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传记,女权主义先驱的强烈异见和坚强力量鼓舞了数百万人。

内容简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于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为大法官。是继桑德拉·戴·欧康纳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犹太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的别称。

书中内容一部分是传记,一部分是画集,还有一部分是金斯伯格的案件记录。通过穿插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素材,对金斯伯格的一生进行了精彩回溯。

本书获得《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时尚》、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书评推荐,获得《九人》作者杰弗里·图宾、知名法政译者何帆推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Introduction for Chinese Translation of Notorious RBG
  • 译者序
  • 作者手记
  • Chapter1 “声名狼藉”
  • 不鲁思,无真相
  • 她不是战争发动者,她是乱世英雄
  • Chapter2 这场游戏我已经玩了很多年
  • Chapter3 我有个故事要讲
  • 两耳不闻窗外事
  • 孤单又奇异的存在
  • 何时才能招聘女性
  • Chapter4 错误理解女性刻板印象
  • 土地,和女人一样,是注定要被占有的
  • 不再默默无闻
  • 最高法院从未见过一个它不喜欢的性别区分案
  • 金斯伯格在“里德诉里德案”中的辩护状节选
  • 女权项目的诞生
  • 金斯伯格教授
  • 不想堕胎的女人
  • 金斯伯格在“斯科拉克诉国防部长案”的辩护状节选
  • 代价
  • 那男人怎么办?
  • 金斯伯格作为律师诉讼的女性权益案件
  • Chapter5 不要让他们拖你的后腿,伸手去够星空
  • 对女权主义激进的理解
  • 女人们反对她
  • 有能力对人生选择完全负起责任的成年人
  • 最高法院工作中的美好一天
  • 金斯伯格在“美利坚合众国诉弗吉尼亚案”中的判决书节选
  • Chapter6 真爱
  • 人生伴侣
  • 最高大厨
  • 简的妈妈要工作
  • 第一先生
  • Chapter7 我最好的队友们
  • 工作伙伴
  • 奇异的友谊
  • 放不下笔
  • 这个世界应该有的样子
  • Chapter8 你的话让我着迷
  • 大法官席上孤独的存在
  • 可怜的小女人
  • 金斯伯格在“冈萨雷斯诉卡哈特案”中的异议意见书节选
  • 再一次被排除在外
  • 金斯伯格在“莱德贝特诉固特异轮胎公司案”中的异议意见书
  • 他们从未做过十三岁的小女孩
  • 疾风暴雨
  • 金斯伯格在“谢尔比县诉霍尔德案”中的异议意见书节选
  • 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异议
  • Chapter9 我就是爱你张扬的样子
  • 金斯伯格的健身计划
  • 金斯伯格的时尚品位
  • 除了在梦里,她都只是一只麻雀
  • Chapter10 但我就是无法停止工作
  • 享受活着的每一刻
  • 自由做自己
  • 附录
  • 致谢
  • 伊琳的致谢
  • 莎娜的致谢
  • 图片说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动平权运动的伟大女性

