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毛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他创作生涯晚期最重要的文学成就。

内容简介

《刀锋》讲述了美国青年拉里•达雷尔对人生终极意义、人性救赎之道的苦苦追寻和不懈探索,正代表了作家本人长达一生的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刀锋》在毛姆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集大成的总结性的终极意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第二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三部
  • 1
  • 2
  • 3
  • 4
  • 5
  • 第四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第五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第六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第七部
  • 1
  • 2
  • 3
  • 4
  • 5
  • 6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出孤独力——最顶级的能力

    🌀从故事构思、人物塑造、小说背景到叙事调性,《刀锋》都堪称毛姆的巅峰之作。🌀在这本书中,毛姆塑造的主人公拉里,行走在不为世俗所理解的刀锋之上,不惧孤独,上下求索,令人钦佩。🌀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艾略特,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令人嘘唏的 “寂寞孤鸿影”。🌀他临终之时,还在为没有收到一场盛大社交宴会的请柬,而郁郁寡欢。🌀而拉里却大隐于市,孑然潇洒地享受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么孤独就是他的人生的助力器。活出孤独力,在孤独中享受一个人的狂欢,是一种顶级的能力。🌀艾略特一生,都在追逐觥筹交错的社交生活,以至于常常忘记了 “自己” 是谁。🌀他以为外界的喧嚣不能没有他,事实上呢?是他自己最离不开热闹。🌀生活中的 “艾略特” 们,其实比比皆是。🌀在人声鼎沸的喧嚣中穿梭的人,往往是最怕孤独的。🌀他们在热闹声里掩盖自己的孤独,在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中,埋藏自己的落寞。🌀所有的寂寞,都是毫无目标的不知所措,都是百无聊赖的人云亦云。🌀《百年孤独》里有句话:“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学会与孤独共舞,学会取悦自己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毛姆在最后提到,《刀锋》中的人似乎最后都取得了 “成功”,但是他们都没有能逾越现实的 “刀锋”。唯有如拉里一般选择纯洁完善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的安宁并且积极地去影响他人,我想这就是毛姆对于如何逾越 “刀锋” 的答案。

