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户推荐指数
经济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3千字
字数
201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地方权力结构的权力异质性和地方政治精英的不同地位,分析改革开放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官员的激励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民营经济极为发达、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为分析对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之后,提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而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即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精英群体由于可以获得权力高层自上而下的庇护和支持,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强,而政治上被边缘化的精英群体只能向下寻求基层支持者的政治支持,因此采取了提供事实上的产权保护以保证地方民间经济利益的方式,来换得基层的政治支持以最大限度地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序
- 前言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浙江模式的特点
- 1.3 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解释
- 1.4 本书的解释: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 1.5 浙江模式和现象的理论意义
- 2 浙江的共产主义革命与1949年后的权力格局
- 2.1 浙江省的共产革命和本地政治精英的形成(1922—1949年)
- 2.2 浙江1949年后的政治布局和权力结构
- 2.3 20世纪50年代的权力零和博弈
- 附录 游击队县和非游击队县的变量构建
- 3 为什么黑夜中狗不叫?农业集体化中的基层反应和策略
- 3.1 20世纪50年代初的经济变局:从新民主主义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3.2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集体化:高层政治的迷雾与政策不确定性
- 3.3 浙江农村的群体性事件(I):闹退社
- 3.4 浙江农村的群体性事件(II):包产到户
- 附录 “闹退社”地区差异的计量检验
- 4 失意者们,团结起来:“文革”的“资本主义”复辟
- 4.1 从“大跃进”到“四清”: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结果
- 4.2 “文革”中的权力游戏和地方干部的政治激励
- 4.3 “文革”对地方干部的政治激励效应及其经济效果
- 附录 对浙江各县“文革”期间武斗激烈程度的计量检验
- 5 具有浙江特色的经济发展:改革时代政治不确定性下的民营经济和基层创新
- 5.1 “文革”后浙江的政治走势和特点
- 5.2 政治不确定条件下的农业去集体化:1977—1982年间包产到户的蔓延和合法化
- 5.3 1976年后浙江企业家精神的迸发和民营企业的创业历程
- 6 结论和讨论I:浙江模式VS.江苏模式——兼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差异
- 6.1 江苏省的革命历史和地方权力结构的特点
- 6.2 江苏的“文革”和社队企业的发轫
- 6.3 历史冲击、地方权力结构和经济发展:关于江浙对比的几个可检验假说
- 7 结论和讨论II:权力结构、政商关系和民营经济的未来
- 7.1 宏观政治经济环境
- 7.2 政商利益交换: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
- 7.3 要素禀赋和技术变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格致出版社
2007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原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图书分公司正式更名为格致出版社。格致出版社秉承世纪高教的出书风格,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全力开拓适用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企业培训、公众教育各个层面,以经管、社科人文学科领域为特色的教材教辅,并兼顾知识大众对学术、文化图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