    01 近年来,从微博 “女王 C-cup” 从性科普到疑似仇男的宣传和谩骂,再到前段时间以 “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吐槽男性而出名的杨笠,关于 “女权” 的话题是愈吵愈烈。作为一个女生,看到身边一些女性被歧视的案例,自然心里是很愤懑的,看着杨笠的吐槽,也觉得很 “爽”。可是一琢磨,却总觉得不对劲。比如 “你们男人还有底线?”,这自然有表演效果的考量,但只以性别作为攻击的标准,是不是反而显得女性不讲道理了?再比如 “你女朋友减肥不是为了取悦你啊,你女朋友减肥是为了换了你”,的确鼓励了女性要有婚恋自主权,却怎么也抹不掉抹黑女性品德的味道呢?认真细想,这些所谓的 “热点微博”、“大众金句”,只是给了一些人发泄情绪的契机,却无法阻拦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身边发生。那,除了这些有失体面、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用来挑拨两性关系的语言抗争,我们还有什么其他推动平权运动的方法吗?前美国大法官鲁思・金斯伯格的一生,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02 鲁思的学生时期,是典型女学霸逆袭的故事。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高中毕业时母亲病逝,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如往常。好在,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常春藤名校康奈尔, 开启了自己传奇的学术生涯。当时的美国,还流行着成为一个富太太,即使考进名校康奈尔的不少女孩也不例外。相比之下,鲁思她在小团体里显得如此特别:当同宿舍的女生都在打桥牌的时候,她埋头读书,得到舍友的一致评价:“就算在她头上扔一个炸弹,她也听不见”;当舍友考虑嫁人后不再工作时,她却对自己的丈夫马丁・金斯伯格表示,自己对几乎没有女性的法律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继续深造。随后,凭借着本科时期的出色成绩与丈夫家庭的经济支持,鲁思在哈佛法学院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深造,并以极其出色的成绩,留校做了讲师。03 做讲师的日子里,冠了夫姓的鲁思,已经成了人们口中的金斯伯格。1970 年,马丁路德金的黑人平权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学生们强烈要求学术水平颇为扎实的金斯伯格教授,设计一门新课,专门讨论女性权力相关的法律。在备课的一个月里,金斯伯格读完了所有相关判例和法律期刊论文,越读越难以平静:当时的法律,对于女性的歧视是如此明显,甚至于,在讨论土地所有权的教科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土地,和女人一样,是注定要被占有的。” 读完这些资料,金斯伯格感到,在自己热爱的国家中,有这么多的女性正受着苦。而她,作为极其稀少的女性法律从业者,可以依靠自己扎实的学识,为大家发声。此时的鲁思・金斯伯格,似乎听到了使命的召唤。她带领的女性平权之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04 她作为平权律师的抗辩之路,刚开始走得顺风顺水,一度成为美国民众心中的神话。1970 年,金斯伯格先对自己任教的哥伦比亚大学开刀,联合学校的其他女教授,一起向联邦提出集体诉讼,控告大学在薪酬方面歧视女性。她们赢了。金斯伯格诉讼胜利的消息,也迅速在女性群体中传播开了。几个月后,一名怀孕的空军护士找到了她:在军队中服役的她工作任劳任怨,却(在怀孕后)被军队告知,要么选择打掉孩子,要么选择被开除。金斯伯格在最高法院类比了男性受伤和女性怀孕,用极其精巧的逻辑,动摇了当时十分 “大男主主义” 的白人大法官。最高法院给出了一个非常模糊的判决。1971 年,金斯伯格代表儿子去世时分不到遗产的里德太太,控告她的丈夫里德先生,这也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 “里德诉里德案”。她借鉴如火如荼的种族平权运动,类比了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阐述出女性艰难的生存环境,让各肤色的法官有了共鸣。这一次,金斯伯格打赢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一次废除性别歧视的官司。1972 年,金斯伯格替 “家庭主夫” 维森菲尔德先生控告政府法规,抨击了长久以来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从他的儿子杰森的角度,阐述了男性也有获得补偿金权力的重要性。她又一次胜利了。自此之后,美国家庭中的夫妻双方,拥有了不以性别为准绳选择谁养家、谁照顾子女的自由。05 即使传奇如金斯伯格,在当时男性众多的法律界,也耐心等待了很久机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 “里德诉里德案” 之后,金斯伯格接连落选了几个政府的官职,整个上诉法院,都被男性法官的关系网盘踞,金斯伯格只能在法官圈子外徘徊。五年之后,卡特总统上台,在众人的推荐下,金斯伯格进驻了美国的参议院。1993 年,当时的美国八大法官之一拜伦・怀特退休。几经周转,金斯伯格终于让克林顿相信,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大法官首选。而这一天,金斯伯格等了三十多年。06 金斯伯格的一生,都在阐述 “人生而平等” 这个理念:她不仅为了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大声疾呼,也为了非传统家庭中的成员四处奔走。甚至于 2015 年全美通过同性婚姻的法案,也是金斯伯格作为中间人游走在各持己见的大法官之间,争取到了 5 比 4 投票后的胜利果实。可谁又知道,这样一个近乎传奇的之人,一生也在和病魔做斗争。1999 年,她经历了大肠癌的化疗和放疗;2009 年,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2014 年,她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2018 年,85 岁的她在办公室摔断了三根肋骨,却依旧舍不得放下工作;2020 年,她因为胰腺癌并发症在家中逝世,享年 87 岁。为了心中的理想,金斯伯格无视工作中的歧视和病痛的阻拦,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我们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的传奇,又更好了一点。文章的最后,分享一句个人特别喜欢的话,很好地概括了金斯伯格的一生:“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我认为,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 而她,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耐心的典范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她一生追求的、奉献的,不是女权,而是男女平权

