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讨了快速的社会变迁下人们心理状态的改变。

内容简介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文化与社会变迁使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很大改变。本书文化混搭心理研究专题将探究在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语境中,人们特有的心理及行为机制。书中收录的八篇论文多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内容涵盖较为丰富的研究领域,包括人们在不同文化混搭情境中地位感知对创造力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与族群关系认知、文化适应过程、文化排斥反应、政治参与效能感、文化规范与权威认同等主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编辑委员会
  • 主编简介
  • 本辑特约主编简介
  • 文化混搭心理研究与现实中国社会的发展
  • 一 文化混搭心理研究: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之回应
  • 二 本辑内容概要:关注中国社会问题的文化混搭心理研究
  • 三 结语
  • 地位阶层认知与群际接触中的文化混搭心理
  • 文化混搭条件下的地位感知对弱势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
  • 引言
  • 一 理论综述与研究概览
  • 二 研究1:女性在位置分配任务中的地位感知和创造力的相关关系
  • 三 研究2:性别混搭条件下的地位感知对女性创造力的影响
  • 四 研究3:国家地位感知对中国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及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
  • 五 研究4:群体归属需求在国家地位感知和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 六 讨论与结论
  • 外群体知觉与文化依恋:民族本质论的中介作用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汉语二语者文化混搭性及文化适应的情感特征、影响与缓冲机制
  • 一 引言
  • 二 研究背景与假设
  • 三 研究1:突发心理适应危机事件的个案分析
  • 四 研究2:文化适应的群体特征与压力根源调查
  • 五 研究3:文化适应压力的缓解与影响
  • 六 讨论
  • 多元文化经验增强外文化排斥反应?——开放性和本文化认同的作用
  • 一 引言
  • 二 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四 讨论
  • 流动儿童的双重文化适应与心理适应: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结果与分析
  • 四 讨论
  • 传统-现代文化混搭心理研究
  • 当传统遇到现代:文化排斥效应对老字号现代化的影响
  • 一 引言
  • 二 文献回顾和假设
  • 三 实验一:老字号——文化标志性品牌
  • 四 实验二:老字号延伸至现代品类
  • 五 实验三:老字号遇见现代价值观广告
  • 六 结论与讨论
  • 群己关系视角下社会个体化对政治认知及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 一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二 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
  • 三 结果分析
  • 四 结论与讨论
  • 儒家伦理、国家民族观与权威认同的危机
  • 一 导论
  • 二 儒家伦理中的权威观
  • 三 国家民族观的权威观
  • 四 危机与融合
  •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
  •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化混搭促成了两种风貌与内涵皆存在差异的文化形态共存于同一个场域之内的情况发生,多元而丰富的形式背后却可能隐含着权力和地位角逐的巨大张力。布迪厄等人强调场域的能动性和自身的运动逻辑,也就是场域的构型(configuration)作用(布迪厄、华康德,1998)。文化混搭正是体现了整合之后的多元文化场域对其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构型的过程,其中包括基于不同文化的相对地位格局。文化层面上的 “地位状况” 是 “由对名誉的某种特定的、积极或消极的社会评价所决定的人类生活的所有典型构件”。在阶级和权力导致的社会分层之外,文化的领域中存在更多的地位等级划分,其依据的是 “宗教以及世俗化了的宗教理想、物品消费、生活方式、成就类型或休闲品位等”(柯林斯、马科夫斯基,2014)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