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文学巨匠井上靖继《敦煌》《楼兰》等一系列“西域小说”的收官之作。

内容简介

《风涛》创作于1963年,取材于元初蒙古两次征服日本失败的战役,即文永·弘安之役。故事从高丽国王的角度展开。蒙古征服高丽之后,欲以之为跳板,东征日本,奈何风涛险阻。但忽必烈并不死心,仍不惜加重高丽国内负担,也要准备东征。高丽历经元宗与忠烈王两代,举国皆为东征所苦。四野凋敝,民不聊生。然两次东征,皆以失败告终,终于使东征之事搁置下来,高丽得以解脱被元朝强加的重担。小说虽然以这两场战役所处的时代为历史背景,然而根本没有描写战役本身。尽数着墨都在高丽国王及臣属与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周旋,以及高丽人民所遭苦难之上。作品名称来自于元世祖忽必烈颁发给高丽国的诏书中的一句“勿以风涛险阻为辞”,其用意是鞭策高丽不得推诿出使日本的责任,要担负起充当侵略日本的排头兵的职责。“风涛”一词也是串联全文的关键词,横亘于使臣和日本统治者之间的海域上掀起的是风涛,导致东征元军覆灭的是风涛,元国统治者针对高丽国君臣挑起的多次事端亦是风涛,可以说整篇作品充斥着一阵阵的惊涛骇浪。日本文艺评论家筱田一士认为该作品“技法娴熟,内容充实,很适合作为井上靖对其西域小说系列的‘总决算’”。不知为何,当元宗再想起忽必烈的脸时,通常总是饱含温情的那张脸就是不出现。说不上冷酷,也不是贪婪。是对与自己面对面的人所说的话毫不上心、爱搭不理的一张大脸;是想要用手抓住摇一下但就是摇不动的一张脸;是就算把嘴凑到对方耳朵上大声叫喊,对方也什么都听不进去的一张脸;是只顾考虑自己的事,只要想做就要去做的一张脸;是想把高丽纳入自己版图就会行动的一张脸;是想征讨日本,为此甘愿牺牲高丽的一张脸。元宗每一天都在和忽必烈的各种脸对抗……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二部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译后记
  • 附录 井上靖年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古代的弱国无外交

    井上靖老师于 1963 年时的創作作品,高丽被蒙古军蹂躏压制,躲在江华岛的高丽王朝不得不派出王子去求和,最终却遭遇了蒙古王驾崩、忽必烈上台的局面。而忽必烈一改征讨高丽的风格,一开始采用怀柔政策,意在利用高丽夺取日本。由此出现了后来忽必烈给元宗的那句「勿以风涛险阻为辞,勿以未尝通好为解」,压迫高丽去做谋取日本的先头兵。整个故事就围绕着所谓的风涛展开,既是实指(文本中的忽必烈给元宗的书信,以及后来元军征日两次被风涛覆灭的事),也是虚指(这场关于高丽国生死存亡的风波)。故事是偏向于从高丽降元派 —— 元宗的角度讲述的历史,用文相李藏用与元宗、武相金方庆与忠烈王两套班子的故事讲述了高丽国在蒙军统治下的卑微。很多时候只是忽必烈的一封诏书,整个高丽就会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大举征调物资和兵力),但是他们又不能反抗,因为反抗必然会导致亡国。在这种艰涩的情形下,忽必烈及其手下洪茶丘就显得残忍和冷漠,无论是从募兵还是征集物资,他们都不会考虑高丽有限的国力和物力,在吝啬地施舍「些许恩惠」之后,他们便变本加厉地从道德上绑架元宗以至于后来的忠烈王,从而让高丽彻底沦为元朝的马前卒,而同样也为日后日本的复仇式入侵埋下了伏笔。本书对于戟战争並无太多著墨(三言两语带过),稍微可惜了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重庆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是由重庆市委主管、市政府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西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恢复现名。2005年4月29日,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重庆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几十年来,重庆出版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了数十亿册计的健康有益的图书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