闲愁和万古愁
  • 存在感
  • 挫折感
  • 第7章 D
  • 大乐
  • (自我)独特感
  • 对跌落的不安感
  • 第8章 F
  • 方向感
  • 丰饶感
  • 第9章 G
  • 尴尬
  • 感恩或感激
  • 孤独感
  • 归属感
  • 第10章 H
  • 寒凉感
  • 好感
  • “好像有什么”的感受
  • 怀
  • 怀疑
  • 幻灭感
  • 荒谬感
  • 慌乱感
  • 悔或后悔
  • 混沌感
  • 豁然开朗感
  • 活力感、能量感和力量感
  • 第11章 J
  • 饥饿感
  • 急迫感
  • 嫉妒(或妒忌)
  • 焦虑
  • 界限感
  • 敬畏感
  • 纠结
  • 疚与内疚
  • 沮丧感
  • 第12章 K
  • 开阔感
  • 空虚感
  • 恐惧
  • 控制感
  • 匮乏感
  • 第13章 L
  • 理所当然感
  • 连续感
  • 怜悯或悯
  • 第14章 M
  • 麻木感
  • 满足感
  • 迷茫感和迷失感
  • 秘密感
  • 陌生感
  • 目标感
  • 第15章 N
  • 第16章 P
  • 疲劳、疲倦、疲乏和疲惫感
  • 漂泊感
  • 第17章 Q
  • 亲密感
  • 清晰感
  • 确定感和不确定感
  • 第18章 R
  • 荣、荣耀感和荣誉感
  • 融合感
  • 第19章 S
  • 神秘感
  • 神圣感
  • 生死攸关感
  • 胜任感
  • 失控感
  • 失落感
  • 失望感
  • 时间感
  • 使命感
  • 释然感
  • 受害感、受伤感、受伤害感
  • 疏离感
  • 熟悉感
  • 顺心感和不顺心感
  • 宿命感
  • 第20章 T
  • 塌陷感
  • 忐忑感
  • 通畅感
  • 第21章 W
  • 危险解除感
  • 委屈
  • 温暖感
  • 稳定感
  • 我感
  • 无力感
  • 无聊感
  • 无助感
  • 第22章 X
  • 希望
  • 喜和快、乐
  • 现实感
  • 心流
  • 新奇感
  • 信任感
  • 兴奋感
  • 幸福感
  • 幸运感
  • 性别感
  • 旋律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 第23章 Y
  • 压力感
  • 厌恶感
  • 一致感
  • 遗憾、恨和不甘心
  • 异己感、异物感
  • 抑郁
  • 意义感、无意义感
  • 永恒感
  • 优越感
  • 第24章 Z
  • 责任感
  • 珍惜感
  • 真实感
  • 秩序感
  • 自卑感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解情绪本身,才能理解他人

    作者朱建军,写的各种情绪的描述极为精确,我观察我自己、我身边大部分人观察自己,别人观察他人的情绪都非常薄弱,甚至出现对情绪本身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如果自己就是这样的情况,读一读这本书真的非常必要。正如本书介绍说的 “每个感受词和情绪词都是独一无二的,它能精准地表达人们当下的内心。只有更好地理解感受和情绪,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和他人情绪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最终读懂人性。”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感受的七个层次

      这本书将情绪的方方面面,说的很详细。尤其是针对了我们国人的场景做了大量的功课,整个情绪分析上更加贴近我们平时的感知状态,很容易就能走近我们读者的心里。其实情绪这件事,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这主要还是在于信息差。也就是当我知道你不知道而你不知道我知道,了解情绪背后的心理,才能有用。若是当我不知道你知道而你知道我不知道时,我们就可能被对方故意表达出来的表征所误导。在罗胖 60 秒中有一章提到了微表情,这在几年前也曾火过一把。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这样的规律其实并不存在。为啥呢?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大量、长期、反复、高强度的博弈的结果。如果真有微表情这样的规律存在,这个规律早就被发现了,适用这些规律的人,在竞争中早就失败,被淘汰了。即使曾经存在过这些规律,要么是无关紧要,要么早就变化得面目全非了。所以从这个进化论的角度,我们就明白了,世界上为什么没有捷径,为什么没有万应灵丹?因为如果有,早就被发现了,而且也早就不灵了。而在长期的进化博弈中,让这个世界上所有和人打交道的事,收益背后都有成本,捷径背后都有风险。回到这书,这种观察、感受情绪的手段 我们当然要多多去了解,但是无需过度偏信。拿到现实生活中 无非就是应用在人际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我认为可以拆分成心理感受与实际接触两个方面。在自身的感受上,能做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在实际的接触、交往过程中,则是要做到玲珑墙头草,风吹八面倒。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情绪词典》是一本描述心理感受的工具书。能感受,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的根本标准和重要标准之一。感受又以情绪的方式呈现,例如愉悦感、恐惧感、绝望感… 这些情绪是反映你心理状态的晴雨表,是你内在心理的对外投射。但是,我们太多数人无法正确了解自己的情绪,它为什么是这样的?也无法准确地定义自己的情绪,它是怎么样的?其结果是,我们往往无法感知、表达自己的感受又无法了解他人的感受。这就像是一个哑巴,他心里有很话要说,但是却又说不出来。同样,由于我们无法正确感知情绪,无法清晰描述我们的情绪,这就相当,我们变成了不能表达自己情绪的哑巴,只能啊啊啊地干着急,接连只能发出一串串的噪音… 要破解内在心理秘密,即我们无声的潜意识,我们需一本情绪的字典。通过情绪词典,我们可以把心理意象、模糊的感受具象化、文字化,把潜意识去意识化,去呈现,把冰山下面的冰浮出水面。对每一种感受,大体都会讲解以下内容。・这种感受叫什么名字?・哪种内在或外在情景会引起这种感受?・这种感受的体验是什么样子的?・这种感受在身体上会有什么表现?・当产生这种感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意象?・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哪个阶段容易产生这种感受?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发生什么事情会影响这个人,使其更容易在这种感受上不同于其他人?・这种感受对人的行为及性格会产生什么影响?・这种感受会受什么影响而转变?・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是如何体现这种感受的?情绪词典,它就像心理世界的指南针。通过对情绪文字化的、更具象的描述,把神秘的感受变得不再捉摸不定。当你明白那个心理现象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为什么,它又是什么样的,你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再次引用荣格的话: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将被改写。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