      7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刀锋上舞动

      毛姆的《刀锋》读完了。这是第三次打开这本书。第一次匆匆了解整个故事的大概,只记得一个拉里的名字。第二次依旧匆匆过了一遍,并开始抄录毛姆老爷子的一些犀利语录。这一次读,也就是第三次,让自己慢下来,去感受字里行间细节的魅力,让自己的情绪流淌其中。读一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一个时间段里,把自己全然交付出去,在作者编织的世界里遨游。这种虚和实的体验就像探险一样,有一个冲关目标,但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则属于你自己。《刀锋》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人公拉里因为在战场上亲眼见到了战友生命的快速逝去,对于生命产生了怀疑,想要亲自去寻找一个答案。他抛弃了所谓的正常人生道路,娶妻生子打拼事业赚取财富。过着一种始终在路上探索的晃荡生活,以求知为食粮,以探寻为乐趣。时至今日,拉里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依旧有着借鉴意义:面对主流世界的期待,你该如何选择?当身边人对你的期许与自己的期待冲突时,你该怎么做?你是否有勇气舍弃身外之物,去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当内心的心魔一直纠缠着你时,你该做些什么?我们先来说说主人公拉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直在路上。平静沉稳不卑不亢,在一个热络的聚会上,哪怕他很少言语,依旧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一种特别的魅力,只要你在场,就能让人感觉到踏实和安心。当然,拉里并不是那种没有棱角的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十头驴也拉不回来,他会坚定地望向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并付诸行动。对于外在的事物,拉里看得很淡,哪怕是穿着一身像乞丐一样的衣服,在面对西装革履的人时,他一样谈笑风生,只要他想跟你聊天。只要在路上,我们都有面对十字路口的时刻。这时的你该何去何从。甚至于身边多了一个人时,你还能坚定自己的方向吗?为了寻求答案,拉里一个人在巴黎待了接近两年。这是他跟未婚妻伊莎贝尔的两年之约,期满之后就会重返芝加哥跟她结婚。但当伊莎贝尔来巴黎找拉里的时候,拉里并没有谈及回去的话语,他已经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答案。可不同道路上的人是难以同行的,我说我在冬天里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你只会相信我疯了。就像伊莎贝尔,她年轻貌美,想要开心快乐地生活,去享受这个世间所有的美好,而这一切,需要物质和金钱的支撑。而拉里呢,他享受精神层面的富足,每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就仿佛触摸到了星辰大海。每年一千五百块,就可以支撑他基本的生活。但这点钱,对于伊莎贝尔来说完全不够用,更重要的是,在她眼里,拉里是在吃自己的老本,这跟一年赚一千五百块花一千五百块有本质的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你享受其中就很美好。但当你想要劝慰另外一个人去接受你心中的诗和远方。分离是大概率事件。拉里奋力想要让伊莎贝尔感受到他眼中的星辰大海,体会到那种知识带来的愉悦。而伊莎贝尔想要让拉里看到一个年轻人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努力工作,一步步走上更高更远的地方,去享受生活的甜和蜜。这本书里还有另外一个女子,让我印象深刻,她就是索菲。一件亮色的短上衣,黑色的短裙,明亮的棕红色短发,以及一脸脏兮兮的浓妆,还有身上那种肆无忌惮的欲望享乐。让人过目难忘。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她,会认为她天生就是这种不屑和沉沦的女孩。但如果你认识以往的她,心疼之余会好奇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一个鲜活坦率的女生会演变为泼辣堕落的女生。索菲缺少家庭的温暖,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相依为命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次车祸,就让这仅有的一点幸福都连根拔起渣都不剩,丈夫和孩子双双逝去。天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既然一无所有,那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已经在深渊里了,那就做深渊里该做的事情,抽烟吸毒酗酒搞关系,索菲终归是把自己作为代价,向这个世界发出绝望的声响。想起索菲,我总想起凄美这个词,原来凄凉和美艳是可以接连在一起的,只是这中间需要多少疼痛和泪水的交织。一朵花在被摧残前,一定也奋力绽放过。索菲永远停留在了她放纵的年代。这个世界依旧热络喧闹。伊莎贝尔和格雷在经历破产后,有了舅舅艾略特的资产资助,重整旗鼓,过上了推杯换盏的生活。拉里也重新踏上了他的探寻之旅,去寻找他心中的答案。一切都变了,但好像也都没变。有些人的人生就像电视剧的插曲一样,闪现了短暂的时光,而后快速下场。但这短暂里一样有烟火绽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定格在看客的脑海里。就像这本书的书名《刀锋》一样,全文没有一个字在提刀锋。但刀锋的凛冽和冷酷一直贯穿在每个人心中。社交人士艾略特在社交场上战战兢兢,哪怕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也要时时奋战在社交场上。即使是病痛缠身,依旧对这声名趋之若鹜。以享受生活为人生主旨的伊莎贝尔,在享乐之余禁欲克己,保养身材,提升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拉里就更不用说了,他就像溺水者一样,寻找着一根根救命稻草,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探索。求知过程疲累的时候就去干重力活,而后重新踏上探寻之旅。回到现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与刀锋周旋,甚至于在刀锋上舞动。不是因为技术娴熟,而且生活的重量压在肩上,你不得不采取行动。想要穿过彼岸,可以,先与刀锋和平共处。这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英雄主义行为。那么,你敢于在刀锋上舞动吗?

        3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剃刀锋刃, 越之维难; 智者有云, 得道弥艰。

        重新回到俗世人生的拉里对于究竟该 “怎样生活” 的回答即:“平静、节制地生活,满怀慈悲、无私忘我并且禁欲克己。” 小说角色:艾略特、布拉德利太太、伊莎贝尔、格雷、苏珊、索菲、拉里。小说最后,艾略特在社交界出尽了风头;伊莎贝尔以巨大的财富为后盾,在一个活跃而又有文化的社会中赢得了稳固的地位;格雷谋到了一份稳定而又赚钱的工作,每天都有一个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可去;苏珊・卢维耶获得了生活保障;索菲求得了一死;拉里得到了幸福。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1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