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剖析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矛盾, 从矛盾解析中寻求更深的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章,绪言部分主要综述中外翻译理论,从矛盾的视角特别指出各种理论彼此之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甚至不相融洽的地方。第二章“得与失”关注翻译历史长河中跨文化交流的得与失,充分肯定翻译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第三章“文质之争”回应长期以来的“文派”、“质派”翻译观点及其交互碰撞的焦点,从中西方哲学史中获得启示。第四章“主仆之困”探讨译者的身份和角色,从“仆人”到“翻译主体”再到“主体间性”,在矛盾解析中寻求更深的理解。第五章“忠实还是操控”研究译者在翻译中秉持的原则,对传统的“忠实观”进行解构、辩证地看待翻译中“权力与操控”问题,并对翻译“暴力”说法加以剖析。第六章“直译还是意译”直面历史悠久的争论,寻求在新的语境下的解读。第七章“异化还是归化”着重谈翻译中的话语权和文化态度问题。第八章“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转换角度看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并将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端“超”与“欠”对立统一起来研究。第九章“可译与不可译”再一次将翻译矛盾上升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哲学层面进行思辨。第十章“结语”针对前面“意犹未尽”的“留白”展开说道,并对全书涉及的翻译诸矛盾加以收束、提炼、升华。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概论
  • 一、前语言学时期感性抒发译论举隅
  • 二、语言学时期翻译理论研究和发展
  • 三、翻译学科构建和描写性探索
  • 四、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 五、矛盾视角与翻译理论疏解
  • 第二章 忠实与反逆
  • 一、传统译论“忠实”面面观
  • 二、反逆与解构的“忠实”
  • 三、译者主体性觉醒:翻译就是“改写”与“操控”
  • 四、译例解析与译者主体性体悟
  • 第三章 直译与意译
  • 一、从“文”与“质”到“直译”与“意译”的对立
  • 二、意译、顺译、滥译、歪译、直译、硬译、死译、逐字译
  • 三、西方译论中的直译和意译
  • 四、“直译”和“意译”的典型译例辨析
  • 第四章 形似与神似
  • 一、广义的“形”与“神”
  • 二、译论中“形”与“神”及“形似”与“神似”
  • 三、矛盾视角之“形式”与“内容”及“形似”与“神似”
  • 四、许渊冲“三似”“三美”及典型译例解析
  • 第五章 异化与归化
  • 一、异质文化产生误解
  • 二、从哲学的“同”与“异”到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 三、“violence”与翻译“暴力”
  • 四、归化和异化的度与风险
  • 第六章 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
  • 一、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定义
  • 二、专有名词音译与意译及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
  • 三、界定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度”及规避策略
  • 四、专有名词典型译例解析: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及翻译单位
  • 第七章 可译与不可译
  • 一、世界可知与不可知
  • 二、可译与不可译
  • 三、不可译因素及其分类
  • 四、典型译例分析:不可译现象破解
  • 第八章 结语
  • 一、首获国籍的机器人——索菲亚
  • 二、阿尔法狗与柯洁的眼泪
  • 三、谷歌助理与人类对话
  • 四、转换生成语法与语料库翻译学及其他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