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认识自己,从认识你的性格开始,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1927年,是作者面向公众的心理学普及演讲的讲稿,主要介绍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展现具体生活经历对人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全书分为"性格科学"和"人类行为"两部分。作者运用个体心理学的原理,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感,强调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性格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言
  • 第一部分 性格科学
  • 1 概论
  • 2 攻击型性格特征
  • 3 非攻击型性格特征
  • 4 性格的其他表现
  • 5 情绪和情感
  • 第二部分 人类行为
  • 1 心灵是什么
  • 2 心灵活动的社会性
  • 3 儿童与社会
  • 4 我们生活的世界
  • 5 自卑感与追求认可
  • 6 为生活做准备
  • 7 两性之间
  • 8 家庭格局
  • 附录
  • 译后记 走近阿德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性格心理学,你了解自己么?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47 本(120)#《性格心理学》🚢心灵生活结构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产生于童年早期。就其本身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所有时代的伟大学者都有过类似的发现。这一发现的新奇之处在于,它使我们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童年的经历、印象和态度与后来的心灵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联结成一个清晰、连续的模式。🚢一个人想要偏离自己童年时期形成的行为是很困难的。很少有人能够改变自己童年时期的行为模式,尽管在成年后他们发现自己处于完全不同的情境中。即使成年人的生活态度有所改变,也不一定意味着行为模式的改变。心灵生活的基础不会改变,一个人在童年和成年期保持着同样的活动路线,这使我们推断他的生活目标也没有改变。🚢性格特征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遗传而来的,或是先天存在的。它应该被看作一种生存模式,这种模式使一个人在任何情形下都能轻松生活和表达个性,而不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思考。性格特征不是遗传能力或倾向的表现,而是为了在生活中保持某种特定的习惯而获得的。例如,一个小孩并不是天生懒惰,他之所以懒惰,是因为这可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生活,同时还能让他保持自己的权力感。🚢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行动、行为和立场,都与他的目标密切相关。如果头脑中没有明晰的目标,我们就无法进行任何思考,也无法将任何事付诸行动。在孩子心灵的幽暗背景中,这个目标早已存在,从人生之初就一直指引着他的心灵发展。它赋予个体生活以形式和特性,并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特殊而独立的整体,不同于任何其他的人格。🚢对一个人进行评价,必须以社会感的概念作为标准,以此来衡量他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坚持这一立场,因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肯定这种社会联系。这种必要性使我们或多或少认识到,我们对人类同胞负有怎样的义务和责任。我们生活在一个社群之中,必须遵循社会生活的逻辑。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以某种众所周知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同胞。🚢虚荣的背景,一种想要征服一切人和事的欲望,这种欲望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他们的每一种态度,他们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交往方式,无不表现出这种虚荣心。一个人总是要求在他的社交圈子里占据中心位置,必须一直有发言权,他评判一场社交聚会是好是坏的标准,就是自己能否守住中心位置。而有些虚荣的人却从不参与社交,并且尽可能地逃避社交。这种逃避可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不接受邀请、故意迟到、非要主人百般奉承才肯去,这些都是虚荣的伎俩。🚢孤傲和孤立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人往往少言寡语,甚至沉默不语。他们从不正视别人的眼睛,不倾听对方说话,或者在别人说话时显得漫不经心。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即使是最简单的社会关系,他们也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冷淡,这就使得他们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从他们的行为举止、握手方式、说话语调、问候别人的方式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冷淡。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在制造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距离。🚢厌世者的性格常常带有焦虑的色彩。焦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性格特征。它伴随着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使他的生活苦不堪言,使他远离所有的人际交往,摧毁他建立一种平静生活或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希望。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都可能包含着恐惧。一个人可能会害怕外在的世界,也可能害怕自己的内心世界。

      1
      评论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