      本书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唯一认可的传记,通过穿插采访、图片、案件判决书的摘录等,描绘了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一生,捍卫自由、平等、正义的一生,尤其是在捍卫女性权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影响非常深远。金斯伯格大法官认为,女性权益从来都并非只是女性的问题,男性想得到解放,女性必须自由,反之亦然。我们首先是生而为人,然后才分成男人和女人,平权从来就不只是女性的事,男女都不应该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自由、平等、独立、互相尊重,始终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一生,都在通过法律手段反对各种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而不仅仅只是为女性发声。她捍卫平等、自由和正义,践行终生。虽然外界把她视为女权领袖,但真正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从来不是一个激进的人。她有着非常清晰的奋斗目标,但她更懂得,所有的变革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去推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金斯伯格在书中说过;“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个观念…… 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 保持耐心,一步一个脚印,这也是金斯伯格给我们最好的忠告。现在有一些 “女权主义” 甚嚣尘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在网上讨论 “女权” 都会招致一堆人攻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有一些人打着女权的幌子做着伤害女性、伤害男性权益的事,他们将 “女权” 歪曲成 “特权”,无意甚至刻意忽视了女权的本质:平权。在学习解了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经历和思想以后,我才正确认识到女权的意义,它是一扇门,打开了捍卫平权,和歧视做斗争的大门。女权只是其中一部分,男性的权益、种族平等的权益同样也包含其中。金斯伯格相信 “在所有需要做出决策的地方,女性都应有一席之地”。曾有一度,许多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领导力与男性有着本质的不同,但金斯伯格认为这种夸大男女性别差别的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种观点认为,想要不被男权观点腐化,女性必须避免内化‘传统的’价值观,而且如果赋予女性机会的体制本身是不正当的,那么女性就不应该利用这些机会。” 这也是金斯伯格大法官为女性争取平权,而不是特权,的又一经典阐述。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单亲爸爸在妻子去世后不得不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生活压力很大,因此他向政府申请救助。但是政府拒绝了他,理由是这种救助只针对于单亲妈妈,而他是一位父亲,没有资格获得这类救助。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这真的是非常可笑的规定,荒谬绝伦,毫无人性可言。但这就当时大家默认的规矩:女性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男性就应该在外拼搏奋斗。似乎两性的区别与发展天生就该如此。就这个案子来说,核心点明明应该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在保障孩子的生存与健康上,而不是抚养人的性别上。但是当时社会中暗存的性别歧视,让男人也同样会受到伤害和惩罚。这也印证了金斯伯格大法官一再强调的观点:女性权益从来都并非只是女性的问题,男性想得到解放,女性必须自由,反之亦然。如果我们不主动为女性争取平等,不消除歧视带来伤害,那么所有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直到今天,对男性、女性的刻板印象始终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探讨女性生存现状的书籍《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中,作者安妮提到:“《纽约时报》把‘工作与生活之间平衡’放在印成红色字体的‘母亲的秘密’的版面中进行讨论。”” 人们通常把女性看成照顾家人的天然绝佳人选,而对男性却没有这样的期待。” 现在有些公司在招聘时,会询问女性面试者的年龄、婚否、怀孕没有、未来是以工作为重还是以家庭为重。这种询问表面上是关心女性员工,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 “认为女性生育后会以家庭为重,对工作不利”。那么如果换成男性呢?我们还存在多少这种期待和偏见?用金斯伯格的话说就是 “女性看似是被捧在高台上细心呵护,但是细看之下,却是被关在了伪装成高台的牢笼之中。” 这种关心的背后,隐藏着轻视,还有歧视。这是所有女性都在面临的困境,而这个困境是有起点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女性的生活重心应该放在家庭。于是乎,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部分女性放弃在事业上获得成就,投身家庭 —— 企业认定大部分女生都不会在事业上有长足进步,不会委以重任 —— 大部分女性发现自己即便努力也没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工作再好不如嫁得好。”“女人是吃不了苦的。”“一个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为家庭做贡献,不管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 这种思想和言论甚嚣尘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自立,活出自己的模样,而不再被刻板印象所胁迫和绑架,这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是男女真正平等平权的开始。也许我们要注意的事、要拨乱反正的事还有很多,任重道远,但我们依旧能够看见曙光,看见前进的方向。以此纪念和致敬金斯伯格大法官,这位用一生心血捍卫人类的平等、自由、正义,一生努力践行自己观点和原则的伟人。Rest in peace.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如沸,璀璨如歌

        虎虎 2022 第 1⃣5⃣️本📖这本书与自己现在的状态很贴切。也呼应了胡老师这两天灌输给我的 “鸡汤”:理性分析,综合决策。脚踏实地,绝不虚度。感恩一切,保持热爱,更好的自己,更广的平台,更精彩的世界!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你真的想要学习法律,你会找到方法的。你会做到的。” 思考问题时不妨问自己,我真的想要这个东西吗?如果是,就为之付出努力。为自己相信的事业而奋斗。“当我工作时,我从不考虑我做的事能否鼓舞人心,我只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努力去愈合社区、国家和世界的伤口,帮助穷人、被遗忘的群体,以及那些受到压迫或被怀疑的人。” 不要愤怒、憎恶、嫉妒,这些情绪只会白白消耗自己的能量;不要消极、低沉、迷茫,这些状态只会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这些不过是浪费时间。记得休息,记得享受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感恩一切,继续热爱!

          1
          评论
        • 查看全部29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