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4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墓志揭示唐朝民族关系与文化认同
内容简介
这部书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墓志所见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批准号:09BZS038;2015年6月结项)的最终成果。主要内容如下:本书选取高车·拓跋、吐谷浑和粟特三个族群的个案为样例,将墓志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并在充分参考中外同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三章对唐朝时期的外来族群在中原汉地的活动情况及其所反映的胡汉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证,旨在阐释唐朝多族发展走向之诸种相貌及其因果关联,进而映现那个时代社会的主旋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一章 高车·拓跋族系的南下与政治认同之干系
- 第一节 北周是云偘及夫人贺拔定妃墓志考释
- 一、墓志内容
- 二、是云氏的族属身份
- 三、是云偘家族的变迁
- 四、是云偘的任职与所属政治集团
- 五、贺拔定妃墓志的相关信息
- 六、是云偘与贺拔定妃婚姻的旨向
- 七、本节之结论
- 第二节 唐贺拔亮家族汉化取径之研究——《贺拔亮墓志》诸问题
- 一、墓志铭文
- 二、贺拔亮之族属
- 三、贺拔亮家族任职之历程
- 四、拓跋人汉化之模式与贺拔亮家族汉化之取径
- 五、贺拔亮族属选择之意涵
- 六、本节之余论
- 第三节 唐贺拔亮张氏联姻反映的文化认同与士族相貌——以《贺拔亮夫人张氏墓志》为中心
- 一、墓志的内容
- 二、张氏与贺拔亮之关系
- 三、贺拔亮家族汉化道路的选择
- 四、贺拔与张氏联姻的动因
- 五、本节之余论
- 第四节 唐贺拔亮家族文化转型的旨向——以墓志资料为核心
- 一、汉化转向的可能
- 二、汉化的旨向
- 三、融入中原
- 四、合法性的获得
- 余论
- 第二章 吐谷浑人入主汉地后的命运
- 第一节 慕容曦光夫妇墓志反映的若干问题
- 一、志文内容
- 二、有关慕容曦光的两个问题
- 三、吐谷浑王族的安置
- 四、慕容曦光的婚宦
- 五、慕容曦光参与镇压康待宾之乱
- 六、慕容曦光任职朔方军
- 第二节 墓志里吐谷浑王族任职押蕃使问题再探
- 一、王族的三个案例
- 二、押蕃使探索
- 三、王族成员任职之差异
- 四、王族成员的一身二任
- 五、问题的总结
- 第三节 唐念子(禄)墓志相关问题考释
- 一、墓志内容
- 二、念子的族属及其他
- 三、本节之结论
- 余论
- 第三章 粟特人在汉地的生存方式
- 第一节 唐朝境内粟特人文化认同与地域之关联——以两条线索为中心
- 一、引言
- 二、概念辨别
- 三、入居长安线索的例证
- 四、居处北部边地线索的例证
- 五、决定文化认同的诸要素
- 六、文化认同与地域之关联
- 七、简短的结论
- 第二节 墓志映印下的唐朝河北粟特人“地著化”问题——以米文辩墓志为核心
- 一、米氏家族的迁转
- 二、米氏家族东入河北
- 三、米氏父子仕职于魏博镇
- 四、米氏家族的“地著化”
- 五、本节之结语
- 第三节 粟特及后裔墓志铭文书写的程式意涵——以三方墓志为样例
- 一、作为样例的三方墓志
- 二、《康婆墓志》书写的程式
- 三、《康庭兰墓志》书写的程式
- 四、《曹闰国墓志》书写的程式
- 五、附言
- 余论
- 结语
- 一、本书撰述的主旨
- 二、族性认同的维系与转折
- 三、族群与政治体之关联
- 附录
- 第一节 九成宫事变引发的突厥贵族政治认同问题——兼及《阿史那(李)思摩墓志》
- 一、九成宫事件
- 二、突厥贵族认同的选择
- 三、选择的多元性
- 四、初步结论
- 第二节 唐朝北部疆域的变迁——兼论疆域问题的本质与属性
- 一、北部疆域的意义
- 二、北部疆域的战略地位
- 三、唐廷处置北部疆域的办法
- 四、北部疆域的特质
- 五、几点认识
- 参考文献
- 一、文献史籍(按书名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 二、今人著作(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 三、外文著作
- 四、今人论文(按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 五、外文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