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代思想家伯恩斯坦作品,拨开现代社会纷繁暴力乱象的迷雾,探究“人们为何热衷相互伤害”的思想根源。

内容简介

我们的时代或许可被成为“暴力时代”,因为无论是在书籍报刊、影视作品还是互联网中,都充斥着各种现实或虚构的对暴力的呈现。但我们所说的“暴力”到底是什么?它能为人们带来什么?它的界限又在哪里?

伯恩斯坦试图在本书中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考察施密特、本雅明、阿伦特、法农、阿斯曼这五位学者探讨暴力问题的著作,他深入分析并反思了他们对非暴力的重要性的论证,以及对特殊情况下的暴力的辩护。伯恩斯坦指出,并不存在判定暴力正当性的普遍标准,应对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是建构允许自由公开的讨论,让个体意见得到表达和倾听的公众环境。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献给
  • 中文版序
  • 致谢
  • 前言
  • 导论
  • 第一章 卡尔·施密特的困境
  • 卡尔·施密特模棱两可的遗产
  • 政治性:敌友之分
  • 政治敌意
  • 作为神意的政治
  • 施密特的困境
  • 无由的决断
  • 暴力
  • 传统敌意、现实敌意与绝对敌意
  • 施密特非道德的道德主义
  • 第二章 瓦尔特·本雅明:神圣暴力?
  • 政治背景
  • 立法性暴力与护法性暴力
  • 革命罢工
  • 显现
  • 马尔库塞对神圣暴力的阐释
  • 巴特勒和克里奇利论神圣暴力
  • 齐泽克论神圣暴力
  • 德里达对本雅明《暴力批判》的解构
  • 罗斯对德里达的回应
  • 神圣暴力的不可决断性
  • 关于神圣暴力的紧张感
  • 本雅明文章的诱人魅力
  • 第三章 汉娜·阿伦特:论暴力与权力
  • 历史背景
  • 权力与暴力的对语
  • 阿伦特在做什么?
  • 革命精神
  • 制造与暴力
  • 恐怖与暴力
  • 替暴力辩护
  • 阿伦特夸大其词式的思维
  • 阿伦特的相关性
  • 权力、暴力以及“现实世界”
  • 第四章 弗朗茨·法农对暴力的批判
  • 历史背景
  • 自发性暴力:优势与劣势
  • 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
  • 民族文化
  • 殖民暴力的社会—心理后果
  • 论暴力
  • 对暴力的批判
  • 法农模棱两可的遗产
  • 第五章 杨·阿斯曼:摩西区分与宗教暴力
  • 摩西区分
  • 对摩西区分的解构
  • 暴风骤雨般的抗议与阿斯曼的回应
  • 摩西区分与宗教暴力
  • 潜伏期与被压抑物的复归
  • 宗教暴力:暴力的第五种形式
  • 一神论的黑暗面
  • 第六章 对暴力与非暴力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