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8千字
字数
2016-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血液净化的口袋书,对临床工作大有裨益,可作为日常工作的快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包括血液净化治疗的原理、透析方案制订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和调整、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措施等。以基于证据、精简便携、紧贴临床、快速查阅为特点,强调实用和临床,基础和理论知识只做简单介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血液净化概述
- 第一节 尿毒症毒素
- 第二节 血液净化原理概述
- 1.体外血液净化
- 2.体内血液净化
- 第三节 血液净化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 1.血液透析历史
- 2.腹膜透析历史
- 第二章 血液透析装置和血液透析用水
- 第一节 血液透析装置
- 1.透析室的设立和管理
- 2.血液管路
- 3.透析液管路
- 4.现代透析机的监测装置
- 5.透析机的常见故障
- 第二节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
- 1.透析用水的标准
- 2.透析用水的生产系统
- 3.透析液的配制
- 4.透析液的标准
- 5.透析用水的质量监测
- 6.透析液的质量监测
- 第三章 血液透析的实施
- 第一节 水、溶质清除原理及清除效率影响因素
- 1.水的清除原理
- 2.溶质的清除原理
- 3.影响透析效率的因素
- 4.小分子透析充分性的计算方法
- 第二节 维持性血液透析处方—处方设置和机器参数监测
- 1.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指征与目的
- 2.常规透析
- 3.抗凝技术
- 4.伴高出血风险患者的抗凝方法(表3-2-9)
- 第三节 透析过程中的监测
- 1.生命体征
- 2.患者症状监测
- 3.透析机参数监测
- 4.脱水量监测
- 第四节 血液透析标准化流程
- 1.血液透析治疗物品的准备
- 2.血液透析机开机自检
- 3.血液透析器和管路的安装
- 4.预冲
- 5.动静脉内瘘穿刺
- 6.连接患者
- 7.透析过程中
- 8.透析结束,回血下机
- 第五节 其他透析方式
- 1.诱导透析
- 2.高通量透析
- 3.血液滤过和血液透析滤过
- 4.短时日间透析
- 5.长时间夜间透析
- 6.单纯超滤
- 7.序贯透析
- 第六节 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
- 1.低血压
- 2.肌肉痉挛
- 3.头痛
- 4.瘙痒
- 5.发热
- 6.胸痛和背痛
- 7.透析中高血压
- 8.失衡综合征
- 9.透析器反应
- 10.心律失常
- 11.脑血管意外
- 12.癫痫发作
- 13.溶血
- 14.空气栓塞
- 15.听力或视力下降
- 16.生物不相容性的表现
- 17.低氧血症
- 18.透析液相关急性并发症
- 第四章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 1.定义
- 2.临床适应证
- 3.血管通路的选择
- 4.选择透析器(血液滤过器)
- 5.透析液和置换液
- 6.置换液补充方案
- 7.设备
- 8.设定超滤速率
- 9.抗凝方案
- 10.药物清除
- 第五章 透析器复用
- 1.冲洗
- 2.消毒
- 3.检测
- 4.临床益处
- 5.潜在危险
- 6.质量控制
- 7.复用指南
- 8.用于复用的水质量
- 9.患者检测
- 第六章 其他基于体外循环的血液净化方式
- 第一节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
- 1.血浆置换
- 2.体外免疫吸附
- 第二节 血液透析和灌流在中毒中的应用
- 1.中毒时血液净化的治疗指征
- 2.常见毒物的血液净化血液浓度标准
- 3.中毒的血液净化方式选择
- 4.血液净化并发症
- 5.常见毒物的特性和中毒时血液净化方式
- 第七章 腹膜透析原理
- 第一节 腹膜解剖学
- 1.腹腔的解剖
- 2.腹膜的组织结构
- 3.腹膜的转运模型
- 第二节 腹膜转运生理
- 1.弥散
- 2.对流
- 3.重吸收
- 第三节 腹膜转运评估
- 1.腹膜平衡试验
- 2.腹膜溶质清除率
- 3.腹膜液体清除
- 4.腹膜钠清除
- 5.腹膜蛋白丢失
- 第八章 腹膜透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第一节 适 应 证
- 1.急性肾衰竭
- 2.慢性肾衰竭
- 3.其他
- 第二节 禁 忌 证
- 1.绝对禁忌证
- 2.相对禁忌证
- 3.急性腹膜透析的相对禁忌证
- 第九章 腹膜透析管路及相关手术
- 第一节 腹膜透析管的种类及优缺点
- 1.急性腹膜透析管路
- 2.慢性腹膜透析管路
- 第二节 腹膜透析置管术
- 1.急性腹膜透析管路的置入
- 2.慢性腹膜透析管路的置入
- 第三节 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护理
- 1.腹膜透析置管后的处理
- 2.腹膜透析管的护理
- 第四节 腹膜透析管拔除和重置
- 1.急性腹膜透析管
- 2.慢性腹膜透析管
- 第五节 腹膜透析管路相关手术的质量控制
- 第十章 腹膜透析液
- 第一节 腹膜透析液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
- 1.理想的腹膜透析液的要求
- 2.腹膜透析液的主要成分
- 第二节 腹膜透析液的生物相容性
-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腹膜透析液
- 1.乳酸盐葡萄糖透析液
- 2.碳酸氢盐透析液
- 3.葡聚糖透析液(艾考糊精透析液,icodextrin)
- 4.氨基酸透析液
- 第四节 腹膜透析液中其他成分的添加
- 1.钾
- 2.肝素
- 3.胰岛素
- 4.抗生素
- 第十一章 腹膜透析处方的制订和充分透析
- 第一节 腹膜透析方式
- 1.分类方法
- 2.常见腹膜透析方式的特点
- 第二节 充分透析
- 1.充分透析的概念
- 2.充分透析目标值
- 第三节 透析处方的制订及调整
- 1.初始透析处方的制订
- 2.透析处方的调整
- 第四节 自动化腹膜透析机的应用
- 1.分类
- 2.适用人群
- 3.APD和CAPD的比较
- 第五节 联合透析
- 1.概述
- 2.适用人群
- 3.注意事项
- 第十二章 腹膜透析的容量问题
- 第一节 容量评估方法
- 第二节 容量控制
- 1.控制水盐摄入
- 2.增加水盐排出
- 3.保护残余肾功能
- 4.超滤失败及腹膜功能保护
- 5.其他容量控制方法
- 第十三章 腹膜透析的合并症
- 第一节 腹膜透析导管相关的合并症
- 1.感染性导管相关并发症
- 2.非感染性导管相关并发症
- 第二节 非导管相关并发症
- 1.蛋白质丢失
- 2.葡萄糖的吸收
- 3.脂质代谢异常
- 4.腹膜硬化及包裹硬化性腹膜炎
- 5.电解质紊乱
- 第十四章 特殊情况下的腹膜透析问题
- 第一节 老年人的腹膜透析
- 1.老年的定义
- 2.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 3.老年人选择腹膜透析的优点
- 4.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转归
- 5.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特点
- 6.加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相应的治疗与管理
- 第二节 糖尿病患者的腹膜透析
- 1.糖尿病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
- 2.腹膜透析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的优点与缺点
- 3.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
- 4.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 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糖控制
- 6.改善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策略
- 第三节 急性肾损伤的腹膜透析
- 1.急性腹膜透析(PD)的优点
- 2.急性PD的技术操作
- 3.腹透通路
- 4.急性腹膜透析的处方内容
- 5.并发症
- 第四节 肝硬化患者的腹膜透析治疗
- 1.腹透置管手术相关问题
- 2.溶质清除及超滤
- 3.血流动力学
- 4.腹水
- 5.低白蛋白血症
- 6.腹膜炎
- 7.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死亡率
- 8.小结
- 第五节 难治性心衰的腹膜透析
- 1.腹透在治疗心衰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 2.伴有ESRD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腹透治疗
- 3.不伴有ESRD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腹透治疗
- 4.腹膜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时的处方问题
- 5.结论
- 第十五章 腹膜透析的护理操作
- 第一节 居家腹膜透析的条件
- 1.居家腹膜透析环境的基本要求
- 2.个人卫生准备
- 第二节 腹膜透析换液操作
- 1.换液操作步骤
- 2.常见问题处理
- 第三节 腹膜透析外出口护理
- 1.外出口护理的准备和外出口评估
- 2.外出口护理技术
- 3.感染外出口的护理
- 第四节 腹膜透析外接短管的更换
- 第十六章 腹膜透析培训和再培训
- 第一节 腹膜透析的培训者
- 1.培训者—护士的素质要求
- 2.对培训者的培训
- 3.医生的角色
- 第二节 腹膜透析的被培训者
- 第三节 腹膜透析的培训方法及技巧
- 1.培训内容
- 2.培训时间
- 3.规范化初始培训
- 4.成人学习相关理论
- 5.腹膜透析患者再培训
- 第十七章 腹膜透析中心的建立和管理
- 第一节 腹透中心的基础设施
- 1.医护办公室、诊室和培训室
- 2.治疗区域
- 3.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
- 第二节 腹透中心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 1.腹透中心主任
- 2.腹透医生
- 3.腹透护士长
- 4.腹透护士
- 5.腹透医生和护士与患者的比例
- 第三节 腹透中心日常工作内容及频度
- 第四节 长期随访管理
- 1.长期随访管理概述
- 2.长期随访形式的分类
- 第五节 持续质量提高
- 1.持续质量提高的含义
- 2.腹透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提高的要素和过程
- 第十八章 维持性透析患者常见临床问题
- 第一节 尿毒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学异常
- 1.抑郁
- 2.焦虑
- 3.认知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生活质量问题
- 第二节 尿毒症患者的营养评价和干预
- 1.慢性透析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
- 2.营养状况的评估
- 3.营养不良的治疗
- 4.营养管理体系
-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
- 1.传统危险因素
- 2.非传统危险因素
- 3.缺血性心脏病
- 4.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 5.心包疾病
- 6.瓣膜疾病和心内膜炎
- 7.主动脉钙化和狭窄
- 8.心律失常和猝死
- 第四节 糖 尿 病
- 1.开始透析的指征
- 2.透析方式的选择
- 3.饮食调整
- 4.控制血糖
- 5.高钾血症
- 6.高血压
- 7.脑血管疾病
- 8.糖尿病眼科问题
- 9.器官移植
- 10.骨病
- 11.贫血
- 第五节 高 血 压
- 1.定义
- 2.发病机制
- 3.管理
- 4.高血压急症
- 第六节 血液系统异常
- 1.肾性贫血
- 2.溶血
- 3.凝血机制异常
- 第七节 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
- 1.病理生理
- 2.实验室检查和目标
- 3.骨活检和骨病理
- 4.管理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
- 5.其他问题
- 第八节 感 染
- 1.尿毒症免疫功能异常
- 2.尿毒症体温调节异常
- 3.透析患者细菌感染
- 4.病毒感染
- 5.疫苗使用
- 6.透析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 第九节 神经系统疾病和睡眠障碍
- 1.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 2.睡眠障碍
- 3.不安腿综合征
- 4.神经病
- 5.癫痫
- 第十节 血清酶类及肿瘤标记物水平解读
- 1.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指标解读
- 2.急性胰腺炎相关指标解读
- 3.肿瘤标记物水平解读
- 第十一节 内分泌异常
- 1.胰岛素
- 2.甲状腺功能障碍
- 3.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 4.性腺功能障碍
- 5.甲状旁腺功能异常
- 6.维生素D代谢异常
- 第十二节 消化系统异常
- 1.常见症状
- 2.上消化道疾病
- 3.上消化道出血
- 4.胃排空障碍
- 5.胆囊疾病
- 6.下消化道疾病
- 7.腹水
- 8.胰腺炎
- 第十三节 泌尿生殖道异常
- 1.腰痛
- 2.结石
- 3.尿路感染
- 4.获得性肾囊肿
- 5.泌尿系统肿瘤
- 6.性功能异常
- 第十四节 妇产科异常
- 1.生育问题
- 2.性功能异常
- 3.功能异常性子宫出血
- 4.激素替代治疗
- 5.妇科肿瘤
- 第十五节 风湿性疾病和骨骼肌肉疾病
- 1.透析相关淀粉样变(DRA)
- 2.晶体性关节炎
- 3.化脓性关节炎
- 4.骨坏死
- 5.肌腱炎和滑囊炎
- 6.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 7.系统性风湿性疾病
- 第十九章 透析前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 第一节 慢性肾脏病的管理
- 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 2.CKD的管理目标
- 第二节 透析前管理
- 1.使患者“健康”进入肾脏替代治疗
- 2.保护静脉
- 3.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 4.择期进入肾脏替代治疗
- 第二十章 血液净化患者管理质量评价
- 1.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管理通用评价指标
- 2.血液透析管理使用的评价指标
- 3.腹膜透析管理使用的评价指标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